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司馬光》一課的教學為例,論述“三階五環”研修模式在文言文課例研修中的應用,從而達到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三階五環” 文言文 課例 研修 《司馬光》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A-0078-02
《司馬光》是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更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是以先秦漢語為基礎形成的一種古代漢語書面語言。“文言文”是指古人用書面語言寫的文章。如何引領還不太懂現代文的三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如何帶領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并喜歡上文言文,這是我們教學本課要思考并力求解答的問題。為此,課例研修小組運用“三階五環”研修模式,開展《司馬光》一課的課例研修活動。
第一階段:精準定位目標內容
對于小學階段文言文的學習,教科書做了準確定位:初步接觸文言文,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王崧舟老師也曾多次提到:學習文言文就是接觸中國文學的開始,我們要在學生心中埋下祖國燦爛文化的美好種子?;诖?,我們緊扣單元主題“美好的品質”來定位本課的目標,將“美好”作為本課的主題,主要突破兩個目標:一是讓孩子帶著美好的情感去學習,不排斥、不恐懼、不畏難,有興趣學,培養孩子對文言文的美好情感。二是通過學習文言文,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悠遠、深厚、燦爛,傳承中國文化。在研修中,我們根據這兩點來選定教學內容,聚焦單元導語中的語文要素,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完成教學設計。具體做法有三項:一是開課伊始,教師用文言文句式引導學生開展自我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用多種方式引領學生讀好文言文,學習借助注解和聯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鼓勵學生嘗試用文言文的語言開展說話練習。三是創設情境,讓學生結合閱讀經驗及生活經驗,體味文言文的表達特點。
第二階段: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此階段的研修,經過三個輪回的“設計—實施—反思—改進—再實施”的研究,最終確定通過“以學為主、因學定教”的方式引領學生習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嘗試做如下安排:讓學生以“小老師帶學”的方式學習生字;以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語句間的停頓;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說一說本文故事。意圖通過運用閱讀現代文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的方法是相通的,體現“以學為主、因學定教”的理念,從而實現不排斥、不恐懼、不畏難,有興趣學文言文的目標,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美好情感。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在自主學習任務的驅動下,開展了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解決了本課的生字學習;基本掌握文言文的斷句方法并按停斷讀出文言文的表達特點。三年級學生對“司馬光砸缸”已經不陌生,借助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他們很容易就理解文言文所講的故事。
此階段的研修,解決了學生文言文語言建構的問題,這是培育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和前提。要真正解決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問題,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體現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的真正發生。由此,本課的課例研修活動進入到第三階段的研究。
第三階段:關注學生能力提升
《司馬光》篇幅短小,語言簡潔精練,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是作為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來編排。從教材的地位及文本的文體特點來看,本課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習文言文方法和策略來展開。部編教材提倡一課一得,因此,我們把原來的品詞、學句、學文調整為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讀好文言文,懂得借助注解和聯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并在適當的語境中練習用文言文的句式進行簡單的表達。
在教學實踐中,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范例引路,提供“抓手”。開課時,執教教師用文言文的句式進行自我介紹:“吾姓賴,名婷,尤愛讀書也?!边@種開課方式拉近了學生與文言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神秘感。然后,鼓勵學生運用“吾姓? ,名? ,尤愛? ?也”的表達方式自我介紹。因為有了教師的范例引路,再加上是頭一次嘗試用這種方式開展自我介紹,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非常順利地把握了表達的要領。學生紛紛這樣做自我介紹:“吾姓李,名媛,尤愛繪畫也。”“吾姓張,名杰,尤愛唱歌也?!薄?/p>
二是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在學習“群兒戲于庭”時,在指導學生根據斷句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聯系生活情景:生活中,小朋友們除了在院子里玩耍,還可能在哪些地方玩?讓學生移情換景,展開聯想,很快填出“群兒戲于園”“群兒戲于灘”等文言句式。
三是拓展練習,啟迪思維。在學習“眾皆棄去”時,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一說。遵循學生的學情,執教教師開展了以下四個層次的教學:1.學會用現代文說一說:大家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嚇跑了,有的嚇暈了……2.用文言文(填一個字)說一說:眾皆棄去,一兒哭,一兒暈,一兒跑……3.用文言文(填一個詞)說一說:眾皆棄去,一兒大哭,一兒呼救,一兒逃跑……4.用文言句贊一贊。在學習、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學生試著總結司馬光的美好品質,教師沒有就此停步,繼續引導學生開展說話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環節的教學也體現了層次性與梯度性:先用現代文贊一贊司馬光聰明、機智、勇敢、樂于助人等,再引導學生大膽嘗試運用文言句“擊甕救友,司馬光真勇(智、聰……)也”練習表達。
拓展練習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以層次教學和設置句式為抓手,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輕松與樂趣,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效果,體現了學生學習過程的真實發生。
運用“三階五環”范式開展《司馬光》一課的研修,研修團隊不僅收獲了一個成功的教學案例,同時,團隊成員在研修過程中也提升了專業素養。我們欣喜地看到,參研教師在研修活動中實現了教學理念的轉變,由閱讀教學只關注文本內容理解,教學處理重在研究“我應該怎么教”轉為文本研讀、教學處理必須圍繞一個中心主題“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來展開?!端抉R光》一課的教學展示,本著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引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小古文并習得學習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產生喜歡文言文的美好情感。教師的教學語言生動有趣,課堂教學處理巧妙靈動,教學效果良好。然而,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教學,也存在許多令人遺憾的地方,其中指導朗讀和學習方法的引領不到位這兩方面尤為突出,希望以后能在這兩方面有所突破。
注:本文系2019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基于教師教育發展的主題式校本教研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B2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妙媛(1979— ),女,廣西合浦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任北海市合浦縣白沙鎮中心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