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摘 要:時代發展進步極為迅速,學術出版逐漸得到廣泛重視。但是,就新時代學術出版工作進行分析,在學術出版發展日漸良好趨勢下,由于學術出版編輯人才匱乏,導致學術出版難以適應時代發展。在“人才強國”思想影響下,新時代出版學術編輯人才亟待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推動國內學術出版行業發展,更好地傳播學術結果,推動社會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學術編輯;培養思考;培養實踐
一、新時代學術行業出現現狀
在新時代背景下,對當前學術發展與評價進行深入分析,就當前的學術體系來說,主要以著作的數量與論文多少為評價指標[1],學術行業此種現象,導致部分科研人員,在學術出版過程中,過度關注論文與文章的發表工作,這部分學術人員難以沉靜下來著書立作。雖然,論文、文章與圖書同是學術出版。但是,圖書的系統、權威與延續性,卻是期刊論文所不能比的。再加上,學術著作出版時間長、經濟效益較低,很難得到出版社支持,導致部分學者完成著作難以得到發表機會。此種錯誤認知,導致學術出版社不敢投入過多資源,導致學術著作出版后勁不足。再加上,受到學術造假、跟風炒作、抄襲剽竊等因素影響,導致學術失衡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學術出版影響因素。學術出版與出版社之間難以達成共識,知識學術出版工作極為艱難。
二、新時代學術編輯現狀
對編輯工作進行綜合分析,編輯在學術、圖書出版工作中占據重要位置,編輯在學術出版工作中更像“工程師”,也就是執行人員,學術編輯需要參與出版的全過程,這一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由于出版時間所需時間較長,難以在短時間實現經濟效益回收,勢必會導致學術出版工作受到影響,阻礙學術編輯工作開展。學術出版工作人員,受到學術行業影響,對出版行業產生畏懼心理,沒有優秀的學術出版編輯人員注入,導致學術出版工作難以進行。再加上,新時代背景下,對學術出版編輯要求極高,這部分編輯工作人員,多具有碩士以及博士學歷,但是,得到的薪資待遇卻遠遠低于其他行業碩士、博士人員,在較大生活壓力下,學術編輯人才轉行、跳槽等問題屢見不鮮[2]。此外,再加上學術編輯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參與更多的學術活動,不能與學者進行交流,在選題上難免會脫離發展,最終導致學術出版質量較低。學術編輯存在的問題,勢必會阻礙學術出版工作開展,導致學術出版逐漸平庸化,難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學術出版行業發展,因此,在學術出版工作中,應重點關注學術編輯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為學術出版工作構建良好環境。
三、學術出版編輯培養具體思路
(一)明確學歷提高必要性
對于學術編輯來說,部分出版社認為學術編輯人才學歷一定要高,而另一部分出版社,則認為編輯人員,能夠負責自身工作即可,對學歷并沒有嚴格要求。雖然,對于學術出版社來說編輯高學歷并不是必須的,但是,如果編輯學歷不高,在專業編輯工作中又無法勝任。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學術出版編輯,如果處于專業編輯崗位,那么,勢必要具備較強專業知識。因此,這部分編輯人員,應得到重視,或是聘請專業人員,或是為專業學術編輯提供培訓與學習機會。在出版社中,部分編輯崗位對學歷要求不高,這部分編輯在培養中,只要能夠勝任自身工作,具有足夠能力即可。因此,在學術編輯培養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崗位需求,制定學術編輯培養策略,從而提升學術編輯整體能力。
(二)建立學術行業培訓體系
雖然擁有一項專項知識能夠為學術編輯工作提供良好基礎,但是,在學術出版工作中涉及內容諸多,需要更多的經驗與知識,學術編輯工作極為復雜,出版更是一項繁雜工作,不僅需要大量經驗,更需要極強組織能力。因此,在學術出版編輯培訓工作中,應以能力培養為基礎,制定學術編輯行業培養標準體系,從而提升學術編輯行業整體綜合水準。例如,審閱與加工是學術編輯基本能力,所以,在學術編輯訓練工作中,應重點關注編輯審閱能力培養,只有這樣,學術編輯在審閱過程中,才能在萬字審閱量中,精準把握學術出版字句精準度。與此同時,在學術編輯培養中,應當培訓學術編輯自主學習能力,學術編輯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的工作中,才能以積極、主動態度參與學術講座,在學術講座中收獲更多專業知識,激發學術編輯工作積極性。最后,在學術出版編輯培養中,應嚴格遵循考核機制,在定期時間內,對學術編輯工作進行綜合評定,在學術編輯評定工作中,應盡量去除外在因素影響,做到公平、公正。
(三)鼓勵學術編輯參與相關活動
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學術出版編輯提出更高要求,學術編輯不僅要有專業背景與編輯能力,在學術領域有自己的人脈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學術出版編輯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版社應鼓勵學術編輯人員,主動參與不同學術討論會,在學術活動中開闊視野,并在具體活動中接觸到相關學者。與此同時,學術出版編輯在學術活動中,能夠提升自身知識儲備,了解學術前沿研究內容與發展方向。對于學術出版編輯來說,在此種良好學習環境下,不僅能夠明確這一季度學術研究內容,還能接觸到更多頂尖人才,在此種環境下,學術編輯工作者自身能力勢必會得到提升,對學術出版工作亦帶來積極作用。
(四)創新學術出版編輯人員培養方式
對傳統的學術出版編輯培養方式進行分析,多數的出版社,所應用人才培養方式為“師徒制”,在這一制度中,每個新進編輯,都會由資深編輯帶領,很多時候,甚至會出現一個“師父”,很多“徒弟”的現象。此種人才培養方式,并不適合新時代學術出版編輯人才培養需求。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學術編輯人才培養方式應不斷優化。例如,傳統的“師徒制”可以延續,但是,每個學術出版編輯所擅長內容存在不同,所以,應當為新進學術出版編輯提供更多學習機會,簡單來書,也就是一個“徒弟”、多個“師父”。只有在多個專業學術編輯培養下,新進學術編輯才能學習到更多知識。對于資深編輯來說,全新的人才培養方式,不僅能減輕資深工作重擔,更能在交流中提升自身能力。而對于新進學術編輯來說,多個優秀編輯共同指導自身工作,能夠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學習到更多專業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自身工作,提升學術編輯整體綜合素能。
四、新時代學術編輯培養具體實踐
(一)了解學術出版全過程
學術出版編輯需要注入新鮮血液,學術出版全新編輯人才,在具體工作中,受到經驗與學歷等多種因素限制,在首次接觸學術出版編輯工作時,絕大部分新進學術編輯難以勝任自身工作,甚至在基礎工作處理上頻繁失誤。在新進編輯培養上,應當構建通識模塊[3]。通識模塊主要指學術編輯出版全過程,只有新進學術編輯,能夠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出版社工作程序,并在具體工作中嚴格遵循出版社各項規章制度,才能確保日常出版工作順利開展。因此,在學術編輯人才培養工作中,首先,要對著作法有全面了解,熟知出版涉及到的相應法律內容,在實際的工作中,在嚴格法律標準下進行出版編輯工作。其次,應盡快熟知學術出版編輯行業標準與專業技能。新進學術編輯只有在了解基礎法律與規范后,才能在法律與規范制度下進行自身工作,在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不會侵害學者切身權益。
(二)了解審閱加工實踐項
學術出版編輯工作極為繁雜,對于學術出版編輯來說,審閱、加工是“必修課”,也就是說,任何學術出版編輯工作人員,都需掌握審閱與加工能力。因此,在新時代學術出版編輯人才實踐培養工作中,要完成“學中做與做中學”兩項內容。只有這樣,學術出版編輯人員才能得到進步。在編輯實踐培養工作中,最基本的實踐培訓工作,也就是文字審閱與加工部分。要想進一步提升文字審閱與加工能力,應確保每日審閱量,并持續堅持,從而提升自身審閱與加工能力,可以根據不同選題,在征求相關學者同意前提下,對學術著作、論文進行潤色與調整。審閱與加工作為編輯基本能力,不斷練習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為學術出版最終選題與策劃留有足夠時間。
(三)重點關注選題策劃項
對于新進學術實習編輯來說,在實踐過程中,應將考核作為重點內容,對階段性學習結果進行調研。因此,在新進編輯考核工作中,應將書面報告作為綜合評定基礎部分。例如,在具體的考核工作中,根據新進學術編輯所學內容設置考核項目。在考核項目設置過程中,可以結合媒體調查、信息收集等多方面內容,對新進學術編輯工作進行評估,從而掌握新進學術編輯基本情況。其次,部分學術編輯,在經過首次評價考核后,所接觸工作發生變化。所以,應選擇特定時期,如首次考核三個月后,對接觸到學術出版項目申報、協助申報等環節學術編輯進行再次考核工作。在此次考核工作中,應以申報書為主要形式,在考核題目設置上,應以階段工作成效為考核基本數據,并借助項目申報、學會會議參加等多種方式,對學術編輯進行考核與管理。最后,對工作一年以上的學術編輯實踐工作進行綜合考量。在本次考核工作中,應以學術出版重點內容為考核項目,設定為本次考核工作重點內容。同時,應構建專業考核小組,對多次考核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并根據最新的學術內容選定題目,以書面、表達等多種考核形式,對學術編輯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在本次年度考核工作中,應確??己诵〗M公平、公正,不代入私人情感,考核小組可以運用匿名考核方式,對不同學術編輯工作進行打分,在評分過程中,評分小組成員可以與被考核人員進行溝通與交流,考核小組成員不可進行交流,要確保自身考核評價不受外在因素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考核準確性與公平性,為學術出版社培養更多優秀編輯人才。
(四)關注季度考核實踐項
現代社會發展極為迅速,作為學術出版編輯,應當與時俱進,在工作中主動學習,更全面掌握學術前沿,在具體工作中,可以結合學術發展變化,確定最終的學術選題。因此,在學術編輯培養實踐工作中,除去新進編輯考核工作,還應做好內部階段考核,在這一考核工作中,學術出版編輯應當全員參與。在整體年度考核工作中,不能以簡單的書面考核為主,應當結合學術出版編輯工作要求,制定不同考核項目。例如,在學術出版編輯工作中,需要運用計算機設備,對不同學術內容進行處理,還要借助表達等不同形式,對學術編輯能力進行綜合評定。只有在綜合實踐考核工作中,從不同角度,對新進編輯表現進行評分,才能達到相互學習與交流最終目標。階段性考核工作,不僅能鍛煉學術編輯個人能力,營造良性競爭氛圍,更能提升出版社學術編輯綜合素能,確保學術編輯有能力、有信心做好自身工作。
現代社會發展不僅迅速,更處于不斷變革中。在新時代背景下,學術界發展勢頭良好。但是,由于學術出版編輯工作能力較低,在學術出版工作中難以發揮自身作用,使學術出版工作走向誤區。為了營造良好學術傳播環境,在具體工作中,應重點關注學術編輯人才培養。只有在學術編輯不斷推動下,學術出版工作才能健康、穩定發展,學術出版社才能獲得更高經濟效益,將更多學術成果進行傳遞,從而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劉晶.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術出版編輯能力的新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9,3(30):148-149.
[2] 田建平.學科建設 人才培養 學術發展——中國高校編輯出版教育的發展歷程、實踐與展望[J].中國編輯,2017(08):31-37.
[3] 趙劍英.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學術出版編輯[J].出版參考,2016(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