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斐

【摘? 要】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網絡學習成為學生課下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疫情態勢更是將網絡教學提升為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停課不停學”的主要途徑。本文通過調查問卷方式獲取W高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主體對線上教學模式的綜合評價信息,以此為依據分析現階段的網絡教學現狀;并提出如何提高網絡教學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疫情;網絡教學;教學質量
引言
“疫情就是責任,防控就是命令。”2020年我們會從新聞中不絕于耳地聽到這樣的宣傳。對于很多人而言,隔離在家就是貢獻;但于學校而言,這卻成為一大難題,尤其是各地的大學。在疫情阻擊戰的第一槍真正打響的同時,各大高校紛紛延遲開學時間,并積極籌備線上學習條件。一方面,隔離在家的高校學生努力適應新的學習方式,但線上線下學習效果仍有部分差距,他們能否正確自我管理,保質保量完成學習任務需要進一步探索;另一方面,高校老師面對不熟悉、缺經驗的線上教學模式,該如何迅速轉變角色[1],抓住更新教學模式的契機,并爭取獲得更全面的教學能力提升,成為網絡教學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通過統計學生自我學習滿意度及網課滿意度,從小切口研究疫情過后的教學手段需要線上線下創新融合與時俱進;提高線下課堂的利用率,讓學生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發揮輔助作用,為混合教學模式領域的拓展提供知識增量。
1.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現狀調研
為深入了解疫情期間線上教與學的現狀,我們針對W高校的學生進行了網絡調查,現根據已發布、回收的相關調查問卷及網絡訪談情況得出以下分析:
1.1被調研群體特征分析
問卷調查對象由W高校的教師與學生組成,同樣也是疫情期間正在線上教與學的主要人員。具體而言,調查對象來自A、B、C三個分別代表課程實踐性弱、中、強的專業學院以及學習任務側重不同的大一至大三學生,從而較好地區分和研究線上教學的作用力。調查對象中師生分別占比總人數的7.2%與92.8%。
調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使用相關學習軟件比教師更得心應手;說明有些高校教師對于互聯網的應用技能有待提高。三個不同專業對線上學習效果的不同數據反映出:A學院實踐性課程少,各年級所存在的課程大部分能夠在線上順利進行;B學院本學期有少量專業類實訓課程由于條件、場所等原因未開展,85%的課程在線上如約進行。C學院現場教學課程較多、知識隱性較強,教師通過線上視頻教學以及學生提交視頻作業等形式開展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
1.2學生對網絡教學的滿意度調查
開展線上教學服務的主體是被隔離在家的學生,現通過調查問卷形式獲取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數據進而分析學生與網絡教學模式的契合度;最終根據現實情況提出改善建議。現得到相關滿意度調查數據如表1:
由上表可以直觀地看出,“線上教學總體滿意度”稍低于“學生對網課質量的滿意度”,所以網課視頻本身的質量及教學內容、資源等不存在較大問題,進一步分析有較大可能的是網課模式拉低了同學對線上教學總體的滿意度。現實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的是,線上教學能夠很好地彌補線下教學的時空限制、不可重復性及連續性弱的短板;但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學習可控性弱的特點,此特點猶如學習時必須要牽的牛鼻子,是主要矛盾的存在點;而且線上學習缺少社會組織性,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限制性強。
線上學習過程中顯而易見的是,自我管理能力高的同學對學習的可控性強。僅從知識的獲取度來看,網課教學似乎是不二之選;但一旦學生的自律性差或者沒那么強,未養成較良的學習習慣,這將導致網課知識的學習成為一盤散沙,學習效果不言而喻。這正是表1中滿意度最低的“自我投入狀態滿意度”數據的問題體現;同時也可以從“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的統計數據得出結論。
由此得出結論,學生線下學習目標的達成度高于線上學習的達成度,即線下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所以,線上教學不可能替代線下教學成為單一的教學模式,二者混合將成為現代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有待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3.提升網絡教學質量的對策建議
3.1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的提升
網絡教學更重要的是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和對學習時間的自我管控能力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過多依賴教師的傳授,而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在學習時間上缺少自我管控能力也是導致網絡教學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目前實施的線上教學模式是疫情期間的無奈之選,但仍需要師生們根據線上學習的特點對癥下藥,提高教和學的效率,通過強化自主學習和自我管控能力,提升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效果。比如學生們根據老師的自學要求,通過預先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合理管控自己的學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習成果,積極互動交流問題等;教師們提前備課錄屏,布置學習任務,采取合理手段督促同學等。彼此協力,師生共同高成效應對特殊時期的特殊教學模式。
3.2提高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使用技巧
當今世界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高校教師亦應跟進現代化,不斷提升使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專業技能,例如騰訊課堂、雨課堂等在線直播工具的使用。線上教學模式運轉過程中需要更多地注意師生網絡信息反饋及資料流通的重要性,信息能夠在師生間得到及時的交流是線上教學的一大優勢。此優勢促進師生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教師針對性輔導學生。網絡學習資料的可重復性可以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課后溫故,查漏補缺,強化學生的知識鞏固能力,彌補線下大堂課的短板,提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今在全國乃至世界風靡的慕課、SPOC等在線精品課程更是可以作為教師線上輔助性教學的資料,為學生的線下學習提供充足的資源。教師可根據學生課下在線上的學習情況,課堂中專攻重難點問題,使得教師更有效地傳道授業,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余勝泉, 何克抗. 網絡教學平臺的體系結構與功能[J]. 中國電化教育, 2001(8):60-63.
[2]黃榮懷, 張進寶, 董艷. 論網絡教學過程的四個關鍵環節[J]. 中國電化教育, 2003(2):61-64.
[3]宋妍. 網絡化教育教學模式的勃興與傳統課題教學模式的轉型[J]. 中國成人教育, 2019, (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