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琪 ,盧西西 ,劉同功 ,趙雯雯 ,蘆亞君 ,2,夏乾峰 ,2*
(1.海南醫學院熱帶醫學與檢驗醫學院,海南 海口 571199;2.教育部熱帶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海南 海口 571199)
熱帶病(Tropical disease)是指只發生或主要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所有疾病,包括傳染病、蟲媒病、寄生蟲病等疾病。熱帶地區面積占全球總面積的39.8%,熱帶病威脅著全球數十億人的健康,是許多國家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2]。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口眾多,云南省南部、廣東省大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海南省均為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4,涉及16個省、市、自治區。我國溫暖潮濕的氣候有利于病媒生物的孳生和繁殖,多樣的生態環境促進了許多熱帶病的傳播與流行。熱帶病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血吸蟲病、絲蟲病、瘧疾等熱帶病在我國大面積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嚴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國南部80%的居住人口仍受到熱帶病的威脅[3-4]。海南省地處熱帶地區,具有氣溫高、夏季多雨潮濕、日照時間長等自然特點,為眾多植被及病媒生物創造了適宜生存的自然條件,為我國熱帶病的高發地區。鉤蟲病、絲蟲病曾是海南省嚴重流行的熱帶病,解放初期海南省瘧疾發病率達到30%以上,1995—2008年間,瘧原蟲在海南分布甚廣,瘧疾持續在海南省流行[5],目前,瘧疾仍未徹底消除;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也曾在海南省先后流行[6]。而海南省地處熱帶地區,做好熱帶病的宣傳及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調查人群對熱帶病的知曉情況,為熱帶病的防治提供指導性依據。
通過調查在校大學生及社會人群對熱帶病的知曉程度來反映人們是否具有熱帶病的自我防范意識,體現熱帶病在人群中傳播的潛在風險因素,并通過調查了解人們獲得相關信息的渠道,宣傳熱帶病的知識并提高人群相關知識的普及度,為加強熱帶病的衛生宣教工作提供指導性依據。
本調查問卷采用不記名的結構式問卷模式設計,按內容不同分為受訪者基本信息、熱帶病常識性問題及獲取熱帶病防治知識的渠道3個部分,按不同地區、性別、不同年齡組、在海南居住時間等因素進行分類比較。
選擇海南省在校大學生群體和社會人群作為調查對象,無年齡、性別、民族、職業等限制。
調查員經系統學習及統一培訓,自行設計專業的調查問卷,與受訪者進行面對面詢問及問卷填寫。回答完整且答案明確的問卷為有效問卷,不完整或答案不明確的問卷為無效問卷,不計分。
調查問卷共25題,除去受訪者基本信息及獲取熱帶病防治知識的渠道兩部分為開放性題目,剩余19道題目回答為“是”或回答正確計1分;回答為“否”或回答錯誤計0分。知曉率計算公式:知曉率=知曉題數/總題數×100%[7]。
問卷計分錄入Excel 2016,數據分析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8]。
建立“TropWorld”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熱帶病及熱帶醫學相關知識;建立“TropWorld”微博、抖音等上傳熱帶醫學相關短視頻及典型病例,增加互動,建設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熱帶病知識宣教平臺。
利用本宣教平臺“TropWorld”舉辦形態學繪圖大賽、專業技能競賽,并設計在線趣味知識問答等一系列活動,號召廣大群眾關注參與。
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有效率100.00%,其中社會人群300人,在校大學生300人。人群總知曉率為55.39%。除去受訪者基本信息、獲取熱帶病防治知識的渠道兩部分開放性題目,統計所有受訪人群對剩余19道不同題目的知曉率,見表1。

表1 受訪者對熱帶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
受訪者由在校大學生和社會人群組成,對于上述19道題目,在校大學生總知曉率為53.63%,社會人群總知曉率為57.14%,兩者之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χ2=14.200,P=0.000),不同人群對每道題目的知曉情況見表2。
受訪者省份來源分海南省和非海南省兩類,其中海南省258人,非海南省342人。對于上述19道題目,海南省受訪者總知曉率為54.83%,非海南省受訪者總知曉率為56.29%,兩者之間比較,不具有顯著性差異(χ2=2.412,P=0.120),不同地區人群對每道題目的知曉情況見表3。
受訪者中男性受訪者180人,女性受訪者420人,對于上述19道題目,男性受訪者總知曉率為52.31%,女性受訪者總知曉率55.45%,不同性別知曉率比較,不具有顯著性差異(χ2=0.046,P=0.831),見表 4。
受訪者年齡范圍為0~70歲及以上,其中10~19歲受訪者居多,按19道題目綜合比較,知曉率最高組為30~39歲組,為61.35%,知曉率最低組為0~9歲組,為39.47%,不同年齡組知曉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χ2=27.366,P=0.000),見表 5。

表2 不同人群知曉情況比較[n(%)]

表3 不同地區人群知曉情況比較[n(%)]
獲取熱帶病防治知識的渠道為多選題目,包括無、網絡、社會宣傳、學校和其他5個選項,其中占比最高的選項為通過網絡渠道獲取熱帶病知識,占54.83%;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知識的占14.50%,見表6。
熱帶病知識宣教平臺以當今十分流行的微信公眾號形式在2019年2月1日注冊成功,名稱為“TropWorld”。目前已有不少用戶關注,并已推送有關熱帶病的基本介紹、傳播方式及防范措施等內容,以便將熱帶病知識向群眾進行普及宣傳。經后臺統計,關注此公眾號的用戶均已瀏覽所發送的相關推文。同時已創建名為“TropWorld”的抖音平臺,使用當今最受歡迎的短視頻App抖音介紹熱帶病典型病例,拍攝熱帶病自然疫源地、熱帶病媒介生物,并制作相關視頻動畫記錄熱帶病宣傳主題活動,在微博上進行推廣宣傳。利用多種當今流行的自媒體平臺在網絡上共同進行線上知識宣教。

表4 不同性別人群知曉情況比較[n(%)]

表5 不同年齡段人群知曉情況比較[n(%)]

表6 人群獲取熱帶病防治知識的渠道
我校已成功舉辦熱帶病相關形態學繪圖大賽及專業技能競賽,并設置相關獎項,利用此宣教平臺向我校全體本科學生推廣宣傳,鼓勵學生報名參與,使學生在繪圖中深刻了解部分寄生蟲的結構,在競賽中自主學習熱帶病相關知識。學生踴躍報名參與,專業教師積極競賽點評。經采訪,參與此活動的學生均對熱帶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活動中加強了對熱帶病的認知,活動達到了宣教的目的,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以“TropWorld”熱帶病宣教知識平臺為基礎,組織線上趣味知識問答、熱帶病宣傳海報活動、熱帶病攝影活動等系列活動,報名方式及比賽時間等信息將陸續在平臺上發布。線上趣味知識問答活動無時間、地點、人群等限制,旨在用小競賽的方式使人群利用較短的時間、碎片化的時間獲取相關熱帶病知識;熱帶病宣傳海報活動、熱帶病攝影活動面向海南醫學院全體學生,活動設置相關獎項,旨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使學生獲取熱帶病知識的途徑更加興趣化、自主化。與預防熱帶病的大趨勢及共建健康和諧的國際旅游島結合,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宣教,與醫院、診所、科研實驗試劑公司等單位合作,擬于戶外舉辦“尋找隱藏的熱帶病”公益跑步比賽,將熱帶病圖片或模型藏在路邊或草地中,讓參與者尋找收集,使群眾鍛煉身體的同時了解熱帶病;還擬舉辦“戶外挑戰賽”,設置游戲關卡,群眾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可輕松愉快地了解熱帶病知識。在線上用更少的時間、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進行網絡宣教,在線下體現社會公益價值,不耗費過多社會資金,提高群眾興趣,公益性地倡導全民參與,全民受教。系列活動的推廣與舉辦利用網絡平臺對群眾進行宣教,利用趣味活動激發群眾對熱帶病的了解興趣,可在娛樂中達到衛生宣教目的,加強群眾對熱帶病的了解。
全球衛生是指跨越國家邊界和政府的、需動用全球性的力量來解決的衛生問題[9]。熱帶病分布廣泛,已是全球衛生問題,是需要重點防護且多發于熱帶地區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針對疾病的分布流行及危害而劃分出的重點防治的10種熱帶病包括瘧疾、血吸蟲病、淋巴絲蟲病、盤尾絲蟲病、利什曼病、非洲錐蟲病、美洲錐蟲病、麻風、結核、登革熱,世界衛生組織仍在努力宣傳10種熱帶病與被忽視的熱帶病。目前,熱帶病的防治在全球仍是十分重要且緊迫的任務[10-11]。
海南省地處熱帶地區,因具有冬無嚴寒的地理環境,旅游業極其發達,每年均有上萬人群以旅游為目的來到海南,每年冬季全國各地到海南養老的“候鳥老人”的人數高達45萬左右,并具有逐年上漲的趨勢[12]。海南省溫暖潮濕的氣候環境以及多雨的自然特點非常適合多種植被生長及昆蟲的繁衍,多種植被的生長為不同種類的昆蟲提供了生存條件,媒介昆蟲的活動范圍增大,促進了眾多蟲媒傳播的熱帶病流行。據文獻記載,海南省腸道寄生蟲感染率位居全國之首[13];除此之外,海南省還存在廣州管圓線蟲病、斑點熱、萊姆病的自然疫源地[14-16]。海口市作為海南省的省會,是地處熱帶地區的省會城市,國際交往的增加、流動人口的增加、生活環境的改變及人類自身不良的飲食習慣等均影響著對熱帶病的控制,對于海口市本地居民及在海口市上學的大學生而言,了解和認知熱帶病并加以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問卷調查結果看,人群總知曉率為55.39%,聽說過熱帶病的人群僅占33.00%,知曉世界衛生組織重點防治的10種熱帶病的人群僅占15.83%,說明海口市人群對熱帶病的總體了解比較匱乏。在不同人群知曉情況調查結果中,社會人群知曉率為57.14%,在校大學生知曉率為53.63%,在校大學生對熱帶病的認知低于社會人群(P<0.05)的結果說明,海口市各大高校極少涉及熱帶病的宣傳及防治,應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熱帶病普及教育,把提高全民對熱帶病的認知水平作為宣教平臺建設的主要任務。在年齡分布上,知曉率最高的人群為30~39歲,為61.35%,最低人群為0~9歲,可見當代中青年對熱帶病的認知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10~19歲的人群對熱帶病的知曉率僅次于30~39歲,20~29歲、40~49歲、50~59歲的人群知曉率也均在50%以上,知曉率并不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獲取熱帶病防治知識的渠道”為多選題目,經比較,無、網絡、社會宣傳、學校、其他這5個選項中,獲取熱帶病防治知識的渠道為網絡的人群最多,人數占比為54.83%。可見,多數人群通過網絡了解了相關熱帶病知識。而對熱帶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較高的3個年齡段也是使用網絡頻率最高的中青年人群,因此,可將網絡作為一個有效、便捷的宣傳媒介,對廣大群眾進行宣教。
在科技日漸發達的時代,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均在使用網絡娛樂、學習、工作,群眾的生活已離不開網絡。熱帶病知識宣教平臺的主題為“關注熱帶病,防患于未然”,旨在利用微信公眾號為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一個無時間、無地點、無人群限制的學習平臺,定期發布熱帶醫學相關知識及熱帶病相關資料;還擬利用此平臺進行線上趣味知識問答、熱帶病攝影活動、熱帶病宣傳海報活動等系列活動,對熱帶病進行更大范圍的推廣,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在娛樂中自主學習熱帶病相關知識。當代在校大學生并未經歷和了解過熱帶病肆虐流行的年代所帶來的危害,并不能深刻認識到控制防治熱帶病工作的緊迫性。昆明醫科大學本科學生對熱帶醫學與熱帶病的知識掌握情況仍不容樂觀[17],積極開展熱帶病普及教育工作勢在必行。
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國將在2020年將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建設開放、綠色、和諧的“國際旅游島”。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對于熱帶病的認知仍然比較匱乏,各類人群均需加強對熱帶病的認知,加強對熱帶病的衛生宣教工作仍是一項新的挑戰。因此,做好宣教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隱患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