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華 孫孟君 郭博
【摘要】數學建模能力是評價大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指標。對口支援平臺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結合工作實際,給出利用對口支援平臺,提高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對口支援 ?數學建模 ?大學生 ?創新能力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教學改革項目,2018年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2-0256-01
1.引言
當前數學建模的方法逐步成為眾多專業領域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許多高校也將數學建模教學作為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數學建模是從原始的實際問題出發,運用機理分析、測試分析等方法,根據問題特有的內在規律,運用適當的數學工具,求解實際問題。建模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建模方法與其他一些數學方法相比,無法歸納出若干條普遍適用的建模準則和技巧,具有很強的技藝性。與傳授一些現有的數學知識相比,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意識和能力顯得較為困難,這也導致部分地方高校在這方面存在問題和不足。
近年來,部分省出臺了深入開展本科高校對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支援與受援高校協同推進專業綜合改革,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等人才培養改革。這對于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偏弱的一些受援地方高校來說是莫大的福音。對于受援高校,如何借助對口支援平臺的優秀資源,提高學生建模能力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2.對口支援平臺與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
2.1 加強學院層面的溝通,搭建支援平臺
對口支援的實施最終都要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具體到專業,因此不僅在學校層面建立相關溝通機制,學院這一層面也需要將對口支援納入發展規劃,建立固定的互訪機制。在支援平臺基礎上,邀請支援高校數學建模方面的優秀專家來學校講學,舉行教師座談會和學術交流會,傳授數學建模能力培養方面的經驗和方法。結合地方高校自身的一些特點,共同研究一套與地方高校學生基礎特點相適應的培養方案。
2.2 加強數學建模精品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學生能力的培養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密不可分,優質的課程和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建模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梢钥紤]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傳輸支援高校數學建模方面的精品課程,或者與支援高校聯合建設精品課程,讓學生享受支援高校的一些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競賽如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指導、培訓方面。可以借助支援高校良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平臺,構建培訓內容和競賽指導課程。
2.3選派教師進修深造,提高師資水平
每年定期選送數學建模課程團隊骨干教師去支援高校進修,學習。通過進修、訪學,教師能積極融入支援高校的教學、科研環境,認真汲取數學建模能力培養方面的知識,并付諸實踐,不斷地提高授課教師的業務水平。
2.4選送優秀學生短期訪問,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
選送優秀學生去支援高校短期交流學習例如暑假期間參加支援高校的一些競賽培訓,與支援高校學生一起學習、生活,真切的感受支援高校學生的學習氛圍和思維模式,拓寬自身的視野。加強與支援高校學生的合作,與支援高校的學生共同完成項目,豐富學生的交流活動,增強兩校學生的友誼,開辟人才培養的第二課堂。
2.5投入專項資金,激勵支援項目順利開展
目前,對于支援高校,教育部門沒有給予專門的資金投入,對口支援對支援高校來講完全是一種義務與責任,這項工程是以中央政治決策的任務形式啟動的。但是僅依靠雙方高校的政治自覺來解決經費問題并非長久之計。因此需要投入專項資金,保障項目順利進行。
3.結束語
本文圍繞依靠對口支援平臺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這一問題展開分析,給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舉措,對大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元魁,張麗麗,伏文清.以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牽引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09):151-152.
[2]洪寶劍.數學建模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關系的研究[J].高教學刊,2018(12):35-37.
[3]高瑾,林園.基于數學建模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7(40):214-215.
[4]解群,房劍森.中國高校對口支援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9):31.
作者簡介:
吳清華(1982-),男,漢族,湖南永州人,高校數學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學教育。
孫孟君(1985-),女,漢族,湖南永州人,高校管理人員,中級,研究方向管理學。
郭博,男,漢族,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