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
摘要:財務和統計工作是經濟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財務工作與統計工作的工作質量,很大程度決定經濟管理水平及其效益。財務數據支撐起統計分析工作,統計分析反饋至財務效益,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此財務工作中必須重視兩者的雙向協同性,以此提高單位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其可持續性穩固發展。本文以此為題,首先分析財務報表工作與統計工作的連帶性,而后闡述兩者區別,再分析現階段事業單位財務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如何利用財務報表做好統計工作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財務報表;統計工作;連帶性;策略
一、財務工作與統計工作的連帶性
(一)管理體系的相似性
就單位工作的管理、實際開展視角來說,不論是財務工作或是統計分析工作,都是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1]。管理體制層面,兩項工作均具有一致性的參考原則與運行準則,即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制。且側面來說,統計工作的主要工作是統計并管理單位日常運營中產生的財務數據,保證資金的合理運作。而財務工作如出一轍的即是,主要核算單位的資金運作情況及其雙向利益相關性,以此反映單位的真實運營情況,輔助開展決策活動。
(二)工作范圍的相似性
從單位的工作開展視角來說,財務工作主要是將企業內部經營情況進行精確可視化的數據化,統計工作則是基于單位管理、發展的宏觀層面,核對、分析并預測下階段工作的現實需求,因而兩項工作都是為單位的決策提供實質性的參考依據。同時在現階段經濟管理工作的組織架構中,各類財務基礎信息主要仍舊是財務工作與統計工作所提供,因而兩項工作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特性。
二、財務工作和統計分析工作的差異點
財務工作與財務統計存在較多相似之處,同時也具有一系列區別。首先,財務主要根據會計學而開展工作,記賬以貨幣為主要單位,實行復式記賬原則,主要反映資金運作情況,為國家、投資方、管理人員了解并掌握企業的運營情況提供實質性的參考,結合事業單位來說,本質上即屬于個體性、經濟性的公共類服務;財務統計工作則以統計學為主,財務制度為輔。主要統計經營情況的總體數量特征,側重于大量、總體的一致性與差異性,針對于個體,也只是側重于關注于個體某個要素的變化、差異所外化的特征與發展規律。財務統計以貨幣為主要記賬單位,結合貨幣計價、成本核算、賬戶設置、憑證填制與審核等財務方法系統性、不間斷性記錄、分析單位的經濟業務與收益情況。而財務統計的記賬工作不僅僅包括貨幣,還包括實物固定資產、勞動等,主要運用分組法、卡方檢驗、指數、相關性以及回歸線性等方法計量、分析各數量間聯系。
三、現階段事業單位財務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統計分析機制的不合理
由于財務統計分析工作涉及范圍較為廣泛,除了直接聯系財務部門以外,還涉及到數據采集、行政、后勤等各個部門,因此必須完善財務統計分析機制。然而現階段大部分事業單位并未深刻意識到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同性之于財務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在各個部門工作的多向協調機制的完善還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財務統計分析工作普遍認為是財務部門的本職工作,其他部門無需參與其中,只被動化接受即可,甚至是所提供的各項數據的真實可靠性也相對存疑,致使財務統計分析的有效性難以保證。財務統計分析機制的不健全,還體現財務統計分析與單位發展戰略目標未形成正相關的連帶性,未切實結合單位的發展目標,進而難以從數據中分析、提供單位發展所需的決策建議。
(二)財務統計分析模式的不健全
現階段,仍然存在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工作模式不夠先進化、不夠高效化。很多地區事業單位并未引入或建立結合崗位需求、工作職能尤其是財務管理工作與之對應的財務統計分析平臺,“互聯網+財務統計分析”的協同工作模式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FSSC、云會計等技術的應用更少,盡管對財務統計分析結果的精確性影響較小,但對于工作效率來說確實具有顯著的差別,可導致綜合成本的增加。此外,部分事業單位并未重視財務數據信息與單位內其他工作信息之間的連帶性,統計分析工程中,側重于資金運作情況,而相對淡化了資金對立面負債、損益類等對單位發展的影響,致使財務統計分析結果的可深究性、可拓展性不強。加之屬于國家事業單位,導致事業單位并未重視“經濟效益觀”之于單位發展的重要所在,必定使得財務統計分析工作缺乏多向資源的協同融合性。
(三)財務統計分析方法亟待完善
現階段,大部分事業單位都存在統計分析方法固化單一的問題,導致分析結果的實質性不高,難以提升資金流動循環效率。其并未將比率分析、比較分析、因素分析等各類手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或只是單一運用其中一種,以至于財務統計分析工作缺乏一定的綜合性、可拓展性。同時,財務統計分析方法不完善還體現在未重視事業單位的服務本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基本特性入手而開展財務統計分析工作,例如上文提到的分析資金運作情況中,對資金使用效率的分析力度相對不足,難以切實挖掘出影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狀況的各項因素,進而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決策產生一定影響。
四、運用財會報表工作提高統計工作質量的相關措施
(一)構建可行性高、合理的企業核算管理體系
財務統計工作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作為以國家為主導的事業單位也不例外,必須將經濟效益觀融入在內。加之會計工作與統計具有正相關連帶性,單位必須將財務核算工作作為根本,將財務統計工作作為基礎,以促進兩項工作協同發展為核心導向,不斷完善及創新組織及其職能的核算手段,切實避免工作職能出現多極分化現象。首先,單位必須充分發揮財務統計的功能,減少重復性工作[4]。管理體制不可與政府管理需求脫鉤,統計報表由一手人員承擔主要責任,會計審核工作中已經含有的財務數據,則無需進行二次核算,統計核算應當根據會計核算無法提供相應的材料而承擔相關責任。進而有效保證且促進財務統計人員將主要精力投身于市場數據收集、分析、預測、整合統計管理等一線工作中,最大程度的發揮統計人員的崗位價值及其作用。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
唯有結合單位實際情況與日常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高、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財務、統計人員日常工作的有理可依、有章可循[5]。同時保證制度的嚴格執行,職能落實到位,保證管理財務人員與統計人員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三)完善財務統計分析方法
事業單位必須將完善財務統計分析方法作為提高財務統計分析工作效率與綜合質量的基本前提工作,提高對促進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動循環效率上升的重視程度,綜合且協同運用比率分析、比較分析、因素分析等一線分析方法,側重于統計分析的針對性、綜合效益性。
(四)加大企業財務人員與統計人員的培訓力度
統計人員作為工作核心部分,單位必須積極開展技能培訓活動。根據單位內外部、工作情況層面的宏觀與微觀的現實需求,以提升統計人員專業水平為核心導向,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6]。
五、結語
財務工作與統計分析工作都是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兩者具有直接連帶性,相互促進,而又具有明顯的差別。單位必須提高財務工作與統計工作的雙向協同性,保證充分發揮其優勢所在,促使企業各項資源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打破信息流通壁壘,集中對事業單位的各項資金運作情況進行全方位、深入的統計、分析及拓展預測,提高事業單位的監管水平,為單位的決策活動提供實質性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梁冬蕓.利用財會報表做好統計工作的策略[J].財會學習,2019 (27):119-120.
[2]付永安.淺析企業財務統計的重要性與開展[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 (09):238.
[3]智彥霞.企業財務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 (07):293.
[4]周霞.基于新形勢下財務工作與統計的相關協調性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 (01):122-123.
[5]史曉峰.新形勢下財務工作與統計的相關協調性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 (02):217.
[6]姚會娟.淺析財務報表分析基礎上的企業經營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16 (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