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忠
摘要:傳統的稅收籌劃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對大數據背景下的稅收籌劃工作進行不斷創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的稅收環境特征,接著指出了企業稅收籌劃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得出了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稅收籌劃的創新建議,包括加強思想認識、風險管控、人員優化和大數據信息系統創新。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稅收籌劃;創新
隨著2018年《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的出臺,我國逐步推進稅收體制改革。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則對稅收體制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不僅有利于促進稅務部門簡政放權,也有利于提升服務水平。在此背景下,企業則需要對現有稅收籌劃方案進行優化,借助大數據技術的優勢,不斷創新籌劃方式,在合法性原則下為企業創造更多發展動力。本文對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稅收籌劃的創新研究,不僅理論意義深遠,而且對于企業來說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大數據背景下的稅收環境特征
1.互聯網技術全面應用于稅務系統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為涉稅數據的采集提供了諸多便利,同時也提高了稅務部門的工作效率,一方面稅務部門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開展涉稅數據的采集工作,另一方面還能對涉稅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利用。特別是在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稅務系統后,稅務環境更加透明化和人性化,大數據技術也提高了涉稅數據的分析水平。這樣,稅收信息管控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稅務系統預警能力進一步提升,可以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快速鎖定可疑企業,這為稅收稽查工作的精準開展也奠定了良好基礎。
2.實現稅收數據從點到網的飛躍
傳統的稅收環境下,涉稅數據基本呈現點狀分布特點,數據之間的關聯性不強,不利于稅收工作的全面展開。在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稅務系統后,涉稅數據實現了從點到線、再到網的飛躍,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和共享性進一步增強。通過大數據技術及時采集涉稅數據,可以迅速發現相關風險并進行控制,有利于稅務系統的優化和創新。稅收數據連接成網后,有利于提升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關聯性。
3.實現納稅信用和社會信用的融合
大數據背景下,納稅信息評價方式和指標進一步得到完善,納稅信用體系進一步優化,并且通過信息采集、級別評定、結果公布等環節,實現了與社會信用體系的結合。這樣,違法納稅人的納稅信用評價結果也會影響社會信用評價結果,從而需要承擔更加嚴重的后果。主要表現為在處理稅務違法案件時,對當事人采取一系列嚴厲懲戒措施,包括阻止其出境、限制擔任相關職務、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等。納稅信用和社會信用的融合有利于我國信用體系的完善和統一,并且會增加企業的信用違約成本,有利于規范企業行為[1]。
二、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
1.對稅收籌劃的認識存在誤區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對稅收籌劃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一些企業管理者的涉稅意識薄弱,無法準確認識稅收籌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認為稅收籌劃的目的就在于盡可能地使企業少繳納稅款,甚至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偷稅,這說明對稅收籌劃的內涵理解并不深刻;還有一些企業認為稅收籌劃重點在于財務指標的管理,這樣的理解同樣不夠全面,不利于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缺乏對稅收籌劃內涵和外延的深入認識,則企業自然無法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2]。
2.對稅收籌劃風險認識不夠深入
一方面,稅收籌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中間涉及諸多內容和環節,因此需要對相關風險有深入的認識。但是,很多企業只是按部就班地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并未意識到其中的風險,導致企業缺乏設立專門的稅收籌劃部門或相應崗位,進而造成企業也未能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另一方面,在大數據背景下,涉稅數據具有透明化、公開化的特點,因此除了常規風險,稅收籌劃工作還要面臨大數據技術帶來的數據安全等方面風險,這主要是由大數據技術本身的風險特征決定的?;谝陨蟽煞矫娴挠绊?,企業的稅收籌劃風險進一步增大。
3.稅收籌劃人員的專業水平不足
稅收籌劃工作的目的不僅在于降低企業稅務,而且還在于實現企業稅收利潤、價值的最大化,內涵十分豐富。因此,需要專業素質強、技能水平高的人員負責相關工作的開展。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的稅收籌劃人員只是具備基本的財務、稅務知識,缺乏數據敏感度和大數據理念,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非常有限,缺乏運用現代化的數據分析工具來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從而不利于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順利推進[3]。
4.稅收籌劃大數據信息系統建設問題
一方面,部分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對稅收籌劃大數據信息系統的投入力度有限。對于企業來說,更多的是追求利潤的增加,在此過程中必然會控制成本。而大數據信息系統的前期投入一般比較大,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則會縮減投入,從而不利于系統的建設和優化。另一方面,稅收籌劃大數據信息系統創新不足。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速度十分快,相關的信息系統也需要不斷的創新才能滿足相關需求。但是,稅收籌劃大數據信息系統的創新動力不足,不利于創新水平的提升。
三、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稅收籌劃的創新建議
1.加強認識,提高稅收籌劃的戰略性高度
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不能只單一追求經濟效益,而應當注重企業的財務管理,不斷加強對稅收籌劃的認識,不能將稅收籌劃僅僅等同于稅負的降低,還要關注自身稅后價值和利潤的提升,將稅收籌劃上升到戰略高度。企業在開展稅收籌劃工作時,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重點關注國家出臺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實現“合理避稅”,并根據籌劃方案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保證稅收籌劃效果的提升,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加強對稅收籌劃風險的管控
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首先要組織設立專門的稅收籌劃部門或相應崗位,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對相關內容和環節的風險管控,制定出一套可以應對稅收籌劃風險的方案。特別對于稅收籌劃人員來說,應當重視相關風險的管控,對于不同風險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此外,在大數據背景下,其本身的安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例如涉稅數據安全等問題,企業都應當予以關注,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以便及時應對。
3.組建專業的稅收籌劃人員隊伍
要保證稅收籌劃工作的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效果,就應當組建一支專業的稅收籌劃人員隊伍,稅收籌劃人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是企業規避稅務風險的基礎。因此,稅收籌劃人員不僅要對會計專業知識、稅收知識等熟練掌握,還要對大數據技術有深刻的認知,并且熟悉大數據信息系統的使用,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熟悉國家頻繁變化的稅收政策,從而進行企業稅收籌劃方案的優化。企業需要的是專業素質過硬、綜合水平高的稅收籌劃人員隊伍。
4.推動稅收籌劃大數據信息系統的創新化發展
企業應當不斷加大對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包括資金投入和技術投入,建立一套完善的稅收籌劃大數據信息系統。只有前期進行一定的投入,后期才能取得理想的稅收籌劃效果。同時,企業還應當注重大數據信息系統的創新,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自身的實際需求,同時推動稅收籌劃工作的長遠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稅收籌劃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既帶來了機遇,也對傳統的稅收模式帶來了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稅收籌劃必須與時俱進,借助大數據技術的優勢,不斷創新稅收籌劃方式,不斷加強對稅收籌劃的認識,將稅收籌劃上升到戰略高度;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提高風險意識,不斷加強對相關內容和環節的風險管控;并組建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綜合水平高的稅收籌劃人員隊伍;另一方面企業還要不斷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稅收籌劃大數據信息系統。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制定規劃出一套完善的稅收籌劃方案,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稅收籌劃風險,進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丁強.論企業稅收籌劃與風險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8(21).
[2]錢益琴.淺析大數據時代稅收籌劃[J].納稅,2017(34).
[3]姚林香,余文韜.大數據時代下稅收籌劃的優化[J].注冊稅務師,2016(12).
作者簡介:嚴 忠(1966—),女,江蘇人,副教授,本科,主要從事財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