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
摘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式的改善,對資產和報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的特點展開論述,詳細闡述了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對資產利用率、界定把控、處置方面的影響,以及對報表內容的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結構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資產報表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是單位有效管理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報廢等流程的主要依據,在此過程中,隨著政府會計制度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的可靠性、準確性、有效性越來越強,從而進一步提升了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有利于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的特點
從目前來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計提折舊標準化,與傳統無計提折舊或折舊范圍模糊不清的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當前的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具有規范化的固定資產折舊核算準則作為執行依據,因此能夠更加明確的反映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第二,實用性強,傳統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規定企業單位持有的固定資產屬于核算范圍,而當前核算方式將企業單位所控制的固定資產都納入的核算范圍,使得核算結果更加符合實際,同時也強調了事業單位控制固定資產的原因;第三,透明性強,當前固定資產核算方式得出的結果更加符合實際情況,能夠確保事業單位的賬實相符,從而增強了固定資產核算的透明性。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對資產的影響
(一)固定資產利用率的影響
相較于傳統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當前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不僅存在計提折舊,同時也出臺了相關的標準,能夠細化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增強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在核算過程中,事業單位需要每個月對固定資產進行相關的折舊處理,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可以基于實際情況來選擇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來開展核算工作,同時根據相關規定,選定計提折舊方法后,不可以隨意更換,保證固定的資產核算的準確性,避免核算失誤影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使用率的把控。此外,當前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解決了之前核算方式計提折舊范圍的模糊問題,直接明確的界定了不計提折舊的范圍,比如,在2019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政府會計制度》中,規定動植物、圖書、文物、檔案等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和計提折舊前報廢的或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不在計提折舊范圍內,這使得計提折舊工作具備了更強的可行性,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損壞記錄的準確性,為增強固定資產利用率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二)固定資產界定把控的影響
在2019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對固定資產的界定做出了一個擴大性的調整,即將“固定資產由事業單位持有”調整為“固定資產可為其所用”同時還強調了“能夠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控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固定資產的界定方式,使固定資產的界定把控更注重實際應用價值,同時也更加貼合實際。此外,由于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定義更加詳細,當前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進一步細化了固定資產的界定。以往的會計核算中將固定資產主要劃分為兩種,即六種綜合類固定資產以及接受捐贈、購置建造、融資租入的形成類固定資產,而當前的會計制度中明確的闡述了各類固定資產的認定條件,例如:《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對固定資產中的機械設備類固定資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即指主要是后勤部門用于自身維修的機床、動力機、工具等和備用的發電機等,以及計儀器、檢測儀器和醫院的醫療器械設備。基于此,固定資產的界定更加明確,增強了固定資產的管理效果。
(三)固定資產處置的影響
通常來講,固定資產處置是當事業單位中存在閑置的固定資產時,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轉移或核銷處理的過程。傳統的核算方式在處置管理方面不夠嚴格,導致工作人員處置固定資產過于隨意,無法使國有資產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在當前的會計核算中,《新政府會計制度》加強了對固定資產處置流程中的核算,并要求所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需要轉銷計入當期的費用中。此外,處置固定資產后所獲得的收入要根據規定作為應繳賬款紀錄,或者直接計入當期費用中,這樣能夠在固定資產的核算中更加準確的反映出管理成本,提高工作人員對處置固定資產工作的重視,從而積極地對事業單位內部長期閑置的固定資產進行迅速的處理,避免固定資產的流失,但在此過程中,由于當前固定資產的處置核算更加精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資產處置核算的難度,因此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要具備符合工作要求的專業能力素質水平,從而確保核算工作的準確性,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水平。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對報表的影響
(一)報表內容真實性的影響
當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主要以權責發生制為主,與以往的收付實現制不同,能夠使報表的內容更加真實,提高了其中數據內容的可參考性。在報表內容方面,固定資產管理是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權責發生制度能夠保證核算過程在監督和計算之下進行,打破了傳統核算報表內容的保費局限,能夠體現出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期內事業單位所承擔的潛在折舊損耗,從而將事業單位在置辦固定資產方面的財政壓力,增強了報表內容的真實性。此外,由于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因素,收付實現制會促使工作人員在報表信息上作假,使會計信息失真,而權責發生制通過均攤固定資產置辦的費用,降低會計信息虛假問題發生的幾率,也利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
(二)報表內容有效性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物價的上漲使以往對固定資產價格存在明確規定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的現狀了,而當前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在固定資產界定方面雖然有了更加詳細的描述,但是在價格方面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從而為時代的變化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增強了固定資產核算報表內容的有效性。此外,由于在固定資產核算方式上,存在“雙基礎”會計核算模式,即預算表格按照收付實現制編制,財務會計表格按照權責發生制,這樣使固定資產的核算結果更加準確和全面,同時兩種報表的存在,進一步降低了工作人員造假的可能性,從而保證了報表內容的有效性,也為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依據[1]。
(三)報表內容準確性的影響
在傳統的固定資產核算中,計提折舊的界定非常模糊,導致該項工作的可執行性不強,增強了核算結果的不確定性,使報表的內容不夠準確,而在當前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方式下,固定資產在收益、服務、損耗等方面的年限界定上具備明確、統一的標準,使得核算工作在計提折舊方面能夠實現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確保了報表信息的準確性。此外,當前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式,考慮到了新舊制度交替階段的工作中存在不確定性的問題,在計提折舊方面規定,按照舊制度計提的折舊應當在2018年12月31日為止,如果新舊制度計提年限不同,那么應當按照新制度為準,從而進一步保證了報表內容的準確性,使報表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參考價值,增強事業單位的管理效果[2]。
(四)報表內容結構的影響
由于當前的事業單位核算方法中包含兩種制度,即收付實現制以及權責發生制,從而使當前的報表內容結構發生了變化。首先當前報表模式為“雙報告”,即財務會計報表、預算表報,在具體結構方面,財務會計報表主要以會計報表主體和附錄為主,會計報表中包含收入費用表、資產負債表等四種表格。預算報表使事業單位編制決算報告的基礎,其內部含有三種報表,即預算轉結余變動表、預算收支表、財政撥款預算收支表。此外,在其內容方面,當前報表的內容主要劃分為五個方面,其中有資產、凈資產、負債、收入、費用,這樣能夠多方面的展現出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使報表的結構更加合理。
四、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固定資產核算方法提高了資產、報表管理的效果。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中,固定資產的利用率、界定的準確性、處置的合理性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在報表方面,固定資產核算方法提高了信息的真實性、增強了報表內容的可參考性、減少了報表內容的不確定性、提高內容結構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陶蕓.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 (15):63-64.
[2]劉偉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探究[J].納稅,2019,13 (1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