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婉榕
摘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的基礎廣泛,該理念是在吸取東西方思想理念的基礎上建立的。大致而言,其理念基礎主要有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共同體”理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的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新時期的創造與展開。探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礎對探尋其時代價值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歷史理論 和而不同 時代價值
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得到了建立并受到熱烈的討論與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有著其深厚的理論基礎,究其根本,該理論傳承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以及“共同體”思想,是新時期的理論的新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也對中國“和而不同”思想有所承接,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色彩。
一、馬克思恩格斯“共同體”思想
從時間的維度考察,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體”思想包含三個不同的理論含義,“自然共同體”指的是在生產力極度落后,人類生產生活資料匱乏的發展階段,人類為了生存下去、延續種族生命而結合在一起的人類整體。重視人的真正的自由,關注人的內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相處與和諧發展是其本質特征,最終目的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恩格斯所指的“共同體“不僅包含單個的人類個體、更包含國家、部落、民族等以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人類統一體。在“共同體”中和諧與發展是根本目標,形式服務于目標。
二、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是其“共同體“思想的根源,同樣是從時間的維度對人類世界的歷史發展及前進方向做出了科學的考察。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統一體得以建立得益于資本主義擴張的特性,在發展過程中,弱勢的、小眾的文化與思想勢必被同化,因而造成了不平衡的發展狀況,資本主義發展制度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聯合與統一,但其固有的缺陷卻使得其發展無法長久,資本主義發展推動的世界的物質鏈接必然讓位于社會主義發展建立的人人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總體來說,共同體的構建有利于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缺陷會帶領共同體走上錯誤的發展道路,而共同體的發展方向與社會主義構建共產主義的美好愿景與最終目的相符合。
世界歷史統一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如何最大程度的緩和發達民族與發展中民族之間的矛盾,推動人類社會平衡發展是世界歷史理論關注的重點之一。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發展的不均衡現象是由資本主義的本質特性決定的,生產資料高度集中于小部分人手中勢必造成大部分人的貧窮與落后。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明確的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調和人類社會的矛盾,在重新分配物質資料的基礎上構建人人平等的美好社會,延續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
打破不平衡關系不僅依靠社會主義理論及制度的指引,更依賴不同社會、民族間的互動、溝通、交流。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發展與存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民族與民族之間也是如此。以和諧的溝通理念作為基礎,在尊重不同區域之間差異性的前提條件下,倡導和平交往,只有這樣才能夠存在打破不平衡關系的可能性。
三、中國傳統“和而不同”思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指的是君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更多的注重與他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關系。此后,“和而不同”的觀念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延伸至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具體指的是二者交往過程中,尊重差異,包容差異,尋求和諧的共同發展的理念。“和而不同”的處事理念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對中國人民的思想與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和而不同“思想與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念及“共同體”理論有著天然的聯系。都是在差異之間尋求鏈接,探尋和諧發展的可能性,以謀求各民族、國家的和諧發展為根本目標。和諧是事物發展的前提,只有在和諧的交往觀念的指引下才能夠統合多種不同的思想觀念,謀求協調發展的可能性。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時代價值
馬克思恩格斯建立世界歷史理論以及“共同體”理論的基本理論前提是人類社會是一個“共同體”,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事實。面對巨大而神秘的客觀自然界,早期的人類只有通過鏈接構成“共同體”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維持種群的生存與繁衍。到了資本主義時期,人類經濟、科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共同體”的存在一方面受到資本主義經濟觀念的壓制,同時也維系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推動資本主義的進步。“共同體”理論在社會主義社會有了新的理論內容變化。社會主義社會中建立的“真正的共同體”是在正視“共同體”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形式這一客官現象的基礎上,既不刻意忽略物質經濟的重要性,也不忽視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努力探尋推動人類自由和諧發展構建“真正的共同體”的方法與路徑。
探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礎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指引作用。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隨著發展的深入,可以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特性使得我國與資本主義國家在交往過程中存在一些齟齬,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是我國為了適應國際環境,求得和平、長期的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有利于號召各個國家、民族站在全人類利益的角度理性看待世界性問題,為維護人類的良性發展作出思考。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建立與發展過程中,值得關注的重點是區域之間差異性的調和。首先,從價值觀念上倡導和諧的普世價值,尊重不同國家與民族之間文化的差異,并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倡導文化價值的相互借鑒與學習從而達到文化價值之間的和諧共存。文化的和諧共存指引著行動的和諧,只有在文化價值和諧的前提下才能夠進行和諧的交往,并最終實現統一的人類“共同體”。同時應該清楚的意識到,偉大目標不是一時一地就能實現的。共同體經歷了由“自然共同體”發展到“虛幻共同體”并逐漸朝著“真實共同體”方向推動的發展進程。“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一樣的,其發展必然是不斷變化的。
五、結語
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客觀差異決定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發展和普及的艱難性。但是,該理論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這由其適應人類社會發展方向、人類向往美好生活的根本特性決定的。在理論發展的現實過程中,我們應正視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并懷揣著堅定的決心共同推動“人類社會共同體”理論的發展,努力建設和諧的人類社會,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更美好的層面發展。這一追求也符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愿景。
參考文獻:
[1]陳文潔,耿曦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來源探析[J].才智,2019,(24).
[2]丁曄.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J].科學社會主義,2019,(04).
[3]馬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礎和偉大實踐[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9,(04).
(作者單位:甘肅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