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英 戴紅梅 羅廷偉
摘 要:藝術在智障人群中不僅僅是一幅畫或者一段音樂,它是智障人群表達真實自我的抒發點。通過藝術教育,智障人群學習使用藝術表現自己的情感,吐露心聲,打開與社會溝通的障壁,加強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然后使用藝術的手段,拼湊出自己理解的世界,作為創作的結果,更多的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展現給世界觀看,最終實現自我治愈。
關鍵詞:藝術教育;智障人群;教育對策
智障是一種永久性的缺陷,它不屬于任何一種疾病, 無法通過藥物等任何醫療手段治愈。智障患者時常會而出現多動、學習困難、行為失常反復無常,沖動,害羞,容易悲傷,生氣或過度興奮的情緒障礙。為了使智障人群能更好的發展、為特殊家庭減輕一點負擔,對于普通書本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藝術教育將從改善智障人群的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去培養智障人群,激發他們自發地鍛煉與學習。
一、智障人群特點
(一)智障的定義
智障,全稱智力障礙,(英文:intellectual disability),
與正常人相比,智障人群的在生活中的對讀書識字、計算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腦力的思考行為會表現出能力遲緩情況,其造成原因有先天性與后天性兩種,先天性導致智力障礙可能是為染色體的異常所導致,由染色體異常造成的唐氏癥候群或自閉癥等先天性疾病、待產期間嬰兒腦部因事故造成損傷、出生時嬰兒缺氧、或染上疾病等意外造成大腦損傷,而后天性可能為腦部創傷或收到過激的事物刺激所導致。
(二)智障的判定標準
根據美國智能落后協會AAIDD的定義,確定為智力障礙需要符合四個條件
(1)標準化智力測試分數低于70
(2)日常生活或是學校生活有嚴重適應困難
(3)必須發生在18歲以前(即正常智力成年人除非后天腦部創傷不會突然變成智力障礙者)
此外,根據標準化智力測試分數也將劃分三種智力障礙的程度:
輕度:50~69
中度:25~49
嚴重:25以下
(三)智力障礙的特征
1.溝通障礙,語言表達困難
2.記憶力衰退,難以記住事物
3.難以了解遵從正確的社會行為規則
4.無法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
5.對于簡單的問題無從下手
6.沒有清晰的思維邏輯
7.情緒容易失控拒絕人際交往
因為智障人群的特殊性,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學習能力比較薄弱,并且,記憶力也相對較差,對于需要長時間的背誦和閱讀會吃力,在思維能力上與正常人相比會比較單項、具象,很難理解抽象的層面,并且也無法對以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因此很少會對學習產生興趣,與此同時,智障人群本身的抗壓能力也比較薄弱,并且內心自卑,心理比較脆弱,所以在受外界壓力刺激時(如質疑學習成果或對問題的反饋反應較慢等)可能會出現過激反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與外人,并更加加深內心的自卑感,從而陷入死循環。所以,讓智障人群正確的認識到自己,是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二、藝術教育對智障人群的促進作用
藝術教育是通過多種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法來對學生進行精神文化的提升與心理健康的構造,通過藝術的表現,對情緒的控制,思維的拓展,以及對世界的認知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藝術的創作就好比人本身的上的指紋,每篇藝術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是同一個題材,不同的作家也會誕生出截然不同的作品,通過完成藝術作品區了解自己,審視自己,正視自我,對于智障人群,正確的認識自我是消除對因自己是智障的恐懼,走出因自卑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積極的擁抱生活的良好方法。
藝術在智障人群中不僅僅是一幅畫或者一段音樂,它是智障人群表達真實自我的抒發點。通過藝術教育,使智障人群學習使用藝術表現自己情感,吐露他們的心聲,打開他們與社會溝通的障壁。加強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然后使用藝術的手段,拼湊出自己理解的世界,作為創作的結果,更多的是他們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展現給世界觀看,最終實現自我治愈。
三、智障人群藝術教育的方法
(一)欣賞
蘇聯心理學家弗·謝·庫津所著的《美術心理學》中我們得知,美術作品對人的心境有很大影響。通常觀眾在觀看油畫和雕塑時會感到喜悅,會產生昂揚的情緒和積極勞動、努力上進的愿望。
通過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使智障患者有對藝術有初步的認識,提升自我審美的同時讓智障患者發掘出與自己有所共鳴,同時,他們在從美的視覺中獲得快樂,也會引發出他們對視覺中的美的渴望,對有所感染的優秀藝術作品,令其提升對藝術創作的興趣,對自卑無所顧忌,懂得自愛。并對后期學習與訓練鋪上平穩的進步道路,引導他們們思想上正確人士事物的人生觀、價值觀,體驗到生活的美好。是對促進智障患者的身心健康的第一步。同時也能輔助智障人群對社會行為起到良好的教育。
(二)繪畫
繪畫是通過線條與顏色作為視覺導向記錄作者所觀察到的世界的成果。學習繪畫相對于學習語言要更加直接,通過顏色表達和對事物的感受形式,激發起創造力刺激腦部反射,這也是最適合智障人群教育方式。
美術教育中要運用到大量的色彩,造成視覺上的刺激,這種刺激時有益,是強烈的,是比言語更具有穿透性的刺激,這些引導性較強和視覺沖擊力大的繪畫作品容易抓住智障人群的興趣,保持他們的新鮮感。加強他們的注意力。轉移他們的自卑心理,使他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通過繪畫和世界相接觸,去主動觀察世界,探索世界,記憶世界。通過完成繪畫來完成快樂,達成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音樂
音樂是人類藝術的重要形式,對啟發人的心靈,陶冶人的精神,涵養人的道德情感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生動易懂的音樂鑒賞和舞蹈,與智障人群建立互動關系,增加他們的積極性,逐漸消除環境的陌生感,效緩解智障緊張怯弱心理,改善心理結構,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過這些訓練學生肢體協調能力得到發展,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得到改善,語言能力逐漸提升,也可以加入數字等抽象概念,還在一定程度上訓練了其腦的反應能力。此外,如果選用的是采用專門調制過的音樂,對音樂過濾掉敏感頻率,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改善情緒失調和行為紊亂。
(四)手工
在藝術教育中動手能力和空間塑造能力也是注重培養的對象,對于智障人群來說,他們這兩項也都弱于正常人,但是通過橡皮泥或者陶藝這種不同于單純的紙筆的藝術創作,富有豐富的材料作業讓智障人群在沒有外部壓力下自我尋找樂趣,通過橡皮泥、陶土等材料的塑造,訓練智障人士的對事物概念的把握,自己主動地去分析物體的存在和形態,牢牢抓住他們的興趣點,真正的自我去擁抱探索世界,敞開自己的心扉。主動地去塑造感興趣的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質,培養智障人群的理解能力、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塑造表述能力,在創作的過程中忘我的進行,拋開負面情緒,專注于達成目的。同時也能有更多的機會讓智障人群的眼睛和四肢得到綜合性的鍛煉。
四、如何做好智障人群的教育引導
目前在世界上,智障人群的教育一直處于沒被重視情況,且用美術教育也是尚未成熟,教育資源有限,許多智障的家庭環境中,缺乏面對與家人的互動,溝通吃力,往往也就忽視的就便是對智障的教育。更甚者放棄對智障的教育。不單單是藝術教育,從整體來說,提升智障人群的智能是對教育界一個被遺忘的挑戰。
開展好對智障人群的教育首先是以智障為中心,從智障內心出發,理解智障真正需求和內心浮動,這些專業知識涉及到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對教師的要求比較大,普通的教師很容易忽視智障的特點,急于求成,導致教育效果不佳。
因為智障人群的特殊性,對智障人群的教育是必須有計劃性,針對性,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避免抽象,需要記憶性的訓練和學習,他們對事物容易失去興趣,同時也容易感覺到自卑,同時學習接受能力也弱于常人,如果強制去讓他們嘗試他們能力以外的事物,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要求教育人員需要大量的耐心去陪伴智障患者,并時常留意智障患者鎖要表達的心情意圖,同時制定好長遠具體且平滑的計劃,時常給與正面鼓勵與贊賞,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藝術教育的過程,盡量避免了枯燥無味的記憶性,更多是由智障自身的體驗的感受來進行開發性的學習,開發智障的想象力,加強抽象思維,了解社會現實,鍛煉思考邏輯的同時,也能引導智障人群的情緒和行為,教師也能通過藝術教育的過程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智障內心地想法思路,而做出有針對性地教育計劃,使智障的教育走上正軌。
五、結語
智障人群因為自身的原因,在語言表達,學習識別能力上達不到正常人的標準,同時在知識的運用上和實踐上有反應遲鈍、邏輯不清晰、等問題,因此很難融入社會缺乏社會適應能力,容易陷入,焦躁、自卑、疑惑、憤怒等負面情緒,即便是密切關系的環境也會使智障人士喪失自理能力,變得偏執固執,對自身的生理、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不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嚴重者最后形成心理變態,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都抱有悲觀的態度,并缺乏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最終渾渾噩噩。
而藝術教育與普通的書本教育不同,它是一種引發學生興趣,激發自身的學習能力的一種教育方法,使智障人群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他們所必須的學習,并有助于解開自己內心的困惑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互動式、立體式、自發的學習教育。鼓勵智障人群參加戶外活動,去動手創作思考、嘗試走出自閉,表達自我的情感,在輕松快樂的健康良好環境下去面對社會、面對生活、面對自己、這是一項積極的、正面的、健康的、持久的、平和的、富有正能量的自發性啟發教育,使智障人群真正的能走向社會。
對于藝術創作需要慢慢由淺入深,例如,繪畫創作,最終畫面并不是我們所要得到的成果,作為對促進智障人群的身心健康為最終目的,通過作畫的過程,使智障患者真正表達出自己所想,使內在的情緒抒發出來,對自身的不良情緒,如猜疑、憤怒等得到即使的宣泄,最終達成想要解壓的目的,身心才能真正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阿米娜.藝術教育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OL].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4):109-112[2020-01-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326.z.20200113.1705.044.html.
[2] 嚴愛明.探索智障兒童美術教育的教學策略[J].藝術評鑒,2019(20):141-142.
[3] 曹馨文. 音樂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教學運用[D].新疆藝術學院,2019.
[4] 顏慰欣.智力障礙兒童音樂課堂上有效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2):122-123.
[5] 劉喜.音樂治療在智力障礙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8,38(13):253.
[6] 金永權.淺談我國智障兒童的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3):114-116.
[7] 李勇男.高校美術教育對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效果探析[J].藝術教育,2017(Z2):144-145.
[8] 韓璐. 智障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及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9] 李園林,楊執潮.對48例中重度智障兒童觸覺障礙康復訓練的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08(Z1):80-82.
[10] 張愛華.智障人群精神生活狀況調查——對南京市216名弱智者的實證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2):43-47.
[11] 鄭虹.智障學生心理輔導的個案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6(0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