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英
【摘要】個性化學習活動在幼兒園當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區域活動的創設,為孩子們展示自我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愉快的互動環境,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充分地表現自我、肯定自我、張揚自我的個性。個性化學習活動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空間上的局限性、內容的枯燥乏味性、形式的單調性。豐富的材料適合不同幼兒的需求,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在個性化學習活動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與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材料。幼兒教師在進行個性化學習活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體現出個性化學習活動所具有的特點,充分發揮出個性化學習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個性化;學習活動;自主學習
一、前言
2001年,教育部所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需要提供給幼兒健康并且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活動的環境,盡力的滿足他們在各個反面的需求,使得他們能夠在快樂的童年當中獲的有利于發展的經驗。”這能夠充分地說明環境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必要性。最近的幾年,在《綱要》的指導下,很多幼兒園都寓教于樂,開展各類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樂”,使得幼兒能夠在玩一玩和做一做中快樂地成長。
目前,我國的多所幼兒園在個性化學習活動的過程當中,都實現了全員的共同參與和共享,也就是打破了班級的限制。這種具有共享性質的個性化學習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幼兒在個性化學習活動時,不僅可以和同齡人進行溝通,而且還可以和不同年齡段的小伙伴進行交流,因此,這種打破年齡限制的個性化學習活動也可以看作是興趣愛好相同的一種小組活動形式。這種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保障幼兒人際交往的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也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精神,促進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二、幼兒園個性化學習活動中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策略
(一)充分的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1.制定兼益性規則
兼益性規則是相對于獨益性規則而言的,是指制定的規則能夠使全部幼兒都受益。例如,在開設新活動場景或是在某區域擺放了新材料時,教師要先介紹材料、玩法,再與幼兒一起制定這個區域的活動規則:“請大家互相幫助”“請大家學會分享”“請大家有秩序的排隊等候”等等。任何一個幼兒違背這些兼益性規則,都將會影響到所有幼兒的活動。因此,兼益性規則通常設置為個性化學習活動中幼兒比較容易執行的基本行為規則,有助于幼兒領悟規則在活動中的重要性,在自主發展的同時也樹立規則意識。幼兒園在園幼兒年齡多為3~6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覺性、自制力及堅持性都比較弱,加之我園班級人數較多,教師無法時時兼顧到每個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幼兒常常模仿他人的行為和動作,在規則意識形成后,自主發展時也能夠控制、糾正自己的行為和動作,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進個性化學習活動前幼兒就會想到:這個區可進多少人?游戲操作時該怎么做?要注意什么?例如,幼兒來到表演區,因為規定本區域只能進入7人,他們就會自行分配好角色,1個音響師,2個觀眾,4個演員,然后他們根據各自分配的任務,有條不紊地進行合作,使表演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2.允許幼兒“犯錯”
在個性化學習活動中,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思維去約束幼兒的行為,要允許幼兒“犯錯”,賦予幼兒解決問題的權力,使他們能夠與同伴一起協商并制定規則,并將這些規則作為個性化學習活動過程中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肯定,真正獲得在個性化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權,從而促使他們投入更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個性化學習活動中。
3.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發展
教師采用命令性規則是為幼兒在個性化學習活動中的行為設置底線,規定了什么行為可以做,什么行為不可做。但是這種強制性的、命令性的詞語會引起幼兒的反感,打擊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在制定個性化學習活動規則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以及心理感受,將“禁止……”“不許……”“必須……”等命令性詞語變為“請……”“你可以……”“如果你……會是最棒的”等提倡性詞語,提醒幼兒在為自己考慮的同時也要考慮同伴的需求。幼兒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在被要求遵守規則的同時學會自覺遵守規則。
(二)在活動中強調教師的引導性
幼兒對于事物發展的認知取決于他們的年齡發展特點,無論是對環境的探究,還是對材料的學習,他們獲得的結果都并非完全正確,難免會有一些的錯誤。這時老師不應該對其進行指責,而是應該讓孩子真正去認識其意圖,以避免誤傷孩子的自尊心。
實踐證明,幼兒是否擁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我們應盡最大的可能讓幼兒自己去選擇材料,自己去決定可以怎么做,以最大的限度去增加幼兒的興趣性,以便于幼兒對環境和材料不斷地產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可以鼓勵幼兒與教師共同布置個性化環境,一起去進行布置環境材料的準備與制作,在其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盡最大可能讓他們完成自己能夠完成的任務,同時也讓幼兒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去運用自身已有的經驗,通過看、聽、問等多種途徑,發展幼兒自身的思維邏輯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長期以來,有些老師很少注重培養幼兒的尊重態度,不給嘗試的機會,并習慣自己去判斷孩子的對與錯,使幼兒感覺到真理只在于老師,他們便會時刻關注老師的態度,而不是根據自身的情況,這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一種依賴心理。想要改變這種現象,我們就必須要更新現有教育觀念,以教師講幼兒聽的形式轉變為讓孩子自身去探究,逐漸的培養孩子形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
1.在活動前明規則
幼兒對于事物的理解是直觀的。在個性化學習活動中,要怎么做?需要用到哪些活動材料?有哪些活動規則?這些內容都需要教師在活動開始前讓幼兒了解,他們才能夠有序地開展活動。因此,在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之前,教師要根據活動目的、活動范圍及環境、活動材料等相關內容,在充分尊重幼兒自主發展的基礎上提出具體、合理的行為規則。
2.在活動中實施規則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有關規則問題時,通常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教師找到問題答案,并告訴幼兒在活動中遇到這些問題時,你們需要怎么做;另一種是教師告訴幼兒現在存在的問題,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尋求解決方法,并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但由于幼兒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就需要教師發揮其引導作用。例如,在美術區中,增加了水粉顏料,在活動結束后,剩余顏料的放置,未干圖畫的擺放都是個問題,我就說:“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活動結束后,這些剩余的顏料應該放在哪呢?”“大家制作的圖畫,怎樣擺放會更好看呢?”又如,因為剛學完故事《小猴賣O》,所以,在表演區中投放了有關沙盤操作的材料,小朋友們都想進這個區域里進行游戲。我就問小朋友:“這么多小朋友想表演這個故事,可是故事的角色只有6個,怎么辦呢?”孩子們就說“小猴的商店可以增加售貨員。”“小貓可以帶著妹妹一起去買東西。”“還可叫小雞去買O,用來裝東西。”通過這一問—答的過程,不僅完善了個性化學習活動規則,還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3.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者作用
要想在個性化學習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發掘出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的指導者作用不容我們忽視。在活動中,教師占據著一定的主導地位,不僅要針對幼兒的發展設定合理的活動目標,而且還應該為幼兒營造出一個積極探索的良好氛圍,對活動的進度做好整體的把控和指導。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個性特征的彰顯,讓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實現自主的探索。而且,也應該時刻的觀察幼兒的行為,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確保個性化學習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4.加強對幼兒正面評價
個性化學習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加強幼兒的主觀探究能動性,因此,教師在對活動做出總結和評價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應該加強對幼兒的正面評價,幫助幼兒保持對個性化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由于幼兒會受到自身年齡的限制,教師在評價幼兒的時候需要注意語言的語氣,要盡可能地使幼兒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親切和關懷,而且評價要以正面為主。個性化學習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幼兒的主觀探索能動性,進一步的幫助幼兒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
三、總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序地開展個性化的活動,必須是要建立在幼兒自主發展以及良好秩序的前提之下。在幼兒園當中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能夠保障活動的穩定發展、保障幼兒在活動當中最基本的權利,有序地開展個性化的活動能夠促進幼兒自主性以及自覺性的培養。幼兒園在進行個性化學習活動的過程當中,嘗試著學會進行自我的調整以及自我的控制,這樣能夠幫助推進幼兒的社會情感以及社會性行為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輝.基于幼兒自主學習的班級環境創設[J].黑河教育,2019(05):77-78.
[2]姜勃.思考如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區域個別化活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5):156.
[3]王翔.改革,圍著“兒童自主學習”轉[N].中國教育報,2018-06-10(003).
[4]丁海東.當前幼兒園游戲區域創設的趨勢與特點[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32(06):1-7.
[5]莊珊.幼兒園大班科學探究活動的教師指導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6]朱麗英.云南省S縣M幼兒園區域活動現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7]楊智華.區域活動中幼兒數學學習的教師指導策略的個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8]王燕.大班科學區中幼兒自主學習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9]李丹.溯自主之源揚個性之帆——幼兒園個性化課程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05):19.
[10]張潔瓊.科學活動中幼兒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方式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0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