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山東華宇工學院采用“雨課堂”模式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首先分析“雨課堂”在山東華宇工學院的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然后調查“雨課堂體育教學模式在山東華宇工學院實施面臨的挑戰,最后根據現狀分析的內容提出建議。
關鍵詞:山東華宇工學院;公共體育課;雨課堂;教學
針對我校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落后于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前提下,基于雨課堂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做好傳統體育教學的前提下,為學生增加更多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自主權力,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雨課堂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段。課前,教師將下節課的學習內容傳送到網上,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將難以理解的部分向教師提出,教師在上課前將學生信息進行整合。課中,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較多的部分進行重點講解,并進行重點練習,使學生在課上能夠充分掌握重難點。課下,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進行督促和復習,并提出延伸,幫助學生提高運動興趣和積極性,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要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雨課堂融入體育教學,改變了我校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既是一次革新,也是混合教學模式的一次實踐性的探索,為高校教師進行體育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和指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文章采用“雨課堂+課堂”構建以學為中心的混合式學習模式。該模式將學習分成“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通過雨課堂(線上)將課前預習、課中討論(線上下)、課后作業(線上)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研究內容包括混合式學習過程設計、混合式學習資源設計、混合式學習環境設計和混合式評價方式設計。選取體育課程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個案設計選取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踐,采用調查問卷、過程性考核等方式進行測量,分析測量數據,得出結果。混合式學習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業成績,并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解決問題能力等。最終為企業輸出高素質、高技能學生。
二、“雨課堂”在山東華宇工學院的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雨課堂提出后,在教育行業引起了巨大反響。國內外的教育者設計了大量的翻轉課堂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育行業中備受推崇的翻轉課堂案例有:石橋小學的數學雨課堂、高地村小學的“星巴克教室”、布里斯學校的AP微積分課堂、加州河畔聯合學區的基于ipad的雨課堂等,可見精彩的雨課堂案例的表現形式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評價。
(一)觀念革新
以雨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方式實現的改革絕不僅僅局限于形式上,本質上它們指向的是觀念的革新,傳統課堂不再傳統,可以和智慧學習工具可以合理融合。
(二)“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雨課堂對學習者學習過程提供了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這些是教師在傳統課堂上看不到的數據,極大促進了教學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型,正是通過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基于大數據的研究來輔助教學的。
(三)新型知識組織、傳遞策略
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己成為知識分布及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并且通過信息網絡技術來存儲知識、組織和傳遞信息知識,經成為知識學習的部分表征。本研究通過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學習的具體實踐,認識并且區分了存儲知識與組織、傳遞知識這兩種手段,雨課堂更活化了這兩者之間的聯接。
(四)便捷的學習平臺基礎
微信是我國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一款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程序,但是,微信在教育行業中應用潛力巨大。教育學們者發現微信的平臺功能與雨課堂具有良好的貼合性,微信的訂閱號和服務號功能可以實現對教學資料的群發、自動回復和自定義功能設置;微信的通訊功能可以支持視頻、文字、圖片、語音等介質的即時交流和群聊的方式,有利于協作學習和交流;微信的朋友圈和添加好友功能方便劃分小組學習和知識共享。
三、“雨課堂體育教學模式在山東華宇工學院實施面臨的挑戰
(一)教師在視頻錄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雨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華宇工學院的實際教學手段上算是比較新穎的,尤其是在體育課上的應用,更是第一次。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推廣,體育教師們需要重新進行認知,并熟悉掌握“雨課堂”的操作方法。在“雨課堂”的學習上要有一定的時間進行操作。對于體育教師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挑戰。尤其是在課程的錄制過程中,條件所致,視頻錄像都是一種沒有學生的狀態,所以教師們在錄制課程資源視頻的時候略顯不適。缺少了與學生的互動,缺少了授課的主體,直接影響教師授課的發揮,進而影響錄制視頻的效果。
(二)學生課下自主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
山東華宇工學院的學生經歷了高考的洗禮,自主學習的能力已經很強了,但是在相對寬松的大學生活中,難免出現很多因素致使學生出現自主學習能力下降的情況。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過分的依賴手機,看手機的時間大大的超過了他們學習的時間。然而“雨課堂”的線上輔導也依靠于手機,這也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問題。學生在利用手機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被手機的游戲、新聞等吸引,進而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計劃。更甚至有的同學,借學習的名義看手機上的其他無關課程學習的內容,致使大大降低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
(三)在預習、復習環節學生參與的真實性問題
由于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環節的在線完成。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學生是否真實參與的問題。這還是學生主觀學習動力的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引導來解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軟件本身的功能來督促例如設置時間節點。來規劃學習起始時間,減少抄襲或代答的可能性。
四、建議
(一)課前學習內容和課堂活動的設計要協調、合理
學生在課前學習知識內容和課堂知識內化是一體的、相互影響,教師主導著整個學習過程。如果課前的知識內容太多且難以理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活動的設計是以課前學習結果為基礎的科學合理的課堂活動才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進程。課前學習內容和課堂活動是由淺入深的關系不能脫節。
(二)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決定教學效果的質量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是課程的開發者,雨課堂與傳統教學不同,它對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要求比較高,無論是課前教學視頻的制作還是微信平臺的使用都需要較高的信息化素養。只有新穎的教學視頻和創造性的課堂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知識內化效果。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尤其是在學習“雨課堂”教學模式和實際的教學視頻錄制上,加大學習力度。爭取在短時間內由了解變成熟練運用。這樣才能保證“雨課堂”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發揮教學效果。
(三)雨課堂的實施需要硬件支持
微信支持的雨課堂需要師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需要穩定的無線校園網支持,需要微信墻系統。雨課堂如果沒有硬件的支持就是緣木求魚、無米之炊。
(四)學生的行為要受到監督、引導、評價
雨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微信支持的雨課堂給與了學生更多的主動性,有的學生自制能力差,不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在自主學習中會使用微信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從無關活動參與到學習進程中來;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參數。
參考文獻
[1] 張躍國,張渝江.“翻轉”課堂——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03):8-10.
[2] 張超.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在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7):45-46.
[3] 葉榮榮,余勝泉,陳琳.活動導向的多種教學模式的混合式教學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09).
[4] 何克抗.從 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03).
基金項目:論文來源于山東華宇工學院學院課題《公共體育課程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JG-D01。
作者簡介:杜興彬(1979.03- ),男,漢族,山東德州人,山東華宇工學院,教師,中共黨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大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