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寧 高章幸
摘 要:隨著我國媒體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乃至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呈現出良好的態勢,特別是由于新媒體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融合性和滲透性,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需要對此引起重視,并積極探索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有效路徑。文章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在分析新媒體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推動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旨在為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取得更大成效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優化策略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我國媒體改革加速推進,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在媒體改革中的有效應用,新媒體時代隨之而來,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提出了挑戰,如何適應新媒體環境,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是高職院校以及廣大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從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給予了一定的重視,而且也與過去相比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仍然有個別高職院校以及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大影響,因而在“科學利用新媒體、揚長補短促創新”方面做的不夠到位,甚至由于不注重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導致新媒體對學生的不良影響較大。這就需要在開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既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大影響,也要運用系統思維和創新理念,積極探索出一條適應新媒體環境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路徑。
一、新媒體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分析
新媒體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造了良好的平臺和載體,進而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同時也能夠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朝著“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向轉型,比如一些高職院校建立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不僅在校園網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而且還建立了APP平臺“微信公眾號”等等,這對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領域以及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新媒體還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機制建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特別是隨著高職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新媒體可以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創造良好的條件,比如通過應用新媒體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在線開放學習”體系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再比如通過應用新媒體也可以使互動教學、探究教學擁有更好的平臺和載體,而且也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隨時隨地”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即時性、關聯性和效能性將得到顯著提升。在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特別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融合性建設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比如在開展學科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滲透教育”,特別是在當前“三全育人”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新形勢下,新媒體可以推動高職“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二)挑戰分析
在新媒體環境下,由于網絡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而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必須具有主導性,而且要旗幟鮮明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將有利于占領“網絡高地”,特別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強大,西方國家通過互聯網進行“西化”和“分化”的圖謀一刻也沒有停止,由于新媒體平臺良莠不齊,而且各類信息和新聞真假難辯,這就直接導致一些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因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至關重要。新媒體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的挑戰,還包括新媒體具有十分強大的傳播功能,而且“傳者”與“受者”可以互相轉換,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也具有較大的挑戰,如何不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將受到較大的影響,甚至一些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會出現重大問題等等,如何優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同樣受到了挑戰。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領袖”對學生的影響較大,而且一些學生不注重上網行為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甚至很多學生“網絡道德”水平相對較低,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同樣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提出了挑戰。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還完善,特別是還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與“三全育人”機制建設進行有效結合,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網絡道德素質以及綜合素質等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水平不高。有的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方面,還沒有在引導學生認識新媒體、適應新媒體、合理運用新媒體方面下功夫,網絡文化教學、上網行為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的整體水平不高,同時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新媒體環境方面也不夠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更具有成效,必須構建“大思政”體系,但目前一些高在這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在應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面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有的高職院校不注重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全、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模式,盡管在利用網絡開展理論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還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平臺和載體建設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但在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方面比較薄弱。有的高職院校不注重運用新媒體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體系,比如微課、慕課、在線開放課程等等還沒有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等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載體不夠多元
有的高職院校盡管利用校園網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但在運用遠程教育平臺、“微課”平臺、“慕課”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機制仍然不夠完善,特別是相應的運行體系、服務體系、資源體系建設仍然沒有取得實實在在的突破和成效。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不夠多元,也表現為個別高職院校沒有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進行系統的設計和安排,特別是在融合教育、滲透教育、綜合教育等諸多方面不夠到位,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同時也不注重運用新媒體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機制創新。
(四)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不夠到位
有的高職院校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不注重對“校園多”、APP平臺、微信、QQ等的管理,一些大學生在各類平臺上隨便發表言論,甚至一些言論比較過激,但卻沒有將引導大學生上網行為納和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當中,在具體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管理方面仍然不夠到位。有的高職院校則不注重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管理,特別是在培養教師信息思維、數據思維、媒體思維等諸多方面不夠到位,很多教師不注重將多媒體PPT技術、希沃白板技術以及“微課”等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導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和效能性不強,這就直接導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
新媒體具有很強的開放性、互動性和融合性,特別是由于新媒體是基于網絡平臺的媒體形式,因而可以廣泛應用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當中,對于推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深入開展具有重要價值。這就需要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政治思維、政治素養之外,也要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網絡道德素質以及綜合素質方面下功夫。要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把引導學生認識新媒體、適應新媒體、合理運用新媒體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當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文化,形成正確的上網行為,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水準。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
由于新媒體的突出特點,因而新媒體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面也具有“雙面性”,不僅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了創新機遇,同時也對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挑戰,需要引起高職院校以及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特別是通過完善教育教學體系。要把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作為重點,積極探索“全員教育、全面教育、全方位教育”的有效實現形式,切實加大相關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合力。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意識和能力,大力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同時還要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比如通過微課、慕課、在線開放課程等等構建多元化、系統化、協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數據庫”。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載體
做好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一定要構建多元化載體,但從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載體建設仍然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識和能力不強,需要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載體。要大力推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切實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信息化、網絡化、乃至智能化投入力度,除了要運用微信、QQ等平臺開展“即時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外,也要在構建遠程教育平臺、“微課”平臺、“慕課”平臺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并且要著眼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大力加強運行體系、服務體系、資源體系建設,同時還要在運用新媒體開展融合教育、滲透教育、綜合教育方面進行探索。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
由于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載體不斷拓展,特別是各類平臺建設持續加大,但個別高職院校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創新,制約了科學發展,必須通過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才能使其更具有成效。新媒體的開放性、互動性、融合性、滲透性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具有較大的影響,但從總體上來看,機遇大于挑戰,需要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大力推動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既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念、方法、模式等創新,也要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實現突破,高職院校可以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進行統一管理,同時還要在加強高職院校內部網絡監測等諸多方面下功夫,對于學生言論出現的問題應當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具有較大的影響,既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同時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面臨諸多挑戰,必須更加高度重視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和發展,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效性。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要適應新媒體環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機制,特別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破解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運用系統思維和創新理念,采取更具有多元化、系統化、效能化的措施和方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在合理運用新媒體以及防范和控制風險等諸多方面下功夫,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載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推動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現新的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胡榮,潘虹.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文化教育的現狀調查與思考[J].智庫時代,2019(51):84-85.
[2] 王珂.新媒體時代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及對策[J].國際公關,2019(12):140.
[3] 劉湘玲.新媒體環境下高職學生社會思潮的引領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29(06):21-24.
作者簡介:袁寧(1984.05- ),女,漢族,湖北襄陽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高章幸(1982.07- ),男,漢族,湖北孝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