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尹昌美 程璐 許超
摘 要: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舉措,積極探索學風建設路徑,構建新形勢下的學風建設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優秀人才,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和緊迫任務。要凸顯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建立全員育人隊伍,強化思想引領,做好職業規劃;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學風建設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要豐富平臺和載體建設,構建全方位一體化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研究實踐
優良學風是高校辦學軟實力的具體體現,它呈現出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使學生既感到一種壓力,產生緊迫感;同時,它內含一種動力,讓學生保持拼搏進取、努力向上的良好精神狀態。優良的學風對于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構建優良學風建設體系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玩命的高中,輕松的大學”成了當前大學生學習生涯的真實寫照,面對高校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下滑的嚴峻形勢,2018年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了堅決取消高校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打造“金課”、淘汰“水課”等一系列具體舉措,對高校改進和提升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立足工作職責,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要求,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舉措,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風建設路徑,構建新形勢下的學風建設模式,提升高校內涵式發展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人才,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和緊迫任務。
一、新形勢下學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校學風建設工作還普遍存在重形式輕實效的情況,存在為開展學風建設而開展學風建設的現象,動靜大、效果差。調查發現,學風建設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核心地位體現不充分
學生工作的對象是學生,高校人才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既是學風建設的主體,更是學風建設的受益者,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整體地位,對于提升學風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造成大學生生源整體質量相對下降,學生在學風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在校大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動力不足,主動性不強等情況表現比較普遍,成為制約學風建設成效的關鍵因素;學生入學后對專業不了解,缺少專業學習興趣,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個人發展存在盲目性;高校規模擴大,導致高校教師隊伍隨之迅速壯大,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出現課堂教學質量整體水平有所下滑;在市場大背景下,在校大學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主要精力往往不能放在學習上,隨著電腦、手機普及,網絡成癮、上課“低頭族”的比例高,目前幾乎所有高校每年都存在因沉溺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從而導致無法完成學業,繼而不能正常畢業的學生,已成為高校學風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和難題。
(二)“三全”的學風建設外部氛圍還沒有形成
雖然各高校對學風建設日益重視,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氛圍還未形成,學風建設還停留在“口號推動” “活動推動”的工作模式上。首先是全員關注、全員參與學風建設的隊伍還沒有形成,如雖然學風建設重要性人人皆知,但由于工作崗位和工作職責所限,學風建設還停留在學生工作層面,仍把學風建設歸于學生管理部門或者教學管理部門的事情,班主任、輔導員承擔著學風建設的主要任務,沒有站在全校的高度上來看待學風建設,沒有放在提升學校發展內涵的內在要求上來看待學風建設。二是學校注重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學風建設活動,對高年級學生學風建設不夠重視,而且沒有把學風建設作為一項常態性工作來抓,在新生入學、考試前、學風建設月等節點上比較重視學風建設活動的開展,存在為學風建設而學風建設的情況。三是學風建設內涵豐富,影響深遠,但目前學風建設內容仍局限于學生學習,學風建設成果局限于不及格率、考研率等方面,沒有真正理解學風建設的真正內涵,而且學風建設方法少、載體少、平臺少,全方位服務學風建設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影響和制約了學風建設的深入開展。
(三)學風建設工作缺少連貫性和全局性
學風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任務,且工作成效顯現比較滯后。目前,部分高校沒有對學風建設形成統一認識,沒有把學風建設作為常規性工作來抓,缺少制度、考核、獎勵等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2。因此,學風建設基礎不牢,連貫性差,效果受到影響。同時,學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需要在學生層面加強日常嚴格管理、開展榜樣引領等舉措,還需要從更高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強化實踐課程、增設創新創業環節、開展職業規劃等方面加強教育引導。全校各部門應統一協調,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學風建設全過程,從隊伍建設、平臺建設、載體建設等多個維度推進學風建設深入開展。
二、新形勢下學風建設路徑研究與實踐
通過調查研究,找準抓手、對癥下藥,做足“實”字文章,學風建設才會有成效,廣大同學才能真正受益,學校才能培養和向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一)充分重視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學生作為學風建設中的主體,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性作用,關系到學風建設的實際效果。
1.強化以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教育,夯實學風建設基礎
學風是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精神、學習方法和學習紀律的綜合表現,對大學生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解決他們學習上缺少目標、缺乏動力的問題的關鍵和根本。當前部分大學生學習目的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如對新生入學后開展的調查發現,部分同學來大學深造只是為了拿到畢業證、學位證;還有部分同學理想脫離現實,沒有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他們對學習抱有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態度沒有積極的目標,缺乏遠大志向,導致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的現象比較普遍。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充分認識思想教育工作在育人、管理上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解決學習態度不端正,動力不足,功利思想嚴重等問題的關鍵,也為學風建設取得成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開展大學生生涯規劃課程為切入點,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動力
職業生涯規劃是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較快的一門學科,在廣大學生中開展以大學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為主的生涯規劃,讓每一位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現有的條件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整個大學期間的學業目標,并為實現學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通過生涯規劃,讓每一位大學生把自己的長遠目標分解成依次遞進的子目標,這對每一位同學來說,大學期間必將會帶來更加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產生學習、實踐的動力。同時,在職業發展規劃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專業教師的作用,結合專業教育,制定將來的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目標和努力方向。
3.打造有影響力的學風建設品牌活動,豐富學風建設全過程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學風建設為中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目的,打造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的校園精品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風建設中來,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和奉獻精神,使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陶冶身心情操,提高綜合素質,也為學風建設取得實效提供了保障。
4.以人為本,堅持普遍教育與特殊引導相結合,全面促進學風建設
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心理困惑學生、經濟貧困學生、學習困難學生、重大疾病學生和行為問題學生的特殊學生群體比例越來越高,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些特殊群體問題的解決也直接影響著學風建設的成效。因此,在學生管理中應堅持普遍教育與特殊引導相結合,以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為切入點,體現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關注特殊學生的教育引導,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切合實際的措施來促進學風建設。
(二)為學風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既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也對高校學風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學風建設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一支涵蓋學校管理、教育、服務等各行業的育人隊伍,也需要一個融學校、社會、家庭等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為學風建設提供人力支持和組織保障。學風建設過程中,需要調動校內一切有效資源、平臺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拓展學風建設新領域
宿舍和班級作為高校最基本的單位,舍風、班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院風、校風,因此應該充分重視和發揮學生宿舍和班級在學風建設中的主戰場作用。宿舍的網絡、電腦管理已成為目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也成為了學風建設中亟需關注的新領域。以宿舍和班級作為學風建設的突破口,打好基礎,力促優良學風見實效。通過學校各部門間協作,建立健全宿舍網絡、電腦管理制度,有效約束、規范上網行為,讓電腦網絡真正成為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的工具,避免網絡成癮情況的出現,同時,課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設,打造學習型的和諧宿舍,如開展“社區文化藝術節”、“優良學風宿舍評選”等活動,建設好宿舍文化,讓班級、宿舍和網絡成為學風建設堅固的“大后方”。針對課堂“低頭族”,學校和學院可制定課堂紀律和課程考核制度,通過加強課堂互動,學生組織發布倡議書等形式,減少課堂玩手機情況。
(四)完善實踐創新培養體系,構筑學風建設新平臺
在現實學習中,學生會因對抽象的專業理論課倍感枯燥乏味,很難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上課漫不經心、紀律松散,產生了諸多問題,影響了良好學風的形成。學生只有在鉆研專業和科研過程中形成的濃厚學習氛圍,將理論的知識用于指導實踐,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促進知識的學習與吸收,同時也有助于改善學風,從而對優良學風的建設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要通過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的改革創新,實現由專業素質教育向綜合素質教育轉變,實現由側重獲取知識教育向增強創新能力教育的轉變。鞏固和深化專業培養思想,孕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從濃厚學生專業興趣入手,逐漸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以榮譽為動力,不斷促進學風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能動的環境和條件。
(五)完善激勵機制,積極引導學風建設
完善學生學風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并認真執行各種獎學金評定辦法,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表現情況和對學風建設有關規定的遵守情況作為學生年終考評和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學風建設的成效和成績作為評選學生先進集體的重要條件;進一步完善學生科研科技活動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對于指導學生在學術研究、科研活動、重大知識技能競賽活動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完善學生活動管理的各項制度,鼓勵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各種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全面素質。通過完善各種獎勵、激勵機制,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2019.10 .
[2] 苗洪霞.高校學風建設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9):51-58.
[3] 趙保全.習近平關于高校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論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83-89.
[4] 王濤.寄語“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8):76-78.
基金項目: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于2018年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本文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教思政廳函〔2018〕36號)。
作者簡介:李濤(1979.07- ),男,漢族,山東滕州人,碩士,講師,山東農業大農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高校學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