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萍
摘? 要: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中擁有中良好的實踐操作技能,為學生畢業成為社會發展需求的實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仍會存在較多問題,從而影響教學成效。為此,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制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方案。該文將圍繞大數據背景下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移動學習的研究進行淺顯探究。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 計算機? 應用技術?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c)-0129-02
當前很多學校都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其中計算應用技術教育課程應用移動化學習后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為此,教師應在大數據背景下創新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并在移動學習中融入大數據技術,以此增加教學趣味性,拓展學生視野,沖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下面針對于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如下闡述。
1? 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的特點
在中等專業學校課程中,《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訓練等教學內容。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計算技術知識能夠滿足現代企業對人才的實用性要求,并為今后參加工作崗熟練操作計算機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為網絡技能操作提供行之有效的依據。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應用技術》通常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計算機理論知識,其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歷史發展、當今市場應用、計算機操作原理等,這些純理論知識主要以教師口頭講述為主,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教學。二是計算機實踐應用,這部分主要是計算機實踐操作為主,教師通常帶領學生在計算機室上課,并且所有學生都擁有一臺計算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都利用教學軟件與學生互動、構建教學情境、設置任務驅動等教學內容,從而培養自主操作學習,改變傳統教學理念中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保證教學質量。雖然這種教學方法極受師生歡迎,但卻存在一定弊端,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不斷改革創新[1]。
2? 大數據背景對移動學習的影響
2005年大數據技術誕生以后,隨著不斷發展改革當今已經趨于成熟。由于大數據技術服務精準性與學校教學具有一定的切合性,所以很多教師都將大數據中的移動學習應用到各項課程當中,其中移動學習在計算機應用技術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2.1 解決學生理論知識薄弱問題
對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而言,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較強,需要學生自身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然而,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在初中時學習成績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計算機應用操作技術教學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也無法理解既枯燥乏味又帶有抽象的教學知識。例如:在學習《Photoshop》一課時,教師在講授本課知識點時,學生不會應用該課應用的操作工具,更不懂得Photoshop中的快捷鍵。針對教學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在大數據中尋找相關視頻資料,并傳送到學生移動學習工具中,學生根據自身的弱點彌補自己在實踐操作中的不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學成效[2]。
2.2 解決教學案例與市場需求問題
中等專業學校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課程中,教師應與時俱進,實時關注市場人才需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同時,還要更改教學案例,確保教學案例內容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因為過于陳舊的教學案例,與市場職業存在較大的差距,倘若教師不能及時更新教學案例,就會與職業需求相背離,阻礙學生畢業就業發展,無法為社會培養滿足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性人才。為此,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在網絡中尋找當前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案例,并在大數據尋找與學生職業相關的計算機應用信息,發送到學生移動學習上,讓學生充分利用零碎時間掌握前沿計算機領域知識[3]。
2.3 解決師生課堂互動欠缺問題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課堂講解,忽略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另外,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教師不能及時予以立刻解決,需要課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才能在下一次上課時為學生解答。而大數據技術則可以讓教師快速尋找到相關問題的答案,然后將找到的答案資料傳投到黑板上,促使教師與學生在一問一答中快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拓展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儲備量,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養。
2.4 解決專業課程聯系問題
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中,計算機教師如果不能與學生所學的專業課程緊密聯系,就會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還以《Photoshop》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帶領學生些學習計算機技術課程時,需要學生根據所學習內容設計一張企業招聘廣告。以往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將網絡中尋找到的現成素材導入到Photoshop軟件中,讓學生根據現有的資料進行廣告圖制作,并沒有與學生的專業課程相互結合。針對這種教學問題,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將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學生專業課程相結合,利用CAD進行繪圖勾畫,并借助3D制作出立體效果,待大致環節設置完畢之后,學生在運用Photoshop進行整個修改。由此可見,學生應用大數據技術后,可以將其他專業知識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相結合,高效達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為學生在今后就業靈活應用計算機操作技術奠定良好的基礎[4]。
3? 中等學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移動學習展望
當前,中等專業學校學生信息數據庫已經趨于完善,學??梢栽谝苿訉W習中構建預測模型,并利用這些預測模型測試學生學習數據,掌握學生學習狀態。教師則根據學生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調整教學方案,采用分層教學法,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策略。
中等專業學校要想將大數據技術發揮最大教學成效,就要投入大量資金技術,不斷完善大數據中的移動學習,借助校企合作形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另外,移動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移動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大力開發移動學習資源,將移動學習當中日常教學一部分。教師為學生拓展移動資源時,可以將大數據為教學基礎,并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課堂教學當中,以此打造趣味課堂,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4? 結語
總而言之,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掌握計算機行業發展動向,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通過多樣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借助微課、視頻等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加深對知識點理解與記憶,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實用性人才,從而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中等專業學校更為長遠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慧平.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模塊化教學探索與總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2):67-68.
[2] 任智乾.中等職業學?!队嬎銠C應用》專業課程改革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1(9):43-44.
[3] 張波.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專業課程建設之我見[J].教育導刊,2007(3):42-43.
[4] 周昭權,香卓倫.談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備[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