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引紅 謝丹丹
【摘要】課程思政是一項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探索電工學及實驗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路徑,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不僅讓學生思考專業課知識點,更深入思考著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責任與使命,培養擔當的時代精神。
【關鍵詞】電工學 ?課堂教學 ?課程思政 ?評價體系
【基金項目】1.2019年度“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電工學;2.2018年度校級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專項項目。
【中圖分類號】TM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2-0252-02
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電工學及實驗課程,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物理專業的必修課之一,又是學好其他專業技術課程的基礎,積極響應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將德育教育融入電工學課程的課堂教學與實踐當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同振共頻,形成協同效應,培養學生以理服人、科學驗證的工匠精神,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
電工學及其實驗課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公式多,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求強。面對部分學生學習電工學的積極性不高,又加之當前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存在出勤率低、課堂親和力差、課上抬頭率低的現狀,如何實現課程思政和電工學課堂教學改革有效結合?此外,對于課程思政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如何能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接納并參與到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去呢?課程思政不是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簡單堆疊,而是將兩者和諧的融合在一起,在課程中恰當的融入思政教育,以專業課程為載體,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政治思想。
1.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完善電工學及實驗課程的教學體系,結合相關電學理論知識,穿插講些著名的物理科學家和科學發明的故事,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概況和展望,新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電機的自動控制和家用電器的應用,我國的特高壓傳輸技術取得的最新進展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未來科學奉獻精神,不僅讓學生思考專業課知識點,更深入思考著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責任與使命,培養擔當的時代精神。
2.加大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改變以前傳統的課堂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模式。課堂中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要用實際生活的案例、靈活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發言、討論的民主平等權力,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遇到的現實困惑,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推動德育教育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3.教學方法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關注國內外科技發展新動向,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未知的精神。
4.電工學課程作為一門實訓課程,可以將精益求精、提升實訓項目質量等思政元素融入到電工課程的課改和日常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凝練電工實訓課程的大國工匠精神。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在實驗課堂教學中嘗試進行大膽改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教學內容上,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少些驗證性的實驗,多做設計性的實驗,并使學生在設計性實驗中,開拓思路,啟迪智慧,培養學生的革新創造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
2.上傳實驗課優秀的學生實驗作品,制定詳細的科學實驗步驟,設置實驗安全常識知識和同時總結失敗的教訓,警示性的問題;
3.科學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制定合理的考評規章制度,健全學生成績考評機制,增加學生互評的方式,將熟練掌握知識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和平時小組學習積極參與程度等因素全面考慮。
值得驕傲的是,電工學及其實驗教學在努力實現課程思政的探索過程中已初步取得成效,具有廣泛而深遠的發展前景,電工學被納入2019年度“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用好電工學及實驗課堂教學,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傳授專業知識為導向,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指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參加學術組織交流活動與項目總結,培養科學思維能力為其思想政治定力,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在整個教學實踐貫穿“愛國、敬業、誠信、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熏陶、激勵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把“課程思政”有機融入“立德樹人”中心環節,從而實現“傳道授業解惑,詮釋大學之道”德智相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秋.課程思政的思與行.黑龍江教育,2019(6):9~10.
作者簡介:
張引紅(1972.7-),女,漢族,陜西大荔人,博士,教師,講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及信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