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志
傳統的知識課堂著重于向學生灌輸教材知識,強調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記憶、掌握程度,智慧課堂區別于以往的知識課堂,教師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學生構建智能交互的學習環境和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發現問題,經過獨立思考求得答案,以實現學生思維提升的課堂教學方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文化主題并且圍繞于此開展教學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成效。
一、利用信息技術,多渠道采集人文素材,根據這些素材來確定每學期上課的幾個文化主題
傳統的教育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聚焦于書本知識的教學盡管學生仍舊能夠學習和掌握教學任務規定的知識,對于素質教育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從多個渠道采集人文素材,鼓勵學生在周末空閑時間去積極調研當地的風俗習慣、自然風貌、奇聞異事等資料,通過利用手機攝錄的形式收集到第一手的素材,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實際動手能力。教師有針對地進行選取,采用到教學過程中去,讓課堂富于信息技術的特色,學生也會因為素材的采用油然而生自豪感,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掌握了教材強調的相關知識點,更將信息技術加以運用,鍛煉了自我。
教師要多加采用互聯網上搜索度高的、熱點新聞編排進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教授Word文檔時,可以分別以“改革開放后國家的變化”“互聯網對社會的變革”“自我的成長”“喜愛的動漫”等文化主題開展,讓學生能夠學習基礎知識之時能夠感受到新鮮和貼近生活實際,不至于感覺課堂的枯燥和乏味,帶著興致和好奇心去進行主動探究。
二、依托人文素材設計好教學方案,使信息技術的教學成為有源之水
準備充分的教學方案是良好課堂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師依據學生和自我搜集的大量人文素材圍繞著選取的文化主題進行有針對性地節選,有計劃地推進課堂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涵蓋如何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依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課外延伸,圍繞著文化主題進行問題提出,讓學生根據現有的素材進行課堂操作,預先準備好技術問題的處理。尤為關鍵的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其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加強自我操作能力,著重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三、信息技術教育的文化主題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教師要充當好引領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絕不能喧賓奪主,教師要集中精力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精神動力,盡最大努力讓學生圍繞著擬定的文化主題在自由思維的空間環境下盡情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輔助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而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查缺補漏、逐步完善,力求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進行網頁制作學習之時,可以給學生最大的自由度,讓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盡情發揮,可以選擇介紹自己喜歡的動漫故事,闡述自己游玩的體驗感受,可以抒發對父母的感恩。以感恩為主題而言,學生為自己的長輩們制作電子賀卡,呈上最真誠的祝福語,這些電子賀卡的設計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版式千奇百怪,盡情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同學們有的在下面配以生動形象的卡通形象,有的在下面插入了美妙的音樂伴奏,充分表達了內心的所感所想,將自己的所學盡情揮灑出來。
四、布置個性化的主題作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更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這一過程要始終圍繞著課外延伸的文化主題來進行,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宗旨。
例如,讓學生制作電子回憶錄“童年記憶”,然后進行排版訓練。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經過自由的討論達成一致形成自己的課題設計,力求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組制作的課題是“我的家鄉”,學生首先用圖片和視頻的資料的方式呈現了家鄉的原來的居民住房變化,人們的穿著打扮的變遷,人們食物的變化,出行方式的變遷等。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