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丹 沈玲燕
【摘要】小學勞技術課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往往像小學勞技課這樣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的課程,就可以讓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操作。這樣不僅僅完成課本上的要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學生不局限于課本上死板的知識,能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去進行創造。所以如何讓學生認識到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呢?從而優化小學勞技教學。下面我將結合我的認知和理解在本文中淺析如何在正確的開展小學勞技教學。
【關鍵詞】勞技課 ?問題意識 ?創新精神 ?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2-0255-02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勞技課的課堂上,老師大都往往采取了填鴨式教學。這種填鴨式教學雖然可以讓學生生硬學會課本上的內容,但是不會在生活中活學活用。此外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從而討厭去動手解決一些自己所碰見的問題。正確的開展勞技課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的習慣,而提高勞技課的教學效益。
一、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往往老師才是課堂上的主宰,老師說的才是對的,老師掌控著課堂的一切。這樣的課堂大都沒有民主。老師的威壓不利于學生發現問題,無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老師要在課堂等實踐過程中營造輕松、民主的氛圍。勞技課的重點不僅是重視結果,而且還注重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想”的過程。也只有輕松的氛圍里學生才會把注意更加放重在“想”的這個過程。另一方面老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尤為重要,這種關系更像是朋友關系,而不是上下屬之間那種氣氛凝重的關系。這種輕松的關系也會讓學生感到放松,而讓學生敢于提問。老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而不是死板的遵從于課本。就這一點,可以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教育方式中加以借鑒,取長補短的同時保留保留屬于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一)實踐活動中教師設計問題
比如在六年級下冊的某勞技課上,要學習應用吸管和金屬絲去制作一把小巧的搖椅,學生們通過課本已經了解了制作這一小搖椅的所有過程與細節。這時老師提出問題:“無論是制作什么東西都是需要工具去完成的,那我們在做這把椅子的時候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學生們紛紛搶答,都一五一十的把課本上提到的工具說了出來。在為了讓金屬絲穿過吸管而在吸管上鉆孔這一環節上出了問題,學生們按照教材上所描述的用大頭釘去進行鉆孔,然而學生的力量有限,連著打了四五個孔就沒了力氣。“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工具去進行這項操作才能又快又好呢?”不少學生肯定會在心里提出這樣的問題。有的同學提出圓規前面的小針打孔不是更容易嗎?大家一試,效果果然很好。與大頭釘相比圓規更好拿,更好的使出勁,打出來的孔也能很好的讓金屬絲穿過。學生們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思考選擇了一樣更適合自己的工具去完成任務,在“做”的過程學生通過老師設立的問題去思考,而不是死板的遵從課本。學生們發現了問題并通過思考解決了問題,提高了效率也節約了時間。
老師應該經常設立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簡單的問題也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一上來就是最難的誰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學習的過程應是循環漸進,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進行發展。
(二)實踐活動中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學是雙向的,不是老師單項的一直提問題,要去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眼睛,學生們自己發現的問題,其價值遠遠超過由老師引導而提出的問題。實際上由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并靠自己解決了問題。這樣的過程往往給學生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影響,而由老師引導的去發現并解決問題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眾所周知,教學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我國的教育方式若想真正意義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靠的不僅僅是師資力量,更重要的是學生發揮的主觀能動性。
讓學生自己發現并解決,進而養成發現問題并積極解決的習慣。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三)實踐活動中深入研究問題
既然發現了問題為什么不去深層次的去專研它呢?所以老師還要去引領學生們由一些簡單的問題去發現更為深層次的問題。不一定非要解決,但是留下的印象一定足夠深。使得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同類或相似的問題也能夠運用課堂上的知識去解決,并一步一步的往更深的地方探索。探索的結果大可不必在意,過程才是最寶貴的。
深層次的理解、延伸、遷移、綜合和應用,有助于更好的去培養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這深層次的思考中,這樣的過程中感覺到的不是遇到困難的退縮,而是發現問題的欣喜和解決問題后的喜悅,更少不了的是解決問題過程中那種有趣的感覺。
二、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努力過后,所得出的結果都是希望與別人分享并得到別人的肯定,而這個對象學生大都希望是老師。老師對學生的任何一個評價都要謹慎的思考,切記不可去否定,不可以掉以輕心。
老師否定的敷衍的回應學生的結果,會打消學生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讓孩子在心中產生一種說不出的難過。“明明是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好不容易得到的結果,他憑什么直接去否定我!”這樣的想法會在心中慢慢積累,逐漸與老師之間筑起一道看不見的高墻。從而導致學生漸漸不愿意去和老師交流,不利于輕松的課堂氣氛營造。師生間由于年齡和三觀的差異會使得彼此的代溝越來越大。
當然也不可以一味地的肯定,一直一味地的肯定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我才是對的”錯覺,從而可能陷入相對的極端。因為正確的結果是一步一步探索出來的,幾乎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探索的過程可能很苦,但探索的過程也同樣令人期待。最終將自己發現的問題研究透徹并推向大家,還能有什么事情比這更令人激動呢?
同樣學生也是需要對于自己的結果去進行客觀的評價,要指導學生去思考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是否有可以避免的失誤或是錯誤,對于自己的結果是否還有更優解,怎么去讓結果更加完美。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也會去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也會得到提高和發展。
三、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無論是什么問題最終都會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所以要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要做到與課堂一樣,積極發現問題。不然課堂上學到的終究是留到了課堂上,沒有成功的納為己有,是死知識。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并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生也不是因為考試而去學習。因為考試而去學習那不是本木倒置了嗎?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
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問“為什么”,遇到問題要先思考,要經常向圖書或網絡請教、向家長請教、向教師請教,要培養有問題就要積極去解決的良好態度,這樣還有利于“問題意識”的鞏固和強化。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也更加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的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凸顯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學生靠自己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家長老師也要在合適的地方給予一定的幫助,任何東西都有度,既不能一手包辦,這樣無法讓孩子學到任何東西,也不能一點幫助都不去進行。
結束語
無論是什么樣的問題都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激活問題意識,才能優化勞技教學。心中存有疑問,學生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樂趣,這才是我們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學習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丁宇紅.勞技教師教學素養剖析及策略——兼談勞技教研方式的創新[J].上海教育科研,2016(01):82-85.
[2]顧李芳.利用小學勞技教學 激活學生學習信心——淺談小學勞技課程教學的實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50.
[3]談琴芳.小學勞技教學應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 科學大眾,2009(03):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