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謙

2020年伊始,這場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所引發的重大疫情戰爭之中,全國民眾乃至全球的民眾面臨著巨大的健康與生命的威脅。習近平總書記也在講話中作出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重要指示。從疫情暴發至今,國內的疫情戰爭逐漸進入到相對緩和的階段,但在疫情防控的觀念上還不能放松。
高等院校作為特殊的組織機構,是為社會發展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在廣大師生的日常教學研究、實踐實訓及生活作息方面存在較強的人員集聚性、流動性與交叉性,若不能加以有效管理防控,極其容易受到疫情的影響,甚至威脅師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打贏這一場“戰疫”關乎國家命運,也關系到高等院校能否順利開展學生培養等工作,踐行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如何面對新冠肺炎的發生,對于高校管理工作而言,既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也是進一步提升高校綜合管理水平和應急事件應對能力的機遇。
高等院校所涉及的人群具有種類多樣、來源廣泛、集體活動頻繁等特征,而這些特點無疑為防控疫情的管理難度帶來了更為繁重的挑戰。高校的學生大多來自全國各地,在學生的假期結束后,學生在返校過程中路途被暴露在防護措施薄弱的可能性不盡相同,也易造成受感染和攜帶病毒沿途傳播的糟糕境遇。
高校之中除了學生人群之外,還存在教師人群、行政文員、廚師、保安、保潔等后勤保障人群,部分高校還存在家屬樓中的教職工家屬人群、附屬學校的相關人員等,種類多樣的高校人群對日常活動的訴求各有不同,活動區域存在互有交叉的部分,也為防疫管理帶來了較為復雜的挑戰;另外,高校最基礎的教學功能也決定了高校中的人群無法避免集聚現象的產生,這種集體活動的不可避免性也使高校防疫管理的復雜程度進一步加深。
在如此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等院校原有的內外部防疫防控環境難以避免地存在脆弱性。
第一,高校各類人群的流動具有密集型和交叉性,這為防疫管理加大了管理壓力;第二,高校范圍內的各項活動的場所一般都處于相對獨立、密閉的空間,這也為病毒的存活提供了較好的環境,容易造成大范圍的疫情產生;第三,公共物品頻繁使用,在沒有做好防范的情況下,容易成為病毒的附著體,并快病毒的傳播速度;第四,高校的醫療水平較低,大多數高校往往僅有一到兩個高校簡易醫院(醫務)機構,在面對大規模的疫情暴發情況時,不具有醫療收治能力;第五,疫情防控管理下,容易造成防控管理失控,過多干涉高校人群的自由活動能力,進而造成沖突事件,如果沒有對應管理措施,容易造成大范圍惡性事件發生。
新冠肺炎疫情具備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的能力,加上病毒存在較長時間的“潛伏期”,這對高等院校疫情防控管理的時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人員聚集性、流動性、交叉性較強,一旦出現疫情突發事件,牽涉到的將絕不僅僅是一位或少數幾位師生,很有可能出現大面積的群體性感染。另一方面,由于病毒的“潛伏期”較長,在健康狀況的監測中第一時間發現病毒存在較大的難度,而病毒在“潛伏期”內也具有相同的感染性,傳播的過程較為隱蔽。以上兩個方面的因素要求高等院校疫情防控管理具備極強的時效性,在防控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突發的疫情戰爭,對于高校的管理隊伍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同時也是檢驗應急管理水平的機遇。如果管理隊伍存在思想懈怠、只重形式不重落實情況,那么在應對防疫背景下的管理實踐之中,就可以實現對癥下藥、適時精簡管理結構的目標。管理不僅是對學生人群的管理,也是對管理崗位人員的檢驗,在學校防疫管理過程中也需要加大巡視監管的制度,對部分嚴重違法管理制度、落實防疫管控不到位的管理人員進行警告、勸誡乃至處分,提高管理隊伍人員的整體管理水平。
在這次突發的疫情戰爭中,武漢為抗疫“封城”,以鐘南山院士為代表多名高層次專家沖在抗疫第一線,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緊急抽調數萬名醫護工作者在疫情戰爭逆行馳援湖北等等,也只有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方能實現,而不是像部分西方國家采取“群體免疫”這種放棄治療、消極應對的態度所能實現的。在復工復課后,應以在抗擊疫情中奮戰逆行的英雄們為案例,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心中強化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愛國主義理念。
在新冠肺炎疫情洶涌而來的時候,人們在面對死亡威脅時,對于生命健康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生命的可貴在疫情期間被有所放大,讓人們對于生命健康更加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觀念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可以就此開展關于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專題講座和互動研討,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生命健康教育,提高其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熱愛,進而促進培育科學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念。
在疫情防控宣傳上,人們對于衛生環境的重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勤洗手、勤通風等衛生習慣從推薦逐漸變成人們的固有習慣。這依賴于在防疫期間,各級管理部門對于防疫的衛生教育上的宣傳。鑒于人們對于日常生活衛生意識整體提升的情況,在高校的日常管理方面,也可以積極推廣高校師生在返校、就餐、就寢、集體活動多方面的生活衛生教育,并制定一定的遵守標準,加強師生的生活衛生教育。
通過充分搜集匯總到學校每個師生的健康數據資料,構建起針對數據的分類處理制度。學校的的管理機構或部門,需要對全校教師、學生的健康情況實施及時、準確、系統化的健康資料建檔、歸類、實時追蹤和系統管理的機制化管理模式,及時了解到師生的健康現狀,并根據學校設立的防疫應急機制或相關防疫部門下達的管理體制對師生的健康數據資料進行分門別類的精細化管理。
在教學環節推廣網絡授課,線上教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受疫情影響,師生在防疫重點時期無法實現到校進行實地課程教學和學習的現狀,倒逼學校在教學方式上實現改革。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高校已經實現線上直播式的課程教學模式,積極落實“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工”的整體安排部署。引導教師積極調動在線上課程中的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教師的自身定位從知識的“給予者”轉變為知識的“引領者”,促進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和主動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對返校過程中的重點環節進行著重安排和部署,這主要需要把握好對學生入校環節中的防疫工作安排。在學校之中,人群相對密集,疫情的傳染和擴散風險相對較高,且一直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在學生返校的各個環節之中,入校時的學生人群集中,防疫工作任務重,同時,一旦在學生入校時如果沒有做好防疫工作和健康資料搜集,在進入校園之后,由于其活動具有隨機性,將會加大防疫風險。在具體有效的可行措施中,可以采取建立獨立包車地運輸方式,實現學生從家到學校之間的閉環流動,減小感染風險,在入校統一安排健康檢查、檔案建立、入校事項的一站式部署。從而切實將學生返校中的入校環節做到全面無死角安排與部署。
在日常防疫管理上,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以班級的輔導員、班主任為主要負責人,對學校實施以班級為單位的網格化管理。在高校的日常匯報管理方面,可以參考已經復工的企業管理學習,施行網格員負責的制度,細化匯報內容和匯報頻率,并建立好數據資料的管理體系。在出現疑似病例時,以網格員為責任人,第一時間實施起隔離和送治的有效措施。
在防疫物資的儲備和運轉方面,建立有效的預留機制。口罩、衛生消毒用品、護目鏡等防疫物資,是確保學生在返校后正常進行學習和生活的必備物資。這就需要學校后勤部門建立良好的防疫物資采購機制,實現防疫物資儲備足夠和預先預留的目標。現階段,得益于國內的防疫工作逐漸穩定,防疫物資的緊缺性有所緩解,學校可以從市場進行防疫物資的相對正常采購,就需要在學生返校之前,采購足夠學校師生正常教學和生活所需的防疫物資,如提前預留和儲備好兩周的物資所需,確保在疫情出現波動時或者發生其他突發情況時,可以確保學校師生的切實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