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創設幼兒園園本化環境的策略,提出教師要轉變環境創設觀念,重視環境建設的重要教育價值;注意巧選環境創設的方式,尋求多方支持;要關注成果,使環境創設符合幼兒的發展;指導幼兒,推動幼兒有效互動;展示成果,凸顯環境的創造美;利用活的教育,使幼兒在創設幼兒園環境中收獲快樂。
【關鍵詞】園本化環境 幼兒園 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A-0158-02
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優質的幼兒園環境能夠體現教學的專業性,為幼兒學習和成長提供保障,使他們在溫馨的環境中與其他幼兒交流、與環境互動,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本文結合當前幼兒園環境建設現狀,試探討關于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些想法,以期對創設園本化環境有所幫助。
一、關注幼兒,使環創符合年齡特點
許多教師在進行班級環境創設時,一旦把環境布置好就很長時間才更換一次,幼兒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生活學習環境,漸漸失去了興趣。在幼兒園創設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幼兒,注意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學習活動需求,使得教學環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對于剛進入幼兒園年齡比較小的幼兒,他們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環境,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應情況,為了幫助幼兒消除心理焦慮,避免出現不良情緒,教師在創設班級環境時,要設置與父母相關的元素,或者給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空間,讓幼兒把自己喜愛的玩具分享給同伴。對于一些焦慮感比較嚴重的幼兒,教師可以讓他和其他幼兒共同玩耍,通過環境建設讓幼兒逐漸熟悉環境,讓幼兒對環境產生安全感。
二、指導幼兒,推動幼兒與環境的有效互動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幼兒和環境進行互動,對幼兒進行科學指導,而不能放任不管。由于幼兒對于事物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探究,幼兒教師要幫助他們認知客觀事物,適當進行點撥。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直接性指導、間接性指導、觀察性指導和總結性指導等多種方法。直接性指導指的是幼兒在認知外界事物、接觸外界環境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技巧、認知方面的問題,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進行適當指導。例如,在疊紙蝴蝶的過程中,由于疊紙步驟比較繁瑣,僅憑教師講解很難讓幼兒掌握好這一步驟,教師就要利用好圖示的方法對幼兒進行指導。間接性指導是指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或者偏差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提示和啟發,幫助幼兒及時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例如幼兒在認知圓柱體時,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塑料球、紙筒、水杯等多種材料,幫助學生認知物體。觀察性指導指的是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過程當中,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和活動情況,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引導,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結合幼兒的情況調整教學內容。總結性指導則是教師對幼兒的活動觀察后及時進行總結,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讓幼兒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展開討論和評價。教師利用各種方法對幼兒活動進行指導,推動幼兒、教師和環境之間的互動,提高幼兒園教育的有效性。
三、展示成果,凸顯環境的創造美
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推動幼兒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幼兒園環境建設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幼兒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環境創設過程中,親自動手參與創造美的環境。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使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參與者,教師在活動中充當幼兒學習的引導人,鼓勵幼兒參與環境創設,對于年齡較大的幼兒,教師要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依據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結合當下熱點話題組織幼兒開展環境創設。例如臨近春節時,教師要指導幼兒以“春節”為主題進行環境布置,并給他們講解關于春節的知識,讓幼兒相互交流春節時在家里做了什么,了解家鄉春節的風俗習慣。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動手參與到剪紙活動中,使他們沉浸于春節的熱鬧氛圍,從而達到創設園本環境的目的。第二,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環境布置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幼兒對于待完成的環境布置任務更感興趣,因此,教師要留給幼兒一定的創造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去設計生活、學習的環境。教師和幼兒在布置環境的過程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培養了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使園本化幼兒園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四、感受“竹”文化,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
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如筆者結合竹文化進行班級環境的布置。在布置校園環境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接觸活的教育素材,走進竹林感受竹子的生命力。在春天帶領學生到竹林挖竹筍,了解竹筍生長的奧秘,培養學生的探究欲望;秋天的時候,則帶學生到竹林當中撿竹葉、做游戲,感受竹文化。筆者還在此基礎上給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動手材料,讓幼兒收集關于竹子的圖片、竹貼畫等,進行班級環境布置。在此過程中,幼兒自己討論墻面的布局,教師不應過多干預,這樣使得幼兒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發展了創造能力,完成或者合作完成班級環境布置材料的制作。此外,教師還要重視戶外活動的環境建設,在活動場地內借助現有的條件,讓幼兒利用竹子完成一些小制作,利用完成的作品開展游戲,例如制作竹橋、竹板凳、竹梯子、竹高蹺等,用做好的竹高蹺開展趣味游戲,充分發揮課外教學的作用。幼兒在活動中鍛煉動手能力,同時通過競賽的形式參與到運動當中,提高身體素質。
五、創設園本化環境的注意事項
(一)巧選方式
在創設園本化環境的過程中,幼兒園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布置園內的環境,使得園內環境適合幼兒的發展。對于一些剛建立起來的幼兒園,則可以參考具有豐富建園經驗的幼兒園環境布置,并積極探尋適合本園的方法,找好切入點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多和相關專家交流,不斷地積累建設經驗,為幼兒提供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
(二)轉變觀念
有的幼兒園教師對于環境建設不夠重視,甚至產生抵觸心理,認為環境對于幼兒的學習無關緊要;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把學校安排的任務完成就可以了,幼兒是否參與環境建設并不重要。實際上,幼兒園環境建設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是課程參與的主體,也應當參與到環境建設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更新觀念,鼓勵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過程中,鍛煉幼兒的各方面能力。
(三)尋求支持
在環境創設過程中,一些教師利用現成的材料去布置幼兒園,但不愿意廢物利用、親自動手制作布置環境的材料,造成資源浪費。教師應從多種渠道尋找材料,尋求外界的支持,如鼓勵幼兒動手制作環境布置材料,邀請幼兒的父母參與到環境創設活動中,提高環境創設的效率,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總而言之,園本化環境創設已經成為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幼兒園教師要從幼兒出發,為他們創造一個具有啟發性的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學習的意識,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反思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引導幼兒參與到與環境的互動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章旻.對園本化運動課程構建中隱性課程的思考——以威寧路幼兒園運動課程環境創設為例[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7)
[2]梁雷芬.游戲化和園本特色在幼兒園課程的有效結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2)
[3]趙艷霞.省編課程園本化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家,2019(3)
作者簡介:姚金秀(1984— ),女,廣西桂平人,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