徐攀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各類會議講話中多次談到互聯網建設和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習近平的“網絡觀”為新時期我國互聯網發展和治理提供了根本依據,也向世界各國傳達了互聯網建設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對易班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網絡觀”;易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一、基本定位: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網絡治理放在關系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對其重要性進行了深刻闡述。理解習近平關于網絡重要性的思想,要從戰略任務、技術創新和意識形態安全三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是網絡治理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任務。2018年4月20至21日,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1]互聯網不僅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了便捷,改變了人際交往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了文化傳播載體和社會治理方式,而且已經成為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存在通過網絡干涉別國內政、網絡監控和網絡竊密等問題,網絡謠言、多元思潮和各類有害信息通過網絡傳播,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大量存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國防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公民權益等都面臨網絡安全的挑戰。只有堅決維護網絡安全,才能保障國家安全。
二是網絡安全需要先進的互聯網技術。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在會上強調指出“要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要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辦大事、積極推動核心技術成果轉化,推動強強聯合、協同攻關,探索組建產學研用聯盟。”[2]
三是互聯網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習近平指出,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網絡內容建設和網絡文化培育,做大做強正面宣傳,切實加強網絡意識形態管理,規范信息傳播秩序。近年來,西方國家把網絡作為意識形態輸出的重要途徑,頻頻借助網絡傳播制造戰亂和動蕩,實施“顏色革命”。能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到黨的前途命運,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落實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要站在維護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的高度,將易班建設放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牢牢掌握易班網絡陣地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大力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同時要加強學生網絡文明教育,把網絡媒介素養、網絡安全意識、網絡誠信、網絡倫理道德和網絡運用能力等納入教育教學中,倡導文明上網,形成安全、文明、有序的信息傳播秩序,建設文明清朗的網絡環境。
二、建設目標:建設網絡強國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是順應全球信息化大趨勢、適應經濟新常態、培育經濟新動能的戰略抉擇和迫切要求。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的思想落實到易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上,一是要充分認識網絡對國家政治經濟的深刻影響。充分發揮高校作用,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網絡文化建設等方面與國家發展戰略同頻共振,依托易班開放平臺,鍛煉學生創新能力,推進互聯網技術創新,培育網絡創新人才,對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起到現實推動作用。二是要用好網絡技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以數字校園建設為起點,依托易班搭建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智慧校園平臺,不斷生產適合網絡傳播的內容,組織對年輕人具有吸引力的網絡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要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三是要培養學生的網絡素養。高校是培養未來社會合格網民的重要陣地,要建好網、用好網、管好網,依托易班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開展“網絡文明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文明的網絡素養、守法的行為習慣、必備的防護技能的適應互聯網強國建設的年輕一代好網民。
三、管理體制:落實黨管網絡,統一管理和依法治網
一是全面加強黨對互聯網的管理。據統計,中央成立的領導小組近22個,習近平擔任4個領導小組的組長,分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于2014年2月,習近平擔任組長,李克強和劉云山分別擔任副組長。《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在“完善意識形態工作方面的黨內法規”條目中,明確提出“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完善新聞媒體及新聞從業人員管理制度和辦法,加強對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管理,把輿論導向管理落到實處”,從執政黨黨內立法發揮集中統一領導作用的角度確定了黨管媒體、黨管網絡的原則。
二是推進依法管網治網。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將“依法治網”納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整體部署。十八屆五中全會[3]、“十三五”規劃綱要,對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等做了部署。習近平認為,“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互聯網這塊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要講法治,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黨管網絡、依法治網的思想對理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高校黨委要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網絡治理納入黨委工作的日程,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出臺文件制度,理順管理機制;要改變過去技術部門代為管理的局面,明確黨委宣傳部門在網絡建設與管理、易班平臺建設方面的統籌管理作用;要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視易班網絡內容建設,組建工作隊伍,明確工作要求,確保工作經費;要加強涉及網絡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嚴格依法治網,依法用網;同時要配套出臺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網絡文化建設、新媒體建設與管理、網絡輿情應急機制、易班建設規劃等方面的文件制度,對校園網絡行為進行規范管理。
四、治理路徑:建設以人為本、融合發展的清朗網絡空間
習近平在講話中對互聯網傳播規律、網絡治理方法路徑進行了系統論述,涉及建設清朗網絡空間、推進媒體融合、樹立互聯網思維等內容。
一是建設清朗網絡空間。習近平圍繞清朗網絡空間建設,闡述了工作的長期性、工作的方法和網絡內容建設的主題,指出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二是推進媒體融合。習近平認為融合發展的關鍵在融為一體,指出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當今,互聯網已經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正加速重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
三是樹立互聯網思維。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近平談到媒體融合時,提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充分認識網絡的巨大作用,真切理解網絡正在深度改變世界,改變中國。大道恢宏,隱于網絡。大至宇宙,小至人類的大腦,都不過是信息與能量交換的“互聯網”。我們身處一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輪信息革命深刻重塑政治形態的大時代,社會日益多元化、扁平化和去中心化,這就要求黨要不斷強化網絡治理能為,對互聯網時代的潮流做出適當調整。
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為易班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法論。首先,要做大做強正面宣傳,要有組織、有計劃、有策劃地開展易班主題教育活動,傳播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內容,掌握網絡建設的動權。高校網絡輿論引導,要重視網絡輿情疏導,建立易班網絡輿情監控、研判、報送和處置機制,及時回應網絡輿情,引導師生理性認識各類社會現象,杜絕在重大突發事件等關鍵時刻失語。其次,要按照媒體融合觀深入分析影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推進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網絡空間的融合滲透,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環節的融合,改變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構建第一課堂(高校)、第二課堂(班級)和第三課堂(網絡空間)“三位一體”的融合教育格局,真正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最后,要牢固樹立“用戶至上”“學生為本”的理念,聚焦學生需求建設網絡平臺、供給網絡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網絡建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接受校園生活服務、滿足文化生活需求和個人學習成長需求的過程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出席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04-21)[2019-12-30].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1/content_5284783.htm.
[2]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4-25)[2019-12-30].http://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
[3]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EB/OL].(2016-01-01)[2019-12-30].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101/c64094-2800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