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梅
摘? ? 要: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針對性較弱的問題,開展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研究。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學生學習平臺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完善對應的專業教師隊伍,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校企合作制度,增添實踐課程所占教學比例,采用多元化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為高校的教學改革提供正確的指導方向。
關鍵詞: 混合教學模式? ? 高職院校? ? 教學模式
引言
混合教學模式作為當下各個高校的主流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將課堂理論知識教學、在線開放式網絡教學及實踐教學有機整合到一起,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此種教學方法已經在高校教學活動中開始廣泛應用,在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潛在的問題[1]。例如,難以在學習中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中僅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灌輸式學習、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導致教師難以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不能掌握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降低教學質量。同時,在當下的教學模式中,實踐課程僅占到總體教學課程的20%,學生難以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切實應用到實踐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缺少對應的機制,使學習過程與社會發展脫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如果在后期發展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那么高校在未來發展中勢必會被社會所淘汰,如何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一直是有關教育部門的重點研究問題。針對上述分析的問題,結合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開展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
1.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
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目前高校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以下將從教學模式、教師隊伍、教學方法、評價機制方面,開展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研究,為高校教學活動的可持續開展提供正確的指導方向。
1.1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信息時代的到來在一定層面上促進了教學模式的革新,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高校教學模式的革新提供方向。結合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應用,教師可在上課前采用錄制微課視頻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預習素材,學生結合當堂課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有針對性地選擇視頻進行下載,完成簡單的預習工作。
在課堂上,轉換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僅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開展對應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不再以板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課堂前20分鐘可進行當堂課專業知識點的簡單提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及對新鮮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直接帶領學生進行課后習題訓練,在做題過程中詳細地講解專業知識[2]。課堂上20分鐘—40分鐘時間內,學生已經失去對應理論知識學習的耐心,此時,教師可結合前期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情況,劃分課內討論小組,每組設置一個學習較活躍的同學為小組組長,帶領兩三個靈活性較差的學生。由教師為不同學習小組設立不同的研究課題,將傳統的教學課堂轉換成學生與學生討論、學生與教師交流的平臺。在學習中,盡管教師的主體角色被“翻轉”,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保持不變。
最后,當堂課結束前5分鐘—10分鐘,教師進行對應的教學總結,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及當堂課的重點學習知識,為學生列出本節課的學習大綱,有利于學生開展后期的復習工作[3]。同時發布下節課的教學方向,布置合理的課下作業,并要求學生將完成的作業以電子版的形式發送給教師。滿足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創新,可將專業課程中碎片化的知識點利用視頻的方式將其濃縮成較為生動的場景片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引入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1.2完善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隊伍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專業化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3]。首先要求對應高校教師具備具有法律效益的教師資格證書、高校聘任證書及專業等級考評證書。其次,可采用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學術水平,例如,高校可利用周末或其他時間,組織教師到市場中進行專業就業方向的調查,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可組織教師到社會中開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建立教師志愿者隊伍,注重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最后,鼓勵教師參與到高校團委、黨委的建設中,將黨委人員評價標準作為評價教師的關鍵指標,提升教師的思想高度。為了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可設置一系列的教學獎勵機制,例如,根據教師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時間,為教師增加對應的假期時間,同時將該項列入年終評選優秀教師的選項中。
1.3引入“案例教學法”
在建設相對完善的教師隊伍的基礎上,革新傳統教學方法。首先,在教學中,以專業的就業方向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4]。其次,引入真實案例式教學方法,將理論知識與真實的案例相結合,采用舉例驗證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新式教學方式,有效提高理論知識的應用程度。最后,在教學中結合校園聯合社團委員會,定期舉辦專業知識競賽及技術創新競賽,參與次數超過三次的學生可增加對應的學分,滿足傳統教學方法的革新。
1.4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可促進教學目標保質保量實現。結合上述增添的實踐課程及建設的學習平臺,完善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首先,取消傳統的期末考試制度,設置周測、隨堂檢測等小型考試,綜合多次考試的考試成績,由教師進行統一的評分,占總成績的40%。其次,根據學生學習平臺的在線學習時長、提交作業情況、與教師互動次數等,結合學生在課堂上與小組成員的團隊協作情況,由教師進行統一的評分,占總成績的30%。最后,根據學生在企業的實習情況、實踐課程情況、項目設計完成度等,由教師進行統一的評分,占總成績的40%。采用多角度評價學生的方式,可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5]。實現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研究。
2.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創新
結合上述開展的教學改革研究,下面將從構建互聯網平臺、增添實踐教學環節兩個方面,開展高職院校教學創新的研究。
2.1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學生學習平臺
根據上述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結合對應的教學模式,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學生學習平臺,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有助于教師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6]。結合近年來網絡技術的普及,全新的互聯網學習時代已經到來。首先,要實現校園內網絡的全方位覆蓋,確保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受到時間及空間的控制,教師將整體的教學大綱、微課視頻、教學目標、學生評價管理方式,統一上傳至平臺中,學生在校園內可根據自己愛好的教學方式,選擇對應的教師,進行專業課程的選學,滿足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需求量。同時平臺可采用聯網技術,學習中較模糊的概念可直接選擇聯網跳轉,拓展了教學空間。
其次,結合當下市場發展趨勢,學生可在平臺上進行學習過程中的語言選擇,例如,選擇在線英語學習模式,在提高學生專業學術水平的同時,還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學習中,根據不同專業教師的在線時間,學生與教師進行在線問答,一方面教師可在線為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并為學生推薦對應的教學文件[7]。文件中包括有關提問知識點的講解視頻、拓展知識點、有關該知識點的習題檢測等,將學生的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有機整合,高效提高教學質量[8]。
最后,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學生學習平臺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方面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與教師難以直接交流的問題,可采用線下與教師私下交流的方式解決。同時,對于已經下載過的學習視頻可直接存入手機中,無須進行二次下載,學生可利用日常空余時間反復進行課程學習,為學生們之間建立良性競爭的關系。實現學生資助學習平臺的建設,滿足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革新。
2.2增添實踐教學環節
根據上述分析的教學方法的革新,采用增添對應實踐課程的方式實現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高校可選擇與市場內熱門專業的企業簽訂具有法律效益的合作合同,企業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實踐設備及實習場所,高校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指導,構建相對完善的“共贏”機制。其次,可將教學中對應的教學地點轉移到企業的實踐基地,由企業員工參與到學生的實踐學習中,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一方面為學生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促進企業在經濟市場的可持續發展[9]。最后,企業可將真實的項目案例移交給高校管理,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可同步參與到企業的項目設計中,切實感受到企業的工作文化,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對于項目已經投入應用的設計,由企業及高校聯合為學生提供資金獎勵,實習期間表現良好的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10]。實現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教學模式的創新。
3.結語
結合當下教學行業的發展趨勢,以上開展了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完善,有效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真正意義上改變了多年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傳統教學模式思想的束縛,實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與學生職業技能發展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史健男.應用技術大學普通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遼東學院普通話測試站為例[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3):121-124.
[2]郭金妹,張建榮,陳磊.“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下旬),2019,23(04):113-115.
[3]趙紅,王寧,郭晨,鄭忠玖.“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課程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2):80-86.
[4]王丹.新時代外語院校研究生思政課“組團式”專題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14):226-227.
[5]周晶晶.基于“課賽崗”三位一體的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31-35.
[6]尹福泉,賈汝敏,高振華,吳江,劉艷芬,張麗,陳進軍,安立龍.基于“以學生為本”理念的動物科學專業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課程改革與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39(07):86-89.
[7]景劍峰,張吉維,張雨涵.論教師教學模式改革中的幾個關鍵問題——以內蒙古大學教師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11):36-42.
[8]李小龍,曾兆敏.基于SPOC的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0):10-11.
[9]唐婧.三種教育模式融合發展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17(12):107.
[10]余曉蘭.MOOC平臺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科技經濟市場,2019(4):145-147.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未來視野下基于人才成長價值鏈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研究》(課題批準號:GH1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