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欣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使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成功走向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在這歷史性巨變中取得的最顯著成就是實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積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經驗。這些成就為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成功構建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深入情況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等重要問題,多次發表重要講話為話語體系建設指明了發展前進的光明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為指導,推進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和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孕育出的屬于中國特色的創新性理論。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一、引言
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不應該被理解為一種外在既定的中國特殊性話語體系,而是應該被塑造成建立在一定經濟現實和歷史文化基礎上的創新性理論,它將成為我們國家和中華民族表達思想以及價值追求的工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應以全新的面貌走向大眾,既有利于增進全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和認同,也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際傳播。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前無古人的嶄新開篇,國家和社會發生大變革一定會觸發思想理論的解放和創新。在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順利實踐了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并利用累積了一代又一代優秀領導人的思想精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我們要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搶抓歷史重要機遇期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深入人心、廣為人知,提升中國的政治經濟學學術話語權,讓中國的建設成果和發展經驗為世界所知曉、所借鑒。當務之急是科學建構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這光榮偉大卻異常艱巨的任務只能中國人民自己完成。
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首要原則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思想
把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相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40年歷史進程中最根本最關鍵的一條基本經驗,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源與廣泛的實踐基礎相統一的特點。中國能夠把馬克思主義順利引進并成功實踐是因為它符合中國的實際,是因為它具有開放包容以及與時俱進的品格。而作為其中最重要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它的中國化歷史進程同樣也是不斷與中國實踐水乳交融的動態歷史過程。在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時期特別是今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關鍵時期仍然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要繼續堅持發展其理論基礎。
(二)價值原則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代表著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發展出了一眾優秀的領導群體中國共產黨,由他們帶領的工人階級始終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培養出了扎根于中國前沿問題研究的理論人才為中國話語體系的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我們黨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一同奮勇前進,開創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局面。改革開放40年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40年,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優良品格,始終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我們無論從中國共產黨一貫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來看,還是結合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根本追求和立足政治經濟學的學科使命,“一切為了人民”都應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價值追求。
(三)基礎原則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
包括傳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在內的經濟學,都不認為社會主義能搞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曾設想的,在消滅了資本主義制度以后,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將不存在私有制和商品貨幣關系。列寧則在此基礎上明確的指出只有實行全社會化的計劃經濟制度,才能全部消滅一切剝削。在我國則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他在總結前期思想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敢為人先提出了“經濟民主”思想,這一具有遠見的行為思想帶領中國人民踏上對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探索的遠大征程。此后進行南巡講話時鄧小平又集思廣益提出了計劃與市場的更多論述。這一系列思想成果為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清掃了路障。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在符合社會主義本質和方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模式指導下獲得發展。期間伴隨著經濟發展誕生的理論文獻和優秀經濟思想成果源源不斷的為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注入鮮活的能量。
(四)重要原則是堅持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原則
話語體系不可能乍然出現并一步到位演變成當代形態,它必須植根于傳統基因和圍繞著特定歷史徐徐前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的內在吸引和完美融合,緩慢塑造成當代中國的話語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之魂、中國文化之根承載和孕育著傳統話語體系。追溯古今、遙觀中外無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具有相通性還是從中國古人對“大同社會”的向往和對人類美好社會的想象與共產主義理想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在價值取向上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有重視理論建設的優秀品質,每當社會發展實踐前進,創新發展理論也會緊隨其后。隨著改革開放更新的具有中國特色話語集中地展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理論成果,在其中凝練提取并編織成冊是構建話語體系的重要方法。
三、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實現路徑
(一)以中國實踐的重大問題為導向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從當前實際的經濟關系和經濟問題出發,它是科學的基于特定社會現實的理論。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時能夠正確認識到中國國情與蘇聯不同,因此有別于蘇聯模式走出了中國自己的土地革命道路;鄧小平提出進行中國建設和改革時要在遵從中國實際的基礎上學習借鑒絕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當前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實踐已經遙遙地走在了前面,勇敢的實踐創新會為理論創新開辟空間,理論創新一定要從問題開始,嶄新的問題發生催促了新穎的思想產生。偉大的實踐需要理論加緊對其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礎上逐漸予以闡明。當代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和發展,應該深深地立足于中國現實國情,發現實踐新問題、探索發展新表述。完備的話語體系不僅僅只是運用頭腦構思誕生的成果,更是凝結于社會實踐閃耀著理性光輝的燦爛成果。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中國正走在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開天辟地的道路上,只有沉淀于中國特殊的社會現實之中,融入于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之中,構建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創新性才能充分發揮進而實現。
(二)以范疇內涵嬗變與術語革命為方法
我們對待現代西方社會思潮和話語體系的態度不應該考慮是否要引進而是應該理性反思如何去對待他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具體理論觀點我國學術研究者已經熟悉,但是由于學術界長期存在脫離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所處時代背景以及忽視理論家們自身思想發展變化的研究評價方法,使得我們還很難說真正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核心理論。鑒于這種現狀,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想要構建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需要對政治經濟學關鍵概念進行與時俱進的時代把握。還有我們對西方話語體系曾經采取了忽視其產生的特定前提和適用范圍而進行無差別運用的態度和立場由此產生了結局一度使我們陷入想要發展卻停滯不前的迷茫。反思此種后果,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需要對核心范疇賦予中國特色,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才能具有生機與活力。當前中國的經濟現實日新月異,所面臨的國際環境也瞬息萬變,我們想要完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任務就要帶著批判的眼光歷史的現實的看待西方思潮與術語的核心內容,賦予其具有中國特色的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
[1]邱海平.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正當時[J].經濟導刊,2017(12):23-26.
[2]周文,寧殿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淵源、發展契機與構建路徑[J].經濟研究,2018(12):20-33.
[3]逄錦聚.構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三個重大問題[J].經濟研究,2018(11):106-117.
[4]王雨辰.論我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話語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與路徑[J].山東社會科學,2018(10):5-11.
[5]劉剛,廖正賢,梁晗.市場經濟理論及其中國思想淵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9(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