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團化公司高速發展的階段,就需要有效的監督機制,內部審計作為集團化發展的母公司對于子公司的經營管理不可或缺,基于經濟發展進行客觀的監督功能就應運而生。通過集團內部審計可以有效地實現對集團運營進行審核和監督,更是為集團的決策者提供客觀的評價和依據。
關鍵詞:集團化內部審計;獨立性;審計流程;審計報告;集團化內部審計
在現代社會,公司內部審計已經不只是單單的資本所有者單方要求,同時也是經營者治理公司良性發展的意愿,是內部審計對于信息不對稱、使股東利益和經營者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集團化管理模式下,因為分權集權的利弊性,子公司擁有了很大的自主權,能夠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根據市場競爭機制靈活應對經營,減去了集團公司經營負擔的工作量,但是子公司的分權,使得集團對于子公司經營無法精確掌握,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很難察覺,而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功能,是對子公司經營風險把控、資產管理實現利益最大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集團公司必須要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這個部門必須具有充分獨立性和權威性,當然還有其精簡高效性,集團公司不能圖節省開支,由集團財務部成員兼職審計人員,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不利于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市場經濟發展日益激烈,企業中的控制管理職能也日益顯得重要起來,內部審計部門應向集團董事會匯報,基于子公司業務開展財務審計、經營審計、管理審計,監督子公司資產負債損益是否真實、合法、評價子公司經營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成效,對于發現的重大問題要向管理層披露,并向管理層提出有效的修正建議,內審人員要深入子公司了解業務、熟悉業務流程,不得兼有其他和利益相沖突的工作,真正的內審人要求獨立性是思考的獨立性,不能因為其他利益沖突影響職業判斷和分析。
其次內部審計必須要遵照審計流程,要有明確的審計目標和審計依據來開展審計工作,集團內部審計的主要目的是:維護集團利益、嚴肅集團章程和制度、監督各子公司切實履行委托經濟責任,促使其完善經營管理及內部管理,內部審計人員必須依照《集團內部審計制度》去執行。一是內控制度的完整性,主要關注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制度的建立情況,尤其是內部會計制度的健全性及有效性,監督其運行,并提出改進建議。二是費用發生的合規性,重點關注費用的支出是否符合企業相關的標準流程,是否超過運算,是否是剛需,批示流程是否合規等。三是經營管理的合理性,主要是對子公司各項業務經營活動、管理活動及經營業績的效果和效率進行有效監督和評價。四是風險評估,分析總公司業務風險控制目的設置的合理性,對可控范圍內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性檢測,有效降低子公司風險。有了審計目標和審計依據,那接下來就是審計流程,集團化內部審計不必拘泥于形式,但是內審流程必須規范:一是審計的立項和審批。立項必須明確,審批必須審批至董事會,明確的審計目的才能使子公司的經營管理者進行很好的配合;二是審計準備。內部審計的事前準備特別重要,對審計的子公司業務要進行了解,對管理模式、經營模式、內控情況都要有所了解;三是審計調查。內部審計入場之后,審計調查成為最關鍵的步驟,審計調查不能拘泥于查查憑證,查查附件,查查工資表,要深入經營過程去調查,從細節入手,提升審計質量,看似普通的審計過程,馬虎大意一定不能有一個高質量的審計結果;四是審計發現。子公司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在審計中有一些發現要及時和相關人員進行確認溝通,切記以匯報為先,不根據事實依據去擴散負面消息;五是審計溝通。內部審計中的溝通特別重要,這個過程是考驗內審人員的溝通能力的,對知識面有很強的要求,后面會做詳細的分析;六是審計結果及評價。集團化內審的目的是減少子公司經營風險,提升子公司經營效益,所以客觀公正且可施行的結果和評價對子公司經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七是審計檔案。集團內審后,審計資料統一由內審部門進行專門的檔案管理,對于審計報告要有據可查,關于抽調、查閱要有登記。
再次,集團內部審計部門人員一定要有過強的專業能力:一是較強的審計和財務專業知識;對于子公司經營業務去審計,財務專業知識和審計知識一定要了然于胸,過強的專業知識才能在經營業務流程中發現問題。二是豐富的審計經驗和審計技巧;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和審計技巧特別重要,審前方案制定和審計方案的實施取證,都需要審計人員遵循審計方法:審計調查、分析判斷、審計取證、邏輯推理、溝通協調。三是獨立處理業務及良好的溝通能力;集團內部審計除查賬法,基本上對于子公司詢問法和觀察的現場走訪用的比較多,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詢問、會談、會議、討論等要創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諧氣氛,審計人員要引導被審計人自己分析、客觀辯證地認識自己的經營業務,充分理解審計人員的意圖目的,淡化對立情緒,要注意詢問的技巧,善于耐心傾聽,自信而不強勢,真實平等地對話被審計公司。四是堅持公正客觀的原則;審計人員對于子公司經營中發現的問題,要客觀公正,不能主觀臆斷,看見不合理的就擴大和偏激處理問題,現代化的內部審計,一定要去“監督化”。通過表象去分析問題,不僅要做到預判異常現象,把功夫做足了解異常背后的原因;對動機的分析,任何不合乎常理的事情背后一定有著不符合邏輯的問題,審計人員不深入事項去分析,很難通過輸送利益鏈進一步深挖,而是把審計單單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描述。發現問題卻只能停留在表象或者冰山一角,也許溝通不深入,處理的時候也只是處理的背鍋俠,例如:某公司采購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后來利用溝通技巧,了解到采購人員和供應商聯合進行利益輸送,后來辭退采購人員及更換供應商,供應商更換之后,采購成本還是居高不下,后來經和財務人員溝通了解到,原來供應商換了抬頭繼續合作,而供應商是子公司總經理在控股,這樣的事例是要審計人員要客觀地公正、深挖事情的異常情況,運用溝通技巧,了解異常背后的真實情況。五是積極深入學習有關各項業務及項目合同等的學習能力。子公司的業務也可能是不相同行業,內審人員要深入學習業務,切實落地到提出問題,并給出可執行的合理建議,創造效益,為提高子公司經營業績助力,發揮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
最后,集團內部審計小組一定要出具給子公司客觀公正、分析清晰、帶有服務性的審計報告。好的審計報告不是寫出來的,是靠審計項目做出來的,對于收集的審計資料要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審核、重大問題要分清責任。梳理撰寫審計的發現思路,同時,不能只考慮到審計報告的主要閱讀者,審計報告形成前后都要和被審計子公司進行核對溝通并聽取反饋,審計報告要做到:一是客觀公正、表述準確。包括:審計概況、審計依據、審計結論、審計決定、審計建議。二是數據清晰、結構合理。將子公司的財務收支真實地反映在審計報告中,依據專業判斷,去偽存真,客觀科學地反映子公司重大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活動的漏洞和不足。三是證據充分、分析詳盡。集團內部審計必須以事實說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在數據分析中不但要擴大數據范圍,還要深度分析數據,對存在問題的領域要深入了解,查找出其真實情況,全面了解問題,才能給子公司提供可行的審計建議。不能照搬報表數據,最后的結果一定要經過審計確認和專業評價,抓大放小,所以必須做到證據充分、分析詳盡。四是目標明確、服務性強。集團的審計的目的是子公司的經營發展,為了集團及股東利益最大化,審計報告同時也是為管理層服務,所以一定要重點闡述子公司管理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和操作性強的建議。集團化管理的公司,內部審計對企業管理有著預防和保護作用,通過內部審計對子公司各項經濟業務進行有效的監督,有助于優化集團管理,和子公司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降低經營風險;通過內部審計,在降低子公司生產成本、提高子公司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集團化管控形成,建立健全集團內部審計是企業良性經營發展的基石,一定要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充分發揮集團化內部審計的作用,形成集團化發展配套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內部審計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建議,認識到集團化內部審計的精神內核,不只是為集團資本所有者服務,也積極為子公司提高效益提供可執行、可落地的建議,達到集團化管理的“集而有力,分而有序”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楊海.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J].財會學習,2018(14).
[2]倪福中.試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J].現代經濟信息,2014(1).
[3]周紅纓.我國內部審計現狀及其發展分析[J].價格月刊,2006(12).
作者簡介:崔艷青(1985—),女,陜西咸陽人,現供職西安秦潤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級職稱,經濟學學士,主要從事企業財務管理及內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