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芹
摘? 要:技工院校的教學工作,不同于中小學教育,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動力、學生自律性等方面都有諸多問題,所以如何搞好技工學生的教學工作,相比而言更增添了一些難度。面對技工院校的學生,學校要有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家長不應輕言放棄,教師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應對,不能用一個統一的要求去解決問題,找到問題的癥結,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校? 家庭? 特點? 分析? 針對性? 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c)-0117-02
近年來,因升學渠道和就業渠道的靈活和多樣化等諸多因素,走入技工院校的學生數量呈下降趨勢,同時,到技工院校學習的學生狀態也越來越成問題,他們多數是對學習完全不感興趣、甚至厭學的孩子,由于年齡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暫時不能就業,于是來技工學校就讀成了他們的選擇。
基于以上原因,這樣的學生匯集而成的班級,如何順利并良好地開始課堂教學,成了擺在技校老師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學校監管不嚴,制度不完備
選擇來技校學習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大多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自律性較差是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而進入技校,大多數學生已經從心理上給自己放松了,感覺進入技校就不用學習了,也不需要像一般的學生那樣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所以從一入學就完全是松懈狀態。而此時學校方面能否及時在這些方面給予規范和教育是很重要的。特別以課堂紀律為例:學生上課不是看手機就是玩游戲,或者干脆蒙頭大睡,或者肆無忌憚地在課堂上聊天……老師們如果不維持紀律,就沒法上課;如果維持紀律,45min的課堂,有效利用的時間所剩無幾,這樣的課堂狀態令人頭疼。
1.2 家長教育不利,學生完全失控
通過每學期跟班里同學的交流,筆者發現技校的學生之所以是這樣的狀態,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成長轉態如何,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這是不爭的事實,毫不客氣地說,筆者接觸到的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有一個不和睦的家庭或者一雙不靠譜的父母。還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一年見不到幾次面,此中癥結,毋庸贅述。
1.3 有的學生想學但是學不會
升入技校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增長,不再像初中時那樣懵懂無知,于是有一小部分學生,開始反省悔悟,希望能洗心革面認真學習,掌握一技之長,以后能順利找到工作。但是由于初中時沒有認真學習,底子太薄,導致他們此時想學,卻發現已經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特別是專業課,于是導致這部分學生重新樹立起來的信心遭到打擊,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己的未來和人生。
1.4 有的學生想學習,但是深陷手機的“魔掌”無法自拔
在筆者的班級中,每個班大約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有學習的欲望,也懂得不學無術、無法立足社會的道理,但是,他們無力控制自己的思維和行為,被一只“魔掌”牢牢控制——手機。不可否認,手機在網絡時代發揮著巨大作用,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備物品。但是,反過來,如果人們掌控不了自己,那就會成為手機的奴隸,被它控制,每當看到班里的學生彎腰低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我都覺得失望甚至絕望,這些孩子們的精、氣、神全都被手機“吸”跑了,成了一個個被手機控制的木偶。
1.5 有的學生完全不想學習
第三類就是完全不想學習的學生,他們有的完全投身于手機的世界,有的上課就蒙頭大睡,有的目光茫然,每天像幽魂一樣來來去去,如果要是問到他們以后想做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這樣的話題,他們一概用“不知道”“沒想過”這樣的詞語來回答,每每看到這樣的學生,筆者都會覺得他們其實非常可憐,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失去了方向。
2? 解決問題的方法
2.1 家校聯合,合力攻堅
作為學校方面,一是應該有完備而細致的規章制度;二是要有章必依嚴格要求。學生其實是在試探學校的底線,一旦學校真的嚴格要求,大多數學生都會遵守規定,整個學校的風氣也就會好起來,反之就會是惡性循環。作為家長,更不該輕言放棄,十五六歲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不能因為一時的調皮就給孩子冠以“學壞了”的帽子,而應該多從自身找問題,做負責的家長,努力給孩子營造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不給孩子留遺憾。只有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才能讓好學生更好,讓頹廢的學生重新找到方向。
2.2 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各個擊破
作為技校的老師,雖然每天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內心充滿失望和焦慮,但筆者也在不斷地努力嘗試不同的方法去幫助他們。針對想學但是又學不會的學生,筆者就降低課堂內容的難度和高度,讓他們學而能會,慢慢地樹立自信心和增長學習興趣。例如,筆者的《普通話口語交際》課上,發現有的同學連小學低階段的漢語拼音都沒有掌握,那還怎么去講前鼻音后鼻音等深入的發音問題呢?所以筆者在每次課上拿出部分時間補充他們缺失的知識,然后再進一步學習當前課本內容。
學生上課玩手機,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學校方面和班主任都比較頭疼,采用各種手段都收效甚微。每次上課,我都覺得是在跟手機進行拔河比賽,使出渾身解數,努力把學生往講臺上吸引。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更多地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課件制作上做了諸多努力,多采用有趣的圖片、視頻、音頻,盡量少講理論,多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練習和講述中來,比如語文課上,會讓學生多討論,普通話課上,會讓每位同學都有站起來發言的機會;另外,結合學校提出的要求,筆者每次上課前,都不厭其煩地要求每位同學把手機放在講臺旁懸掛的袋子里,并做好監督。
針對部分完全不想學習的學生,不能用苦口婆心的話語去說教,而應該經常跟他們談心,一是能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二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三是能在閑聊中有意無意地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無知和迷茫有多可怕,從而讓他們產生自己愿意改變自己的內動力,這才是應對他們的最佳辦法。
2.3 課堂上順應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變化,抓住時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育
針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很難完全按照既定方案進行教學,既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要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順應他們的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通常筆者的課堂氣氛是比較自由活潑的。比如:上課的時候,講到某個問題,學生們若有不同看法,筆者就會讓大家自由發言,并請同學進行點評,然后再總結引導;講課問題如果涉及到社會熱點問題,筆者會搜集各角度的實事點評,讓學生分析并加以引導正確定位;如果碰上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筆者會讓同學們都去窗口觀察,然后自由談感受;如果碰上特別晦澀難懂或者有爭議的問題,大家一時難以接受,筆者就放棄不講,留作業,給大家自由思考的空間,下次課再討論。
3? 收到的效果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素質好壞來決定自己的教學態度,越是遇到復雜的學生群體,越應該挑戰自己,戰勝困難。多年來,筆者不斷探索和實踐著能夠適應技工學生的教學方法,也收到了令筆者滿意的效果:一是筆者的教學收到了好的教學反饋,愿意學習的學生能學到知識,不愿意學習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提升了學習興趣,端正了學習態度;二是筆者的課堂氣氛很好,筆者的課也很受學生們歡迎,學生學得快樂,老師教得也很快樂;三是筆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跟學生們成了朋友,他們愿意跟我談心,筆者也逐漸能夠深入把握這些學生的心理狀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學雖不是戰場,“教學戰略方針”的運用卻堪比戰場;四是更加認清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國家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職校老師責任重大,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只要能夠看到他的長處,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都能從技工學校學得一技之長,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教學相長的話題談論了許多年,筆者從不斷教學實踐中深深感悟到了這一點,不能高估自己能力,也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認真誠懇地面對每一堂課每一位學生,一定能傳播出自己的希望,一定能收獲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吉林.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3] 陶繼新,王崧舟.語文的文化品格[M].北京:中華書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