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經濟步入一種全新的狀態,同時其經濟增長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然而,在這種經濟新常態下,作為國家政府機關更應當肩負起重要的監督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審計監督機制,明確審計觀念和目標,從而為確保國家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調整,全面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路徑提供參考和奠定基礎。本文首先介紹了新常態下國家審計監督全覆蓋的實施意義,其次分析當前我國審計監督全覆蓋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最后結合國家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提出審計監督全覆蓋實施路徑和措施,為規范經營管理和提高國家審計效用實現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審計監督全覆蓋;國家審計;審計監督
一、審計監督全覆蓋實施意義
新常態背景下的國家經濟形勢全面改革與創新,使得國家治理目標和需求更具前瞻性,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極具意義。其一,轉變審計理念,加快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審計監督全覆蓋主要以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訴求為根本,調整審計模式,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發揮出揭示、防范的效用;其二,履行監督職能,加大資金監管使用。新常態國家審計監督職能,應從資金審計延伸到其他各方面管理審計,結合國家財政政策和社會發展所需,以監督管理財政收支真實性和合法性為根本,規避國家資金私有化現象發生,實現資金利用最大化;其三,結合網絡技術,實現數據信息管理。通過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構建審計監督全覆蓋信息化平臺,使得審計由傳統向信息數據化轉變,實現數據信息的全面收集、分析和優化。加快國家經營發展時刻,做好審計監督全覆蓋已成為構建國家審計工作的必然之路。
二、當前我國審計監督全覆蓋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一)審計監督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加劇了審計風險
國家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與轉變,使得審計監督全覆蓋進入新常態之中。然而,當前我國審計監督相關法律法規,未能夠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完善和調整,導致其難以滿足新常態下的審計全覆蓋工作所需。與此同時,由于審計監督法律法規涉及工作人員責任、權利規定的內容較少,因此極易造成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徇私枉法和濫用職權等行為的存在,嚴重降低了審計監督的工作質量,加大了審計監督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不易于審計監督全覆蓋工作的全面開展。
(二)審計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受限,難以滿足新要求
審計監督全覆蓋,則意味審計內容和數量大幅度增加,審計工作面臨較大調整。但是,目前我國審計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等較為有限,這主要因為國家各地方審計部門并未給予培養專業審計人才足夠的重視,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規劃未同發展趨勢和需求相結合,不夠客觀。也正因為如此,造成了審計部門專業人才的嚴重缺失,加劇了審計監督全覆蓋工作實施難度。同時,審計部門工作人員整體知識結構單一,并未能夠掌握除審計知識外的各相關專業知識,難以滿足新常態下的工作需求。
(三)審計監管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弱化工作積極性
一方面,由于存在地域差異,我國各地方審計部門工作職責與權利明顯不同,因此其審計監管考核機制和考核標準也明顯各不相同,當前依據和執行的審計監管考核制度難以充分反映出和評判審計工作人員的能力與成績,無法達到審計全覆蓋的監督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審計監管考核機制不夠健全,所以導致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并未真正發揮出重要作用,審計考核未能如實表現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果,使得其付出與回報不匹配,極大地弱化了審計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影響了其工作態度,降低了審計工作的質量。
(四)審計技術難以滿足時代需求,審計工作量加大
信息網絡技術的全面普及與應用,加快了軟件技術的發展,但同時也為我國審計監督全覆蓋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首先,審計工作人員絕大多數缺乏必要的軟件系統操作能力,無法熟練操作各種財務軟件和其他軟件;其次,審計監督全覆蓋涉及的范圍廣、數據信息量大,導致當前我國審計部門相關技術和數據庫都難以滿足所需,無法對所有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匯總與分析;最后,審計工作所涉及的網絡建設不夠健全,難以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容易造成數據丟失和受非法病毒的攻擊,阻礙審計監督全覆蓋工作進程。
三、新常態下審計監督全覆蓋的實現路徑
(一)結合實際 建立健全審計問責制
根據目前新常態下的審計監督全覆蓋實情和目標,結合我國不同地域的審計監督管理需求,重新制定和調整審計監督管理法規與制度,使得其規章制度更加切合實際和滿足現狀。建立健全審計監督問責制,增強審計工作監督管理力度,規范審計監管執行流程,明確審計工作人員的監管職責與權利,避免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同時,通過審計問責制的構建,還使得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可以依據規定及時得到更正和整改,做到審計監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構建良性的審計監督環境。
(二)整合資源 提升人員的綜合能力
新常態下的審計監督全覆蓋,對審計工作人員的知識面和工作能力等要求有所提升。其一,參照國家最新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專業知識學習與培訓,確保審計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規章內容,并同自身實際工作相結合,優化審計流程;其二,全面整合現有資源,強化國家各審計部門之間溝通與交流,學習和借鑒彼此長處和優勢,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其三,舉辦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法律以及統計等專業知識講座,拓寬審計工作人員知識層面,全面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為審計監督全覆蓋實現提供知識保障。
(三)抓好重點 擴大審計監督覆蓋面
審計監督全覆蓋,擴大了審計的范圍和領域,其不但要對國家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資源進行監督,同時還要對審計監管的具體執行情況等進行管理。抓好重點,建立健全審計工作人員考核管理機制,將工作情況同績效工資相掛鉤,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審計監督工作質量,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同時,針對實情把握審計內容重點,明確和選擇審計方式與措施,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重要的作用。
(四)與時俱進 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軟件系統在各個方面都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構建審計監督管理平臺,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來編制審計監督全覆蓋管理系統,統一數據信息格式、收集流程和分析運作等,增大數據庫的數據信息存儲量,使得該系統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實現數據監管全覆蓋功能作用;另一方面,構建審計數據信息公開平臺,通過外部人民群眾來對審計數據進行監督,拓寬審計監管的維度,提升監督管理力度和效率,避免徇私舞弊現象的存在,實現監督管理透明化、公開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常態審計監督全覆蓋是目前推進和規范我國經濟形勢的必然趨勢,國家政府機關和審計職能部門應對其監督管理職能給予重視,結合當前國家發展和社會需求對審計監督全覆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確保其全面實施。審計監督全覆蓋路徑實施,應通過建立健全審計問責制、提升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擴大審計監督覆蓋面以及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著手,全面提高審計部門公信力,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規范審計方式,推動經濟新常態下國家審計監督全覆蓋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林健.新常態下審計監督全覆蓋路徑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8(10).
[2]汪毅海.新常態下對單位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思考[J].全國流通經濟,2018(26).
[3]王永在審計監督全覆蓋實現路徑研究[J].國家審計,2017(3).
作者簡介:高 強(1972—),浙江美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審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