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英
學校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育人。教書,歸根到底也是為了育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德育,認清德育在青少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品德是統帥、是靈魂。德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學生能否成材的核心。素質教育德育為首,必須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德育與智育,德育為先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有什么樣的青少年,祖國就有什么樣的未來。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代新人,就要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受到最好的教育,獲得最大的發展,而在這五個方面的教育中,德育是最重要的。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學習成績輕品德表現的傾向可以說由來已久。
要治愈這一“頑癥”,擺脫這些尷尬,首先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領導一定要切實擺正德育與智育的關系,清除“一好(智育)遮百丑”的思想,扭轉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在教育教學指導思想上始終確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確立德育為先的觀念,客觀、全面地評價一所學校、一名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其次,在校園中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圍,使學校的各個方面都有著濃厚的德育氣氛,讓全體師生牢記“素質教育德育為先”的思想。第三,建立一支求實的德育教師隊伍,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隊伍的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積極開展德育研究,抓好骨干力量。召開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搞德育知識考核,表彰先進。第四,最重要的是要盡快建立起德育為先的長效機制,把學校的教學、管理、評價、獎懲等所有工作都與德育為先的思想有機聯系起來,使德育為先的思想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堅定導向。
二、成材與成人,成人為先
成材首先學會做人。德育是人育,人育是育人。德育的內涵不僅是引導學生做一個守規范的社會人,還要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與健全的靈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孩子的成人成材,不能成人,怎能成材。只有教會學生具有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良好的素質和文明的行為,只有教會學生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才能使他們具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強大的學習動力,才能使他們今后能夠報效祖國、服務社會、造福人民??梢?,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好,更要著眼于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做人,把德育放在首位,堅持以人為本,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努力培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的廣大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承擔起育好人的職責。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實現學生道德教育的新突破,關鍵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加強師德教育,實現以德育德。
三、人格與文化,人格為先
人格是指個人心理特質和性格特點的總和。健康的人格素質是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負責、學會誠信、學會協作、長大成材、走進社會所必須的一種素質。長期以來,學校往往把自己的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考試分數”,忽視、漠視德育工作。心理健康狀況是影響甚至左右末成年人思想道德發展的關鍵要素。我們的教育不僅要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要提高他們的人格素質。有針對性地加強中小學生的人格素質教育,需要把健全他們的人格素質作為學生整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中予以明確,努力為中小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營造安全、和諧、民主、多彩的校園氛圍,著力培育他們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世界觀、獨立自信的心理和健全統一的人格。
把德育放在首位,把育人放在首位;這是每位真正的教師心理上的需要,是學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利益的需要。
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素質教育德育為先。學校要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并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育人為本。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