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日根高娃 張少宇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化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將會引導國際社會達到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新境界。一帶一路正是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終目標,為世界的深度互通和合作開辟了嶄新路徑。“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展現大國擔當的新“名片”傳遞了中華民族開放、包容的價值理念。內蒙古民族音樂以弘揚傳播草原音樂文化為己任,積極探索將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多元化音樂相結合的新模式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本文將從幾個具有典型代表內蒙古民族音樂的組合、團體的對外交流與傳播為視角來展現內蒙古在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 ?民族音樂? ?交流? ?傳播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6-0166-02
2017年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演講。強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文化的開放、包容使世界文明變得充滿生機,豐富多彩。交流、創新是實現人類文明持續繁榮的動力和源泉。習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內蒙古自治區2018年1月17日召開了自治區文化文物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文化建設,構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項目,推動內蒙古草原文化“走出去”,加強文化交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內蒙古在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近幾年內蒙古好多團體、組合、樂隊走出國門,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使內蒙古民族音樂得到其它民眾的接納及認同,從而提升內蒙古的形象,進一步推動內蒙古文化走向國際。新時代絲路的開辟,使內蒙古的民族音樂具有包容性,開放性的特點,以及廣泛的感染力和號召力。為很多國家所接受和尊重,使世界廣大土地上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絢麗景象。
一、安達組合
安達組合組建于2003年,9名成員是全部來自內蒙古的蒙古族。安達組合是將傳統蒙古族音樂與現代樂器進行結合,將蒙古族古老、傳統的原生態唱法、奏法融入現代舞臺化的實踐,通過舞臺化展示蒙古族原生態音樂,其音樂藝術與母體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與草原文化生態一脈相承。把傳統的靜態演出模式變成動態的模式,不是簡單疊加,而是一種創造性的結合,在創造過程中,引進了世界各蒙古部落的傳統音樂元素,將傳統和現代樂器都分別彰顯的非常明顯,這樣傳承與創新的音樂表演形式,引發國內音樂界的熱評。他們已經成為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一個成功案例,多次巡回演出,顯示了少數民族原生態音樂文化在當代的生存空間。2009年參加了“慶祝中俄兩國建交60周年暨中國文化節開幕式”演出,引起熱烈反響,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文化部給予了通報表揚。2011年,受邀去英國參加世界上最大的音樂藝術與舞蹈音樂節——WOMAD音樂節。2012年受邀參加了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和新西蘭新普利茅斯舉辦的WOMAD音樂節,同年在愛丁堡邊緣藝術節,成功舉行26場專場演出,引發英國各路媒體的關注與好評。2013年在英國牛津等地演繹15場專場演出。同期,還參加了在“音樂之城”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凱爾特音樂節。2013年受邀參加第四屆布里亞特-貝加爾湖游牧民族之聲國際音樂節。2018年赴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參加第52屆迎春花國際音樂節,受到摩爾多瓦地方電視臺、摩爾多瓦國家電視臺的采訪。受文化部派遣,應美國中西部藝術聯盟的邀請,2008年至2017年每年赴美進行巡回演出。通過全美巡演,安達組合在美國30多個州的首府城市以及各州大學劇院成功演出達400場,觀眾近40萬人次,巡演包含蒙古族樂器彈唱、長調呼麥教學、宣傳推介內蒙古音樂文化、與當地音樂文化交流等內容。目前,安達組合先后赴美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新專輯《故鄉》憑借對蒙古族原生態音樂的詮釋,得到了世界音樂權威刊物《SONGLINES》的認可及高度贊譽,被列入“2016年度十大世界音樂唱片”。時至今日,安達組合是一支不容忽視的蒙古音樂力量,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藝術、擴大民族文化影響力、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加強各國人民的友誼等方面做出積極努力,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他們的努力和成功,以及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努力踐行,將激勵鼓舞著每一位音樂道路上前行的年輕人。
二、烏蘭牧騎
烏蘭牧騎,蒙古語為“紅色的嫩芽”,后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是為了適應草原上地廣人稀特點而誕生的文化工作隊。1957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成立了由9名演員組成的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多次觀看他們的演出。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75支烏蘭牧騎。創建初期條件有限,規模較小,在演繹的內容和形式方面具有“一專多能,簡短精煉”的特點。隊員們一人多能。與此同時,還需擔任宣傳員,給愛好文藝的牧民們輔導和提供藝術以外的服務。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這支內蒙古第一支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稱贊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希望他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2018年兩會期間,烏蘭牧騎精神也成為文藝界代表委員們交流的熱門話題。歷經60年的風雨洗禮,現如今的烏蘭牧騎在這篇文章綠色的國土上不斷弘揚,不斷傳承,逐步登上“一帶一路”的國際舞臺,為海外友人送去蒙古族的真情與祝福。2018年2月,由鄂爾多斯市“一帶一路上的烏蘭牧騎”精彩演出和非遺展示在德國漢堡繼續上演。此次德國巡演和展示是應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受中國文化部委派參加其打造的海外春節文化系列品牌活動。同年1月,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烏蘭牧騎的舞蹈隊員們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藝術大賽,將舞蹈《蒙古麗人》帶上國際舞臺。同年2月,鄂托克前旗烏蘭牧騎又登上了2018泰國“歡樂春節”的舞臺,來自草原特色的草原音樂文化,讓友誼之花在泰國土地上綻放。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成立于1965年,是全區48個烏蘭牧騎中唯一自治區級烏蘭牧騎藝術團,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文化品牌,并對全區各烏蘭牧騎工作有著引領和示范作用。
三、蒙古族青年合唱團
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團,是2014年由原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和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團合并而成。前者成立于1960年,后者成立于1987年。合唱團自成立以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奧地利與韓國釜山舉辦的“奧林匹克國際合唱大賽”上各獲得三項金獎,在第一屆、第二屆、第四屆“中國國際合唱節”“第29屆托羅薩國際合唱比賽”,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獎賽”等國內外各種比賽中多次獲得獎項。在韓國釜山第二屆國際奧林匹克合唱大賽中被國際評委譽為“把亞洲乃至世界合唱推向了新的高度”。成立至今,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廳、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臺北音樂廳等地都留下了美妙的和聲,令世人矚目。2016年8月,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團開啟了亞歐7國巡演之旅。中國駐蒙古國特命全權大使邢海明、文化參贊李薇及蒙古國教育文化科技體育部文化政策協調司司長寶力德、蒙古國人民黨秘書長鐵木爾夫等兩國政要觀看了演出并接見全體演職人員,以及給予很高的評價。蒙古國國家電視臺、烏蘭巴托新聞媒體采訪了合唱團演職人員并報道演出情況。同年9月,由自治區文化廳和羅馬亞洲電影節組委會、內蒙古電影集團聯合主辦的意大利羅馬亞洲電影節“內蒙古文化周”開幕式在羅馬印度劇院舉行。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團的開幕式演出展示了蒙古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植根于古老絲綢之路的深厚歷史,立足于當今時代要求,內蒙古民族音樂注入了全新的時代內涵凝聚各方力量,涵蓋眾多領域,續寫“新絲路”文化樂章,成為各國家不同文化深度交融的融合劑,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展示平臺。
作者簡介:墨日根高娃,副教授,內蒙古藝術學院;張少宇,副教授,包頭師范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為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發展史》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