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嫻
摘 要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自2017年頒布后成為了討論焦點,主要研討新準則的變化及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本文從新收入準則在收入確認、計量、列報等方面的主要變化,結合航空制造業的業務特點,闡述其對航空制造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并從信息化建設、業財融合、財會人才隊伍培養3個方面針對如何順利實施該準則提出措施,希望對企業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新收入準則及變化 航空制造業 會計核算質量 應對措施
在考核國有企業的經濟指標中,收入多年來作為關鍵考核指標出現在指標體系中。隨著近幾年市場經濟的繁榮,交易的類型和方式日趨復雜,收入在確認、計量等方面的核算問題也逐漸突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于2014年發布《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5號——與客戶之間的合同產生的收入》(IFRS 15),財政部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更好地理順收入類業務,解決核算困擾,在2017年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以下簡稱“新收入準則”),要求境內非上市公司2021年起執行。航空制造業作為大型軍工企業,新收入準則的變化會導致其會計核算發生變化并產生深遠影響,需制定應對措施確保新準則順利實施。
一、新收入準則的主要變化情況.
(一)五步法模型的構建
新收入準則將舊準則中的CASI4收入準則和CAS15建造合同準則合并,收入不再按照業務類型進行核算,統一按照五步法模型進行核算,避免業務類型邊界的不清晰導致收入核算不統一、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五步法模型強調合同的契約精神,收入確認從合同角度出發,識別合同單項履約義務,確認合同交易價格,并將交易價格合理分攤至履約義務,在完成某一履約義務時即可確認收入。合同貫穿核算始終,有助于規范核算數據,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
(二)收入計量原則和確認方式
原收入準則重視商品的公允價值,新收入準則更加強調合同交易價格,合同標價和交易價格不一定一致,交易中需要考慮可變對價、隱含的重大融資成本、應付客戶對價等因素,根據合同合理確定交易價格。原收入準則要求區分銷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勞務收入,強調收入是在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買方時進行確認,給實務判斷帶來了不確定性,這也是所謂的利潤表觀。新收入準則要求企業按照商品控制權轉移至客戶時以合同交易價格確認收入,不再區分收入類型,確認收入均需以控制權轉移作為判斷條件,科學合理地反映企業的收入確認過程。收入確認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的是合同資產增加或合同負債減少,這和時間以外的因素有關,更加反映合同權利、義務的變動,同時控制權也是資產定義的核心,反映新收入準則傾向資產負債表觀。
同時在確認時點上劃分為在某一時點確認和某一時段內確認,時段確認必須滿足準則規定的3個條件其中之一才可,更改之前建筑合同和勞務合同按百分比法的傳統方式,現滿足分段條件即可對履約義務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統一界定銷售類業務確認時點,減少企業操縱收入的主觀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三)特定交易事項規定及新科目
新收入準則明確規定了某些特定交易的收入確認和計量,例如區分合同總額和凈額確認收入、售后回購、無須退還的初始等,有利于規范會計實務操作。新收入準則啟用了合同資產、合同負債、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履約成本等新科目,規定科目的具體應用范圍,正確劃分合同資產和應收賬款、合同負債和預收賬款,通過新科目的使用,促使企業重視合同的重要性,如實反映合同的權利和義務。
(四)報表列報及披露
新收入準則啟用新會計科目,要求在報表中如實列報,合同資產、合同負債為報表新增項目,并指出同一個合同的合同資產和合同負債抵消后以凈額列示,不同合同則不能抵消,其他新增科目歸類到之前的報表科目中。同時規定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的企業,需在執行年初對尚未完成的合同的累積影響數進行留存收益調整,并進行披露。
二、對航空制造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規范收入識別、確認、計量標準
航空制造業的主要銷售業務為航空軍品和民品,按照原收入準則是在商品制造完成銷售的時點上確認收入,偶爾會因業務較復雜,存在合同中履約義務約定不明確或單項履約義務識別困難的情況,這也給財務審計帶來風險。新收入準則提供了收入是按照時點還是時段的確認標準,梳理了航空制造業的銷售業務,整機符合分段確認收入條件,需根據合同合理劃分節點,測算合同節點的履約進度,分段確認收入,其他類業務按照時點確認,新收入準則實現了業務流、價值流核算的統一。
(二)提高會計核算質量
新收入準則銷售業務必須基于合同,按照五步法模型對銷售業務進行單項識別、確認和計量,同時收入核算精細化必然帶來成本核算精細化。航空制造業生產工藝復雜,流程較長,成本管理難度較大,從配比性角度出發,收入按照合同核算的模式,要求成本也需按照合同歸集和結轉,如何將成本核算細化到合同維度將成為成本管理的重點提升方向,從而提高會計核算質量。
(三)真實反映企業經營成果,改善考核指標情況
根據新收入準則,航空制造業整機分段確認收入,從而避免年底集中交付造成收入集中確認,提高收入月份均衡性,準確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通過整機分段確認收入并結轉成本,將大幅減少存貨,優化兩金指標(應收賬款、存貨),同時核銷合同預收款項,降低資產負債率,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三、執行新收入準則的措施
(一)加強業務、財務信息一體化建設
航空制造業信息系統較多,但大部分系統都相互孤立,數據獲取和共享難度較大。隨著新收入準則的頒布,要求企業從產品維度管理精細到合同維度管理,同時整機還需分段交付、核算,現有的信息系統無法滿足管理要求,手工操作工作量大且易出錯,需要加強經營、采購、生產、銷售、財務一體化建設,打破系統壁壘,實現合同全流程管理和監控。
財務和業務信息系統傳輸需要一套標準化、表單化的數據傳輸規則,可將業務語言準確轉化為財務語言,自動生成財務數據,這需要業務數據結構化,最終構建企業數據庫,財務可通過會計規則轉化為財務數據進行管理分析,為財務數字化轉型助力。
(二)加大業財融合力度
業財融合近幾年在大型企業中掀起熱潮,多數企業上線了財務共享平臺。新收入準則要求收入按照合同進行核算,對履約義務進行識別確認,這就要求會計不再僅僅開展核算工作,還需在合同簽訂環節對合同履約條款、收付條款、收入確認時點發表財務專業意見,在合同執行過程中了解合同的生產環節、履約情況,對合同銷售確認收入的材料進行審核,參與全價值鏈工作。
(三)提升財務會計業務素養
隨著會計準則的不斷更新變化、各種新型業務的出現,會計處理的難度日趨增加,會計不僅僅局限于事后核算,還需要從預算、資金管理、風險控制、成本分析等多個角度進行學習和判斷。培養會計可從3個方面著手:一是知識積累。學習是會計更新知識的最佳途徑,會計應結合準則培訓、外出單位考察、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快速吸收新知識的內涵。二是綜合能力培養。會計應增加業務寬度,了解生產、工藝、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業財斷層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三是加快人員轉型。基于新收入準則的執行,財務會計的轉型勢在必行,財務共享模式使會計從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轉型管理會計,從財務視角分析合同執行效益,反映業務的成本控制情況,實現降本增效。
四、結語
新收入準則的變化對航空制造業會計核算的影響積極而深遠,應對措施也正是財務轉型所需,企業需要主動作為,構建以財務共享平臺為基礎的企業信息化網絡,實現業財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S]. 2017.
[2] 楊文靜.新收入準則對央企銷售類公司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9(9):80-82.
[3] 時軍.淺析新收入準則的變化及其對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8(5):113-119.
[4] 曹蕾.業財驗合視角下對新收入準則修訂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9(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