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娟
目前的生源結構,對學校和老師來說,都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挑戰與考驗,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思考,改變教學策略,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教學轉型。
一、自助式學習,促進優生的培養。
分層教學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知道,在教學中要真正實施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形容語文學習就像浩瀚的宇宙,這個比喻雖然夸張,但反應出語文學習內容的廣泛性,對優生的培養僅靠課堂的教學很難辦到。為此,我把班里學習成績和態度都比較好的學生挑選出來,組成“語文先鋒組”,培養的目標是提升語文素養和強化閱讀理解能力,以讀促寫。
先鋒組的學生以自助式學習為主,老師每天布置的同步作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完成。但先鋒組的學生需完成每周老師挑選的三篇課外閱讀,每月閱讀一本書。每周五放學后我會組織一次閱讀討論,學生相互答疑,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月閱讀計劃,則在當月最后一周由小組成員輪流組織一次讀書會活動。
自助式學習的方式,不拘泥于課本,學生熱情很高,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互助、讀書會等方式,學生的閱讀面、閱讀能力都能逐漸提高,對語文素養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激發學習的內驅力,是學生愛學的關鍵
1.提高老師教的效率。要做到這一點,老師必須先吃透教材,抓住教學的關鍵,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材的定位和怎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上。比如七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是《女媧造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既不重要也沒有趣味,不少老師都是一帶而過。在教學中,我把這篇課文重新定位,把閱讀課變為寫作課,引導學生利用課后練習中的《風俗通》原文與本文對比閱讀,引導學生明白通過合理想象,運用生動的描寫,就能使自己的作文內容豐富,語言生動。然后把開學初寫過的一篇關于軍訓的作文進行修改提升,學生加入了合理想象和形象描繪,好多學生都感覺一下子會寫作文了,這堂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提高學生學的效率。對于一個有效的教學活動,考量的標準不是老師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學會了多少。文科課堂,多以老師講授為主,聽久了學生容易進入“飛行模式”,效率自然就低,所以在教學中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動起來,手動、口動、腦子動,設計任務,讓學生在闖關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效率自然就高了。比如語文教學中有不少需要識記的內容,一般通過抄寫來記憶,我把這些費力低效的方法統統棄掉,將這些任務設計為一個個闖關活動,只要能闖關成功,就無需做抄寫作業,一是游戲的趣味,二是不用寫作業的誘惑,所以學生學習時格外認真,效果比以前強迫學生抄寫效果要好多了。
三、針對學科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1.利用換分游戲,激發學生更正的熱情
小測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更正卻是學生很不樂意做的一件事,但更正又是查漏補缺的關鍵。為了激發學生的更正熱情,我要求學生把小測卷編號,只要更正合格的小測卷,每個單元可以拿來兌換分數,直接加到單元考試成績里。變更正為換分游戲,在分數的刺激作用下,學生樂此不疲,強化學生糾正錯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巧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訓練
閱讀理解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頭戲,不少學生在這一塊丟分比較嚴重,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真正理清文章脈絡,吃透文本。為了避免學生盲目閱讀,我教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課外閱讀訓練講究少而精,深度閱讀。到做作業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先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再完成作業。剛開始學生覺得很麻煩,不少同學隨便應付,我就經常表揚優秀的思維導圖作業,拿他們來做范本,看到這些同學的閱讀能力確實有提高,班里愿意認真做的同學也多了。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這樣一方面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學生抄閱讀答案的偷懶情況發生。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