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蔡羽坤
一、書法課堂常見的問題與我校開展書法課堂的契機
近幾年,教育部公布書法教育新課程標準時強調“軟硬兼修”,從三到四年級的學生除了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還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但是,學校寫字課沒得到足夠重視。與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語、數、外等主科相比,書法課得不到足夠重視。學生在校學習書法多依賴于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的學習,多數學校還沒有進行大面積、高質量的鋪開。
我校具有良好的寫字教育的基礎。每學期舉行硬筆書寫比賽,每年元旦、“六一”節舉辦書法作品展,以此加強之間交流,近年來我校推出全校性的“靜心習字”校本教育活動,每天1 5分鐘“靜心習字”練習、寫字課指導、課余練習,觀摩習字教學片、欣賞硬筆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寫字教育家指導等形式,吸引學生堅持練字,提高學生書寫水平。2006年我校被評為廣東省規范漢字示范學校。
同時,我校具有得天獨厚的書法文化資源。南社村先后涌現出進士、舉人11人,秀才2 9人,有大量的對聯、牌匾、碑刻等,書法文化濃厚。為此,我校將區域書法文化融入校本寫字教育,開展基于區域書法文化的小學寫字教育研究。
二、創新書法模式的思考之“寫字新策略”書法課堂的研究
1.策略一,區域文化之下的“三 + 五”模式構思
由于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不同,經過長期的歷史過程,導致書法文化背景產生差異,從而形成了明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書法文化特征,這種文化就是區域書法文化。本文的區域書法文化,是指我校所在的茶山南社古村以對聯、牌匾、碑刻等為載體的傳統書法文化。
“三”指“三步法”,即我校校外寫字教育的“看”、“臨”、悟”三個步驟,先觀摩書寫對象,做到心有成竹,意在筆先,然后就地臨寫,最后對各自的作業與書寫對象進行對比分析。
“五“指“五個一”,即我校校內寫字教育“一天、一練、一講、一評、一記”。學生一天練一個字,老師講解一次,老師評價一次,學生記一次。
“三 + 五”模式,即我校實行的校內“三”與校外“五”同時推進的以硬筆為主的寫字教育模式,校內線為寫字課堂,重理論與技法,校外線為書法實踐,重審美與探究。
2.策略二,校外書法文化中“三步法”的探索研究
多數書法研究多數圍繞技法、速成、興趣、靜心展開,而我校書法學習在立足書法課堂的基礎之上融入地方傳統文化,讓書法與人文緊緊地結合起來,學生能在學習寫字的基礎上,又能了解對聯、牌匾、碑刻等書法文化,與傳統對話,陶冶情操,既能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又能讓學生觸摸到古村的書法人文,增強書法學習的立體感。
挖掘南社古村書法資源,對文本類文物等進行研究,包括對古書籍印本、手抄本、對聯、牌匾、碑刻的研究,對南社名人字跡、寫字故事進行探訪、采集,對南社古村落老百姓書寫文化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其進行收集、梳理,將傳統文化資源的應用研究轉化為校本資源。
帶領學生到南社古民居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學生分小組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法進行學習,采用“三步法”(看、臨、悟),臨寫的形式多樣,可以用毛筆,也可以用硬筆,可以直接寫,也可以用雙鉤線,并做好筆記,感受原作的美感。
3.策略三,學生“三先”習字法的探索研究
“三先”為先讀貼,先溫習,先臨習。
校內寫字教育的作為主線,應以點帶面,以第二課堂寫字活動作試點,選擇有代表性的字帖作為藍本,若效果理想,在班級實行,然后推廣到年級,最后輻射到全校。訓練的形式采用“三先”的方法,學生在家里對新內容進行摸索,在老師不講授的情況下行理解字型與線條,解讀結字規律,分析骨點之間的關系,看準對齊關系,把握字態特征,反復研究讀帖,邊讀邊記,理解字和線的特征,進而臨習,帶著問題學習,遇到困難做筆記。帶著問題進課堂,與同學討論,與老師一起解決。這樣既提高學習書法的主觀能動性,又多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問題,書法教學才能進步,而解決問題又能給學生以感悟與洞見,提高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課題組利用學校靜心習字的機會,對各班書寫情況進行跟蹤記錄,不斷完善“三先”策略研究。
對“三先”研究,通過實驗發現,用“三先”訓練法的學生的書法水平有明顯的差別。實驗得出某班通過“三先”訓練法,作品整體效果強,學生的線條質感變化微妙,學生對筆劃和結字把握得非常到位;而另外一個班通過自由練習寫字,效果微乎其微。
4.“寫字新策略”模式在寫字教育中的應用
我校毗鄰南社古村落,南社古村的有書法方面的人文資源,這些要是能充分挖掘與利用,整合入校本寫字教學,這對學生書寫興趣的培養,也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這也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愛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依附南社古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不再只是學會寫字,而是通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促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校外出書法實踐中使用“三步法”研習傳承古村書法文化,在寫字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靜心習字采取“五個一”策略,從而摸索出一條高效寫字教育之路;定期開展校內、校外的寫字教育活動,讓“三步法”與“五個一”結合起來,形成互補關系。通過校內練技法,校外長見識,讓寫字技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此經驗的基礎上編寫校本教材,形成校本資源庫。
“三先”的訓練方法在寫字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如何以“三先”促進寫字高效課堂發展。如何利用好家庭輔導,把這一法則用好用活,是書法教學的重中之重。校外書法文化“三步法”的探索研究是地方資源開發的創新方法,本人在沒有經驗借鑒的條件下,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實踐,這一點成了課題組的一大挑戰。
書法教學不用用單一的機械的課堂模式,我們應利用智慧課堂教學的思維引領好書法教學。給學生以主導的空間,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轉換寫字角色,讓學生做書法的參與者與思考者,而不是消化的機器。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