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為我們國家發展培養和輸送優質人才的重要陣地,其承擔著非常重要且艱巨的使命與責任。我們衡量一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時,不僅僅關注到他們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更看重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具備高尚的人格,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是當今社會衡量一個人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高校必須要針對大學生群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他們成為一名專業能力與人格品質兼具的優秀人才。高校思政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人物,其必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找準自己的角色,才能夠為高校思政工作質量的提升貢獻出更多的力量。文章將就實踐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實踐育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
當前高校所承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無論是在形式、內容還是在深層次的理念等方面都與之前相比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這與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的學習需求都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其必須要認識到各項因素的變化與發展,要積極迎合全新的發展形勢來尋找到新的教學方式,要在不斷變化的大形勢下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故步自封,要積極尋求新的發展與突破。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就此議題提出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關于實踐育人的內涵分析
實踐育人是高校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工作當中提出的一個新穎的教學理念。實踐育人與傳統育人理念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其更加看重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會更加注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高校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之下,開始不斷調整和加大大學生參加實踐教學活動的比重,為大學生爭取更多實踐歷練的機會。實踐育人作為一種新型育人模式,成功突破了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與局限,也大大豐富了高校教育教學的內涵。縱觀當前我國各類高校踐行實踐育人理念的現狀,其基本內容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大學生的實驗體驗感受,注重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堅持德育與智育并重的教學理念以及全面提升大學生應對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當前高校在實踐育人工作中最關注的四個方面,如果高校能夠將這四方面的工作做到位,那么其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將會具備更強大的適應能力和更堅定的進取精神,他們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股強大力量。
二、關于實踐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
之所以將高校思政工作者定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是因為他們所負責的工作內容性質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負責指導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核心人物。既然是負責此項內容,那么就要積極主動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要積極自主地去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忠實追隨者。關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文章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讀:
第一,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才能夠不斷提升和增強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高校思政工作者從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最大特點就在于他們不是為了自己而學習馬克思主義,而是為了更好地教育當代的大學生,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先是為了育人,然后才是為了育己。舉例說明:如果說高校大學生需要的是一杯水,那么思政教師就應該把自己變成一桶水,這樣他們才能夠給予到學生想要的東西。;如果大學生需要的是一碗米,那么思政教師就應該把自己變成一袋米,這樣他們才能夠將學生想要的米分發到學生手里。高校思政工作者將自己定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永遠的追隨者和學習者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當代大學生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高校思政工作者就必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找準自己的角色,在做教師的同時也要最好學生,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和營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教授給學生們的是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是迎合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思想教育。
第二,高校思政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是自我發展與提升的必然要求。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每一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他們針對大學生群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便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一定要將自己作為發展的對象,要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促進自己發展。如果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夠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發展,那么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與影響力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成為大學生可以相信和依靠的朋友與伙伴
高校思政工作者從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其與傳統意義上的專業教學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擁有著非常豐富和多元化的內容,而且其主要集中在心理和精神層面,其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理念,學生們所學習和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會轉化到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上面,會跟隨和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從這一層面來講,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僅僅是大學生的教師,更應該是大學生最信任和肯定的朋友,伙伴,要成為大學生的精神引領者,成為真正關心大學生的人,成為真正在意大學生的人。
現在的大學生與之前的大學生相比,其在思想領域以及個性特征方面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F在的大學生個性更加自我一些,自尊心也非非常強,因此,思政工作者在與大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時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要改變之前的教育和交流模式,下意識地提升自己在某些方面要多加注意,要根據學生們的反應來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式,切忌直接提出強制性要求或者標準,一定要給予大學生一定的表達空間,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保護的。還有,筆者想要在這里強調一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對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或者是一些原則性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專業和技巧,要軟硬兼施,雙管齊下,要確保學生在接受自己的教育時是心服口服的,而不是因為自己的教師身份而口頭承認錯誤,否則,其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甚至極端的后果。這也是為什么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成為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伙伴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和學生之間總會因為角色的差異而產生距離,但是真正交心的朋友就會讓彼此都放下防備,都能夠真實的面對自己和對方。
(三)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
大學生接觸和了解社會的機會非常少,他們在之前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里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和學校為他們搭建起的象牙塔里面成長起來的,他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更不知道自己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成長為優秀的人,他們面對社會、面對未來都是一種無從著手的狀態,因此,他們在此階段最需要得到過來人的正確指導,而思政工作者便是最合適的人選。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要借助自己的專業能力來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理念,要和大學生一起去面對他們的未知和恐懼,在大學生所遇到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或者遇見的每一個難關時都給予他們指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價值理念的核心人物,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積極承擔起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當代大學生的內在個性特征、心理素質以及外在所面臨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都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具有多變性。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明確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時也要考慮到這些現實因素,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隨時進行調整和改變。
參考文獻
[1] 李娜.基于大學生思政教育下的實踐育人機制創新研究[J].高考,2018.
[2] 李靚.基于“藝創”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及其價值——以浙江財經大學為例[J].智庫時代,2019.
[3] 申洋.高校思政實踐育人模式的創新與發展——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高??萍?,2019.
[4] 康穎.當代人學視域下高校思政人才隊伍建設與路徑創新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
[5] 史巍.論以“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的關鍵點位及有效落實[J].學術論壇,2018.
作者簡介:段會增(1978.11- ),男,漢族,河北邯鄲人,大學本科,邢臺學院政工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