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龍
摘 ? ?要: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建筑工程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對于任何工程來說,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都決定了整個建筑項目的質量。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主要是應用于基礎工程中,并且不受地質環境的影響,因此在房地產、市政工程、水工建筑等領域中應用十分廣泛。對于新建市政工程來說,對鉆孔灌注樁施工要求進一步提升,這就需要加強質量控制,避免產生安全隱患。從鉆孔灌注樁工藝本身來說,該項技術的應用流程較多,為了確保基礎工程建設質量,必須要全面掌控每個施工環節、確保各個環節實施質量,這樣才能夠發揮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效益,確保工程整體建設質量。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成孔工藝;質量控制問題探討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對居住的房屋建筑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其中又以基礎施工的質量要求最為突出。在實際房屋建筑工程領域,鉆孔灌注樁作為一種樁基礎形式,因其優點眾多而被廣泛應用。如何合理選擇灌注樁成孔工藝及嚴格控制成樁質量,已成為人們越來越關心的問題。
2 ?鉆孔灌注樁技術的優勢
2.1 ?滲透性能非常好
從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應用鉆孔灌注樁技術的時候,可以發現其滲透性能非常好,以此能夠有效保證樁基和土壤層結合在一起,確保地基更為牢固。同時注漿也有著很強的加壓效果,同樣能夠提升地基的牢固性效果,進而防止下陷情況產生。
2.2 ?地基穩定性非常強
在應用鉆孔灌注樁技術的時候,可以對土壤的滲透、劈裂和壓實效果展現出來。在實際施工的時候,土壤的表現情況極為復雜,有著多種不同的形式,因此三種作用帶來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然而無論有任何一種情況產生,都能夠使得地基的穩定性得到增強。
3 ?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事故預防措施
3.1 ?鉆孔頸縮質量事故
在旋挖鉆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可能產生頸縮現象,這可能是在黏土層中鉆進過深導致的,預防措施是嚴格控制一次鉆進深度。還有一種原因是在旋挖鉆機施工初期,提升料筒時,由于筒式鉆斗完全沒有護壁作用,鉆斗下部會產生較大的負壓力,也就是“吸鉆”現象,導致孔壁頸縮。為了預防這種問題,可以改進筒式鉆斗:在筒式鉆斗壁上增設導流槽(或加焊4塊雙曲面護壁鋼板),兩兩對稱布置。護壁鋼板的直徑應比孔徑小2cm,以免升降時碰壞孔壁。此外,鉆頭升降速度也不得過快。在揚名花園六期A地塊的樁基工程中,實踐表明,鉆斗以0.75m/s~0.80m/s的速度升降最佳;遇到粉砂層、亞砂土層時,升降速度還應進一步放緩。
3.2 ?孔壁坍塌、廢樁質量事故
向鉆孔內吊放鋼筋籠、探孔器時,如果碰壞孔壁,就可能導致孔壁坍塌,并在澆筑混凝土時表現為廢樁事故。為了預防孔壁坍塌、廢樁事故,施工人員應當用吊車吊起鋼筋籠或探孔器,垂直、穩定地吊放到鉆孔內,以免碰壞孔壁。而且,孔口固定吊筋橫擔不能直接放在護筒上,而應放在枕木上,否則就會導致護筒傾斜,進而導致孔壁坍塌。揚名花園六期A地塊的樁基工程試樁施工時,-8~-12m地勘報告顯示為粉質黏土夾粉土與粉土粉砂層,該種土層極易發生塌孔或縮頸現。在前3根試樁施工完畢后,混凝土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方,相關人員立即根據成孔速度、泥漿比重、混凝土灌注量等情況進行調整,并且在后面的9根試樁施工時,達到了穩定的成孔質量及充盈系數,確保工程樁施工時有良好的技術參照及質量保證。此外,泥漿的密度、pH值、粘度、含砂率不合格,也會導致孔壁坍塌或鉆孔頸縮,故應每2h檢測一次。泥漿面也應始終不低于護筒底部,從而保持孔壁穩定。
4 ?鉆孔灌注樁成孔工藝與質量控制問題
4.1 ?預防導管滴漏
通常情況下,之所以管道內部會有堵塞的情況出現,究其原因便是導管出現了滴漏的情況。在針對這一問題的時候,主要便是在正式安裝之前,對所有使用的零件進行全面的檢查,如果發現有任何零件的質量不達標,又或者有裂痕出現,堅決不允許進行使用,理應及時反饋給供應商,并且進行調換。在進行安裝的時候,理應保證接口位置的安裝沒有任何問題,但凡接口本身的密封性不達標,則需要通過麻絲對其展開纏繞,確保所有水泥都能夠有效嵌實。不僅如此,在針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所有數據資料進行校準,尤其是測深錘尺碼,應當予以認真核查。如此一來,實際誤差便會大幅度減少。
4.2 ?孔深優化
在以往發生的惡性建筑工程事故中,樁基施工時孔深不到位的例子屢見不鮮。關于孔深應注意以下問題。①在常規孔深測量后,測繩收縮量可高達1.5cm/m,測20m的孔就會產生約0.3m的誤差;而更大的誤差則來源于測繩斷裂,測繩斷裂之后再與鉛錘相接,再次測量時一經使用,誤差往往可達數米。如果使用細鋼絲繩測孔深,則要注意數標,防止松動錯位。避免孔深測量誤差的根本方法就是在施工現場地面上設置長度標記作為準繩,每次測完孔深后將測繩拿去校對。②鉆孔深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這種情況更多是由于地層分布不均勻造成:巖層起伏變化幅度大或分布成傾斜狀容易造成誤判,遇到起伏變化劇烈或呈傾斜狀分布的巖層時,嵌巖深度應當從低處算起。入巖深度的把控因成孔工藝不同而有所區別。采用旋挖鉆、反循環、沖擊鉆工藝成孔的樁,入巖深度可采用巖樣鑒別法結合地質勘查報告來判定,鉆孔過程中一旦確認到達巖層應取樣留存,并由此標高繼續鉆進,達到嵌巖深度后再次取樣,當兩次取樣結果鑒定為相同時方可終孔。正循環鉆進所成孔的樁確定入巖深度較為困難,這是因為正循環成孔時無法取到完整的巖樣,較可靠的辦法是認真分析地質勘查報告和試樁鉆探資料,根據巖層分布的等高線圖確定成孔深度。由于該方法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因此應適當增大安全系數。此外,基于安全控制的角度,在一些缺少鉆孔的控制區域,可考慮采用鉆機換取芯鉆頭直接鉆取巖芯的方法來判定。
4.3 ?清孔要點
(1)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清孔工作,在鉆機鉆進的同時就需要對孔內泥漿指標進行嚴格控制,可以做到邊鉆進邊清除泥漿中的較大顆粒,泥漿比重在1.30~1.35之間對于降粗砂較為有效,成孔后切不可盲目注入清水,待泥漿中的粗砂清理完成后,再利用較大清水泵快速注水調漿,調至泥漿比重為1.18~1.2少量細砂開始沉淀,并停止注入清水,保持狀態進行泥漿循環,砂率降低的同時泥漿比重也隨之緩慢降低,待砂率穩定后,使用小型水泵緩慢注入清水,調整泥漿比重緩慢降砂,直至符合要求。(2)要熟知各個機器的工作效率,粗略計算出泥漿池內泥漿體積,一次循環時間,完成一次調漿所需時間,方便控制泥漿的各項指標。
5 ?結束語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工程市場的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本質上是工程質量的競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確保和提高工程質量是建筑企業永恒的主題和生命線。就橋梁工程而言,對樁基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橋梁工程樁基質量評價不能有三級樁,而必須是一級、二級樁。如何提高鉆孔灌注樁的質量,其中改進樁基清洗技術是關鍵,而理想的效果是保證樁基質量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呂志君.鉆孔灌注樁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的作用[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6(1):87~89.
[2] 楊戰強.淺析建筑工程中鉆孔灌注樁技術的應用[J].科學家,2018(11):99~100.
[3] 高鵬,任慶單.建筑工程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技術的應用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7(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