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加強年輕教師團隊教研建設的策略:全面剖析優劣勢,明確個人目標和團隊教研重點;重視理論學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大基本功訓練力度,提高團隊成員整體素質;組織教師參加學習培訓,提高專業水平;以賽促研,以研促教,在實踐中探討高效課堂。
【關鍵詞】年輕教師 團隊教研 優劣勢 理論學習 基本功訓練 培訓 賽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A-0059-03
我校是一所年輕的學校,2010年9月建校,教職員工以年輕教師為主,年輕教師的比例在50%以上,有部分教師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年輕教師成為我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他們的成長關系著我校的發展。因此,培養年輕教師成為我校的重點工作之一。現在的年輕教師擁有較高的學歷,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新的教育觀念,容易接受新事物,還有充沛的精力,較強的創新性、可塑性。為了進一步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強年輕教師的業務能力,使年輕教師得到更快的成長,我校小學數學組成立了“青蔥隊”,該團隊由10位數學教師組成,他們的年齡均在32歲以下。該團隊聘請組內有經驗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對團隊的各項活動進行指導,在小學數學教研組研究的“做—議—練”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教研。筆者現根據我校“青蔥隊”開展的教研活動,談談年輕教師團隊教研的策略。
一、全面剖析優劣勢,明確個人目標和團隊教研重點
“青蔥隊”成立之初,團隊成員根據自身情況完成了《南寧市仙葫學校教師發展計劃表》,表中包括個人基本信息、自我剖析、我的目標、達成目標的措施等項目。團隊成員通過完成計劃表,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如有些成員認為自己的優勢是:工作認真細致,能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能熟練制作PPT;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劣勢是:上課語調單調,不夠抑揚頓挫,缺少兒童化語言,不夠幽默,吸引不了學生;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沒有自己的特色;沒有比較突出的特長;基本功不扎實,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如字寫得不漂亮,評課詞匯缺乏,知識面窄,學科之間相互脫離,信息技術使用不夠熟練。
通過全面剖析自身情況,成員擬訂了自己的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如有些成員制訂的近期目標是:課堂富有激情,準備3個笑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熟悉希沃白板的各項功能,在上課時能熟練地運用白板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爭取多參加校內外賽課比賽,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板書盡量做到工整美觀,認真備課,使教學語言清晰明了。中期目標是:學習制作微課;提高評課能力;全面提升自己,成為一位合格的專業教師,參加賽課,評上一級教師職稱,使自己的教學幽默、有效;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長期目標是:寫一手好字,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式;培養一項突出的特長;做一名業務、教學上都過硬的教師。
成員們根據計劃提出的個人目標,還制訂了達成目標的策略和措施。如:觀看少兒節目,學習兒童化語言,練習抑揚頓挫的語調;收集數學課堂小游戲,豐富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名師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設計教案;自學或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各種教學軟件的使用方法;多看書,豐富知識,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利用課余時間觀看獲獎的微課視頻,研究制作方法等。
成員們通過填寫《計劃表》充分認識了現階段的自己,對自己提出了具體要求和目標,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此外,成員們還提出了工作中的疑惑,如:如何控制好課堂?如何讓數學課生動有趣?在課堂上,怎樣調動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等等。團隊通過收集發現,成員們主要是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把控方法有比較大的疑惑,希望通過團隊教研改進自己的上課方式,形成自己的上課風格,讓學生更喜歡上自己的數學課。因此,團隊教研的重點就是結合小學數學組開展的研究進一步對“做—議—練”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研究。
二、重視理論學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現在的年輕教師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在大學期間,他們學習了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理論知識豐富,而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但是他們不熟悉小學數學每個學期的知識構成,對各階段的目標要求也把握不夠,因而在上課時無法抓準教學重難點。對此,每個學期一開始,“青蔥隊”就組織全體成員對課程標準進行學習和討論,掌握教學要求,鉆研教學方法,培養運用教材的能力。為了考查成員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情況,2016年10月,“青蔥隊”組織成員進行了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測試。所有參加檢測的成員的成績均達90分以上。
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要儲備大量的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因此,團隊在研討時還注重成員的思想態度的提升,通過組織成員共讀一本書,如《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不做教書匠》等有關教育的書籍,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從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如有成員談到:“讀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更關注班里的后進生了,更有耐心地輔導這部分學生,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和形式多樣的教學環節,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收獲?!薄白x了《不做教書匠》一書后,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生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關愛每個孩子,促進每個孩子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
三、加大基本功訓練力度,提高團隊成員整體素質
教師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最根本的職業技能?!扒嗍[隊”成員從事教師工作的時間都不長,教師基本功有所欠缺。有的成員寫得一手好字,但是對計算機操作不熟練;有的成員的課堂教學很精彩,但是不會評價別人的課;還有的成員備課時教案寫得很詳細,但是到了上課出現突發狀況就亂了陣腳。因此,“青蔥隊”利用每次團隊教研加大基本功訓練,訓練內容包括鋼筆字書寫、粉筆字書寫、希沃白板運用、課件制作、微課制作、教學目標的把握、現場評課、說課等。為了提高團隊成員訓練的積極性,“青蔥隊”在2017年秋季學期舉行了基本功比賽,比賽內容為教學設計和現場評課,分別評出一等獎和二等獎。通過平時的訓練和比賽,團隊成員的基本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四位成員代表我校先后參加了青秀區2017年和2019年教師基本功比賽,表現出色,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有一名成員榮獲一等獎,有兩名成員榮獲二等獎,有一名成員榮獲三等獎。團隊成員持之以恒,練有所得,練以致用,團隊成員的整體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為后面的各級各類比賽做好了準備,也為提高教學質量打好了基礎。
四、積極參加培訓,提高專業水平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年輕教師更離不開各級各類培訓和交流。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在不斷改革、更新。教師參加培訓可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實現專業水平的提高。
“青蔥隊”多次組織團隊成員參加校內外的學習、培訓活動。如每個學期都開展的“名師大課堂”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觀摩研討活動、“名師新課堂”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觀摩研討活動、“前沿課堂”小學數學全國名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還有校內的各種講座,城區及南寧市開展的各類聽課、比賽活動等。雖然平時的教學工作較多,時間緊,任務重,但是成員都能克服困難,積極報名參加培訓?!扒嗍[隊”成員每年還有機會到外省參加各項教育教學培訓,有關于教學管理的,也有關于課堂教學的,還有關于教育科研和團隊教研的。
除了培訓,“青蔥隊”還提倡團隊成員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聽骨干教師的課。我校小學數學組有經驗豐富的特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還有業務能力很強的老教師,年輕教師多聽他們的課,不斷學習和反思,把在培訓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會讓自己迅速成長。教師這份職業是終生學習的職業,因而教師要在不斷的“充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五、以賽促研,以研促教,在實踐中探討高效課堂
美國學者持拉弗斯說過:“教師角色的最終塑造必須在實踐環境中進行?!蹦贻p教師必須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實施能力。因此,“青蔥隊”鼓勵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賽課活動,主動承擔小學數學組的展示課、公開課和送課下鄉活動等。2016年、2017年、2019年三年的青秀區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課堂教學比賽都是由“青蔥隊”成員代表我校小學數學組參加,發揮出色,獲得較好成績。在我校一年一度的“仙葫杯”教學課堂比賽中,“青蔥隊”5年及5年以下團隊成員認真備課、上課,課后認真聽取有經驗的教師的意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兩年來,我校小學數學組組織成員參加了各級各類展示課、復習研討課,如中小學數學銜接課堂展示活動、“劉智特級教師工作室”課堂展示活動、片區復習研討活動、學區復習研討活動等,團隊內的年輕教師主動承擔任務,并獲得聽課領導、教師的一致好評。成員們通過每次活動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在不斷摸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除了參加各級各類比賽,“青蔥隊”在平時的教研中也對課堂教學開展研討。團隊課例研討主要圍繞小學數學“做—議—練”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研究。團隊成員分組上課,互相聽課、評課,并邀請有經驗的教師前來指導。經過不斷努力,團隊成員對小學數學“做—議—練”這種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深刻的認識,并能將其熟練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做—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初見成效。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主要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嘗試讓個別孩子上臺做“小老師”講解題目。對于中年級的孩子,鼓勵他們走上講臺做“小老師”,要求他們講解得更完整,能回答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對于高年級的孩子,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學,再讓“小老師”講解比較容易的知識,在必要時,教師才站上講臺講解,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正如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提到的,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團隊成員也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繼續開展研究,為數學課堂的創新出一份力。
團隊成員在課例研究時不斷思考,善于總結,申報了三個關于小學數學“做—議—練”課堂教學的微課題,課題負責人均由團隊成員擔任,其他團隊成員也參與到微課題的研究中。同時,團隊成員參加了我校副校長主持的南寧市B類課題“團隊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和教務處主任主持的南寧市C類課題“小學數學‘做—議—練課堂教學的研究”兩個市級課題的研究。成員們通過課題研究,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還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年輕教師的成長之路是漫長且崎嶇的。但是,只要年輕教師在團隊教研的引領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必會迅速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注:本文系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B類課題“團隊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2016B0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廖利英(1987— ),女,廣西南寧人,一級教師,在職研究生學歷。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