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農村幼兒缺乏閱讀興趣、部分教師和家長忽略幼兒閱讀習慣養成等問題,論述培養農村幼兒閱讀習慣策略,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選擇適宜的閱讀內容,強化家校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家幼閱讀共育實效。
【關鍵詞】幼兒 閱讀習慣 農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A-0159-02
幼兒階段是個人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學會閱讀,對培養其思辨能力和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幼兒閱讀教育作為早教的重要內容之一,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受到教師、家長觀念的影響,當前農村幼兒閱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本文就結合農村幼兒閱讀現狀,提出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幾點建議,以期對農村幼兒教育提供借鑒。
一、農村幼兒閱讀存在的問題
農村幼兒閱讀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幼兒缺乏閱讀興趣。許多農村地區學校設置了圖書角,但書籍更新比較慢,圖書較少,內容陳舊,幼兒對于課堂閱讀不感興趣,只有在教師的安排下,他們才到圖書角去讀書。回到家里之后,他們又被家里的電腦、電視所吸引,更沒有興趣去閱讀圖書。二是教師忽視幼兒的閱讀。教師對幼兒閱讀不夠重視,不愿意在閱讀上花費時間。許多幼兒園設置專門的幼兒活動區域,如運動區、讀書區、手工作業區、角色游戲區等,但一些教師片面注重游戲教育和生活教育,對圖書區的建設并不在意,只是把它當作其他活動區域的陪襯。三是家長忽視幼兒閱讀。家長對幼兒閱讀不夠重視,是農村地區幼兒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家長認為幼兒閱讀就是看圖識字,他們會給孩子買一些學拼音、看圖識字的圖書,但不愿意購買幼兒感興趣的對智力、情感培養有益的書籍,由此不能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其進行閱讀指導。
二、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發展自主閱讀能力
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在進行自主閱讀指導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進行新書介紹。在閱讀指導課中,教師可要求每名幼兒提前準備一本圖書帶到課堂上來,向其他小朋友介紹圖書,講一講書中的故事。教師也可以介紹圖書角里新添置的圖書,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二是活動提問。在開展閱讀之前,尤其是進行主題閱讀時,教師要結合閱讀內容設置問題,提示幼兒在圖書中尋找答案,把書本帶到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對于幼兒提出的一些見解,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你是從哪里知道這些的呀?真的很棒!”三是關注幼兒閱讀。教師對幼兒潛移默化的關注,是幼兒開展自主閱讀的驅動力。平時課下活動時,教師可以和孩子們聊一聊閱讀的內容:“這幾天有沒有讀新書呀?都看了哪些書呢?有沒有好看的故事?”教師在聊天中傾聽幼兒的表達,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在幼兒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幫助他們挑好書、看好書、讀好書,引導他們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
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材料,如在班級內放置圖書架,其高度要適合幼兒自主取還圖書。在選擇圖書時,要投放一些色彩艷麗、畫面豐富的圖書,圖書中配有簡短的文字介紹。這樣教師在講解圖書時,可以利用文字加圖片的形式,使幼兒逐漸由畫面向文字閱讀過渡。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閱讀學習的機會,如幼兒排隊等待時,出示“安靜”兩個漢字的圖片,這樣幼兒時時置身于閱讀環境中,養成閱讀的意識和習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做到動靜結合。多安排一些識字閱讀游戲,讓幼兒在閱讀和傾聽時安靜一點,在做游戲時多活動一點。這兩種教學活動并不相互矛盾,也不相互獨立,而是可以交替進行。例如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五六分鐘的識字閱讀小游戲,適當融入閱讀練習;開展閱讀練習、聽說活動最好在室內進行,教師為幼兒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及名家朗讀音頻、視頻,讓幼兒模仿文學作品當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做到動靜結合。二是注意游戲的選擇。閱讀游戲中可供選擇的游戲范圍比較廣,包括體育游戲、智力游戲、音樂游戲等。教師既要關注讀物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要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到知識。例如利用“故事大王比賽”“我是朗誦家比賽”等游戲創設閱讀環境,讓幼兒在玩樂中學到知識。
四、選擇適合的閱讀內容,促進閱讀習慣養成
選擇閱讀內容是閱讀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合適的內容能為閱讀者指明閱讀方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以自我為中心,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構建適合幼兒的閱讀課程,通過自主閱讀培養幼兒的閱讀水平。教師選擇閱讀素材時,要注意聯系幼兒的生活,只有密切聯系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聯系生活事物,才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挑選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并且引導家長正確地選擇閱讀材料。例如《小老鼠與大老虎》這樣的圖書既有文字又有圖畫,能夠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容易受到幼兒的青睞。教師還要關注幼兒的閱讀感受,讓他們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如推薦《安徒生童話》系列繪本,讓幼兒在閱讀童話故事過程中感受人文關懷。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的人生成長產生正面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閱讀教學時,就需要給幼兒提供適宜的閱讀材料,促進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
五、強化家園溝通,提升家園共育實效
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閱讀能力,教師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通過家園共育提高幼兒閱讀的效果。家園共育能幫助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閱讀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需了解家長的教育心理和需求,爭取他們的支持和理解。首先,了解家長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理念,知曉他們平時教育孩子的方法。其次,要用平等的態度和家長交流,對他們進行育兒方面的指導,在具體實踐中讓家長慢慢轉變自己的育兒方式,理解家庭教育、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閱讀對于孩子智力發展、情感發展方面的影響。第三,教師可以組織各種家園共育活動,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如開設家庭講座、大手拉小手活動,認識到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和家長的言行都會影響著幼兒的未來,促使家長主動參與配合幼兒園的閱讀教學工作。最后,要利用多種方式加強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利用網絡平臺、家校互動手冊、家長會等多種形式,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閱讀表現和幼兒園的閱讀教學情況,多傾聽家長的建議,強化家校溝通,提高幼兒閱讀學習實效。
閱讀可以開闊眼界、啟迪思想,農村幼兒教師和家長要轉變觀念,把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教育的頭等大事,讓幼兒通過閱讀培養語言思維和邏輯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敢于創新,利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關注幼兒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春穎.論如何提高農村幼兒早期閱讀能力[J].好家長,2017(41)
[2]周婷.幼兒早期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7)
[3]王娟.真閱讀 留守之花在綻放——淺談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A5)
作者簡介:李榕(1982— ),廣西北流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