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楠,林定彪,馬欣,陳鴻禧,周琬秋,王少清△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其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給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醛固酮(aldosterone,ALDO)是CKD進展的一個關鍵遞質,直接參與腎小管損傷及腎臟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筆者既往研究發現,ALDO可促進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釋放,通過AMPK/mTOR信號通路誘導NRK-52E細胞發生自噬[1]。大量研究證實,高遷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與細胞自噬存在密切的關系[2]。HMGB1作為一種新型的炎性細胞因子,廣泛分布于淋巴組織、心、肝、肺、脾、腎、腦等組織中,其本身很少或者無促炎癥活性,但當它與炎癥介質結合時,可激活和趨化炎癥細胞,誘導大量炎癥因子的分泌和釋放,進而激發一系列炎癥反應[3]。筆者推測HMGB1可能是ALDO誘導NRK-52E細胞自噬的重要中介因素。本研究擬采用ALDO致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模型,探討HMGB1在ALDO誘導NRK-52E細胞自噬中的作用,為慢性腎臟病的防治提供新靶點和新思路。
1.1 材料
1.1.1 細胞 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購自中科院干細胞庫/干細胞技術平臺,課題組既往研究已驗證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1]。
1.1.2 藥物與試劑 醛固酮、N-乙酰半胱氨酸(美國Sigma公司);DMEM培養基、10%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美國Hyclone公司);兔抗大鼠白細胞介素(IL)-1β多克隆抗體、兔抗大鼠LC3B多克隆抗體、兔抗大鼠Beclin-1多克隆抗體、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兔IgG(美國CST公司);兔抗HMGB1多克隆抗體,兔抗p62多克隆抗體(英國Abcam公司);兔抗大鼠β-actin單克隆抗體(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7'-二氯二氫熒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活性氧熒光探針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有限公司)。
1.1.3 主要儀器 細胞培養箱(美國Thermo公司);無菌操作臺(德國Heraeus公司);流式細胞儀(FACSAria,美國BD Bioscience公司);冷凍離心機(德國SORVALL-fresco公司);高速低溫臺式離心機(德國Heraeus公司);垂直/水平電泳槽(上海天能);水平電泳儀、Trans-blot電轉移槽、圖像采集與分析儀(美國Bio-rad公司)。
1.2 方法
1.2.1 細胞培養及分組 將正常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NRK-52E)培養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基中,細胞于37℃、5%CO2培養箱中培養,每2~3 d傳代1次,待細胞融合至80%時,改為無血清DMEM培養基饑餓24 h,使其生長同步化后進行以下實驗。
1.2.2 ROS檢測 將密度為1.0×105個/孔的NRK-52E細胞接種在6孔板中過夜,分為Control組、ALDO組(加入ALDO 10 nmol/L)、HMGB1抗體組(加入1 mg/L HMGB1)、IgG組(加入1 mg/L IgG)、ALDO+HMGB1抗體組(1 mg/L HMGB1抗體預處理1 h,再加入10 nmol/L ALDO)和陽性對照組(加入活性氧供氫體Rosup100μmol/L),以上各組均干預24 h,每組3個復孔。取10μL DCFH-DA探針,用20 mL無血清培養液稀釋DCFH-DA探針,使其終濃度為5μmol/L。收集上述各組干預24 h后的細胞,懸浮于1 mL稀釋好的DCFH-DA中,37℃細胞培養箱內孵育30 min(每隔3~5 min顛倒混勻一下,使探針和細胞充分接觸);用無血清DMEM細胞培養基洗滌細胞3次,以充分去除未進入細胞內的DCFH-DA;應用流式細胞儀488 nm激發波長,525 nm發射波長檢測NRK-52E細胞的ROS水平。細胞內的ROS可以氧化無熒光的DCFH生成有熒光的2',7'-二氯熒光素(2',7'-Dichlorofluorescein,DCF),綠色熒光強度與細胞內ROS水平成正比,即細胞內ROS水平=DCF熒光強度。
1.2.3 Western blot檢測IL-1β蛋白的表達 此部分實驗設Control組、ALDO組(加入10 nmol/L ALDO)、NAC組(加入50μmol/L NAC)、NAC+ALDO組(50μmol/L NAC預處理NRK-52E細胞1 h后,再加入10 nmol/L ALDO),各組均干預24 h,每組3個復孔。收集各實驗組細胞后提取蛋白,BCA法測蛋白濃度。將40μg總蛋白提取液與4×SDS緩沖液混勻,100℃加熱變性8 min,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電轉至PVDF膜;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2 h,加入兔抗大鼠IL-1β多克隆抗體(1∶1 000),4℃過夜;TBST緩沖液漂洗8 min×3次;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兔IgG(1∶6 000),37℃孵育2 h,TBST緩沖液清洗5 min×3次,避光加入ECL發光劑,X線常規顯影、定影并進行灰度分析。
1.2.4 ALDO對NRK-52E細胞HMGB1蛋白表達的影響 取對數生長期的NRK-52E細胞,分為Control組和ALDO組(10 nmol/L),干預24 h后提取蛋白,BCA法測蛋白濃度。將40μg總蛋白提取液與4×SDS緩沖液混勻,100℃加熱變性8 min,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電轉至PVDF膜;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2 h,加入兔抗HMGB1多克隆抗體(1∶1 000),4℃過夜;TBST緩沖液漂洗8 min×3次;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兔IgG(1∶6 000),37℃孵育2 h,TBST緩沖液清洗5 min×3次,避光加入ECL發光劑,X線常規顯影、定影并進行灰度分析。
1.2.5 阻斷HMGB1對ALDO誘導NRK-52E細胞自噬的影響 此部分實驗設為Control組、ALDO組(加入10 nmol/L ALDO)、HMGB1抗體組(加入1 mg/L HMGB1抗體)和ALDO+HMGB1抗體組(1 mg/L HMGB1抗體預處理1 h后,再加入10 nmol/L ALDO),各組均干預24 h,參照1.2.4中的步驟,Western blot法檢測LC3-Ⅱ、Beclin-1和p62蛋白的表達。
1.3 統計學方法 實驗重復3次,所有結果均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獨立的多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LSD-t檢驗,兩因素水平的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析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醛固酮可誘導NRK-52E細胞內ROS產生增加 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與Control組比較,ALDO組、ALDO+HMGB1抗體組和Rosup組ROS水平明顯升高(P<0.05);與ALDO組比較,HMGB1抗體組、IgG組和ALDO+HMGB1抗體組ROS水平顯著降低(P<0.05),Rosup組ROS水平升高(P<0.05);與HMGB1抗體組比較,ALDO+HMGB1抗體組和Rosup組ROS水平升高(P<0.05);與IgG組比較,ALDO+HMGB1抗體組和Rosup組ROS水平升高(P<0.05);與Rosup組比較,ALDO+HMGB1抗體組ROS水平降低(P<0.05);Control組、HMGB1抗體組和IgG組組間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ROS水平:Rosup組>ALDO組>ALDO+HMGB1抗體組>HMGB1抗體組/Control組/IgG組,見表1、圖1。

Tab.1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conditions on ROS levels in NRK-52E cells表1 各組不同干預條件對NRK-52E細胞內ROS水平的影響 (x±s)

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conditions on ROS level in NRK-52E cells圖1 各組不同干預條件對NRK-52E細胞內ROS水平的影響
2.2 ALDO對NRK-52E細胞IL-1β蛋白表達的影響 由表2析因方差分析結果可得,PALDO<0.05,即ALDO可上調IL-1β蛋白的表達;PNAC>0.05,即NAC對 IL-1β 蛋白的表達無影響;PALDO×NAC<0.05,即ALDO與NAC兩因素間存在交互作用,且對IL-1β蛋白表達有抑制作用,見表2、圖2。

Tab.2 Effects of aldosterone on the expression of IL-1β in NRK-52E cells表2ALDO對NRK-52E細胞IL-1β蛋白表達的影響(n=3,x±s)

Fig.2 Effects of aldosterone on the expression of IL-1β protein in NRK-52E cells圖2 ALDO對NRK-52E細胞IL-1β表達的影響
2.3 ALDO對NRK-52E細胞HMGB1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Control組(0.33±0.13)比較,ALDO組(0.56±0.05)HMGB1蛋白的表達上調(n=3,t=2.841,P<0.05),見圖3。

Fig.3 Effects of aldosterone on HMGB1 protein expression in NRK-52E cells圖3ALDO對NRK-52E細胞HMGB1表達的影響
2.4 阻斷HMGB1改善ALDO誘導的NRK-52E細胞自噬 Western blot結果顯示,與Control組比較,ALDO組LC3-Ⅱ、Beclin-1蛋白表達上調,p62蛋白表達下調(P<0.05)。與ALDO組比較,ALDO+HMGB1抗體組LC3-Ⅱ蛋白表達降低、p62蛋白表達增加(P<0.05),Beclin-1蛋白的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HMGB1組相比,ALDO+HMGB1抗體組Beclin-1蛋白的表達增加(P<0.05)。在Control組、HMGB1抗體組、ALDO+HMGB1抗體組間LC3-Ⅱ、p62蛋白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ontrol組、HMGB1抗體組間Beclin-1蛋白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圖4。

Tab.3 Effects of HMGB1 blocking on ALDO-induced autophagy of NRK-52E cells表3 阻斷HMGB1對ALDO誘導NRK-52E細胞自噬的影響 (n=3,x±s)

Fig.4 Effects of HMGB1 blocking on ALDO-induced autophagy of NRK-52E cells圖4 阻斷HMGB1對ALDO誘導NRK-52E細胞自噬的影響
慢性腎臟病是當代全球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發病機制十分復雜。近年來研究發現,ALDO是CKD進展的一個關鍵遞質,可獨立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直接參與腎小管損傷和腎間質纖維化的過程[4]。ALDO促發的炎癥反應與線粒體功能障礙所致的細胞內ROS產生過量有關,但其確切機制尚未闡明[5-7]。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中發現,ALDO可誘導HMGB1分泌增加,激活TLR4/MyD88/NF-κB信號通路,致使遠隔心肌組織損傷[8]。Abdulmahdi等[9]在膿毒癥致人腎近端小管(HK-2)細胞損傷模型中發現氧化應激參與了HMGB1的釋放。對于HMGB1在ALDO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自噬中的作用尚鮮見報道。本研究發現,10 nmol/L ALDO處理NRK-52E細胞24 h后,細胞內ROS的水平較Control組明顯升高;ALDO+HMGB1抗體組細胞內ROS的水平較ALDO組明顯降低,上述結果提示HMGB1參與了ALDO促發的炎癥反應過程。
HMGB1是一種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可以通過主動分泌和被動釋放兩種方式進入胞外,除了在免疫和炎性過程中發揮作用外,還可作為調節因子影響細胞自噬[10]。胞漿內的HMGB1與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結合,激活自噬。自噬發生時,胞漿中的LC3-Ⅰ發生斷裂,與磷脂酰乙醇胺結合形成LC3-Ⅱ并定位在自噬小體膜上;而泛素結合蛋白p62則可直接偶聯在LC3上,參與自噬體的構成[11]。有研究報道,HMGB1可誘導心肌細胞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和LC3-Ⅱ蛋白的表達上調,而抑制HMGB1后上述蛋白表達明顯降低[12]。而本研究中,10 nmol/L ALDO刺激NRK-52E細胞后,HMGB1和IL-1β蛋白的表達均較Control組增加,同時細胞自噬也增加(Beclin-1和LC3-Ⅱ的表達上調,p62的表達下調)。經50μmol/L NAC預處理NRK-52E細胞后,IL-1β蛋白的表達較ALDO組明顯下調;而給予1 mg/L HMGB1抗體預處理后,LC3-Ⅱ蛋白的表達較ALDO組明顯降低、p62蛋白的表達較ALDO組明顯增加。上述研究結果表明,HMGB1可能是通過刺激IL-1β的釋放,加重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進而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自噬,以維持細胞的穩態和完整性。
綜上所述,ALDO可能通過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內ROS的產生,增加HMGB1分泌,刺激炎癥因子IL-1β的釋放,進而誘導自噬的發生;抑制HMGB1的釋放可逆轉這一現象。HMGB1可能作為ALDO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的新靶點,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后期將深入研究其具體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