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銘鴻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外出旅游成為了很多人休閑娛樂的首選,這大大促進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其中,生態旅游備受歡迎,我國眾多區域也開展了生態旅游項目。呼倫貝爾市政府充分響應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該文以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為例,探討當地政府職能履行過程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優化對策,對進一步提升政府政府職能有效性、提高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服務水平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生態旅游? 政府職能? 呼倫貝爾市
中圖分類號:F592;D63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c)-0218-03
黨的十八大提出將生態旅游業與政府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揮政府帶頭作用,為地方生態旅游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1-2]。近年來,生態旅游業極大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了地方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也成為了很多地域脫貧致富的有效措施[3]。因此,生態旅游產業也成為了地方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如何在其中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推動該產業持續發展,成為了政府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4]。
呼倫貝爾市政府在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借助自身當地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政府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提供良好政策,營造好的市場環境等來提高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發展水平。
1?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業發展現狀
1.1 豐富的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資源
呼倫貝爾市具有絕佳的生態旅游開發基礎,豐富的自然資源、獨具特色的人文環境以及極具異域風格的風土人情,無不吸引著來自四海八方的游客。正是因為擁有這些絕佳的先決條件,近年來,呼倫貝爾市大力開展全域旅游,借助森林、沙地、草地、草原、人工景觀來覆蓋全市,在其境內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主要有山地、峽谷、湖泊、草原,例如四方山、神指峽、柴河、呼和諾爾草原等;人工生態旅游資源主要有歷史型以及現代型,歷史型包括革命紀念地以及一些軍事遺址,而現代型主要包括一些城市景觀如海拉爾;民族風俗特色旅游資源主要是當地一些極具傳統性的民俗文化活動和觀光牧業。
1.2 生態旅游業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呼倫貝爾市旅游資源如此豐富,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態旅游收入對當地的文化教育事業、民生改善都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對維持民族團結穩定,促進共同繁榮具有重要作用[5]。據統計,呼倫貝爾市2019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609.3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82.38億元,生態旅游不僅給地方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還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包括生活服務、交通運輸、通訊工程等,大大優化了產業結構,解決了大量的人員就業問題,呼倫貝爾市政府依托政府與農戶合作、公司與農戶合作的經營模式,開發出了農家樂、民族特色美食、特色服飾、草原篝火晚會、摔跤等特色旅游方式,增強了當地生態旅游的吸引力。
2? 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發展與政府職能的關系
2.1 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政府組織架構
呼倫貝爾市旅游局為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業的政府管理部門,其下共設辦公室、規劃發展科、旅游促進科、質量管理科、教育培訓科6個部門。
除此政府部門以外,當地的生態旅游還有眾多的部門參與,主要有市環境保護局、食藥監、工商業、林業、畜牧業等,都是屬于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相關政府部門。
2.2 政府職能發揮在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業發展中取得的成效
2.2.1 做好生態旅游發展統籌規劃帶頭人
2017年,呼倫貝爾市被納入國家“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作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呼倫貝爾市深入踐行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生態建設與旅游發展規劃統一起來,發布并實施了《呼倫貝爾國家級生態旅游目的地區域發展規劃》,促進地區生態旅游產業健康穩步發展。以呼倫貝爾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為領頭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高端旅游產業,統籌規劃區域內各類旅游資源,創建區域旅游品牌,打造一鄉一品、一村一格局的特色旅游產業,另外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旅游產業營銷、旅游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規劃。
2.2.2 做好生態旅游健康發展的管理人
“從美好的環境愉悅身心”是生態旅游能夠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但讓人們從環境中獲得愉悅,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6]。人與自然在生態旅游建設中是一種“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生態旅游需要發展,就必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重中之重[7]。因此,政府需要對生態旅游市場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為了生態旅游市場良性運轉,呼倫貝爾市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內蒙古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呼倫貝爾市旅游市場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等,環境部門、旅游部門與相關部門召開有關生態保護的相關會議,制定科學的生態保護計劃,引入多種高科技手段,從土壤、水資源、大氣等多方面進行環境保護。針對市場亂象進行干預治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不被破壞,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2.3 做好生態旅游發展創新的領路人
呼倫貝爾市政府積極推動旅游文化產業,將旅游、民俗以及其他產業相互融合,打造旅游精品。呼倫貝爾市大力開展四季旅游,借助自己的地理位置優勢,與俄羅斯、海拉爾、蒙古國等合作開發了多元文化融合生態旅游,例如中俄蒙“萬里茶道”項目,結合獨特的人文、生態、地理環境,營造豐富多樣的特色旅游產品,例如文化演藝節目、冰雪那達慕、冷極節、美食節等節慶活動,成功地塑造了呼倫貝爾市的文化旅游品牌。
2.2.4 做好生態旅游發展的公益傳播人
生態旅游建設不僅需要充足資源,也需要有基礎設施的輔助支持,而政府需要當好公益傳播人,營造良好、健康的發展環境[8]。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公益職能,加大資金投入,扶持建設生態旅游所需要的配套設施。2018年呼倫貝爾為了促進旅游升級,利用專項資金建設虎左旗諾門罕戰役遺址及陳列館項目,大大改善了景區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了服務水平。此外,政府積極投資建設旅游沿線停車場、衛生間、超市、觀景臺等。
2.3 政府職能發揮在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發展在政府的干預指導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仍存在諸多的不足。
2.3.1 政策缺乏相關法律支持
呼倫貝爾市針對旅游市場亂象開展了大量的整治工作,也能夠明顯看到成效,但極容易“死灰復燃”。例如不顧生態私自搭建違規建筑,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只能靠口頭教育來制止,黑導游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對生態旅游市場缺乏監管是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無法可依,對于這些亂象僅僅依靠批評教育難以起到足夠的震懾力,也會直接影響政府的公信力。一個良好市場必須具有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支撐。
2.3.2 基礎設施缺乏相應維護
呼倫貝爾市為了加快旅游業發展,大力建設旅游配套基礎設施,使得旅游景區的服務能力得以提高,大大增加了游客的舒適度。但美中不足的是,旅游配套基礎設施維護后繼無力。有些配套設施的維護維修沒有專人負責,很多損壞或者已經失效的設施嚴重影響旅客的正常使用,也間接導致了很多不文明的旅游現象出現,因而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政府職能出現缺位,旅游產業涉及眾多部門,共同確保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但在實際的管理中,卻經常出現“多人管,無人負責”的尷尬境地,政府部門工作內容和職責不明確,導致各部門各自為政,難以發揮協同治理。
2.3.3 生態旅游宣傳力度不夠
生態旅游作為一種產業,為了能夠持續發展,吸引游客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呼倫貝爾市雖然在統籌規劃、生態建設、特色旅游項目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發展,針對本地旅游產業也進行了宣傳,但其生態旅游知名度及品牌影響力還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政府主導的宣傳渠道單一,宣傳內容缺乏吸引力。
2.3.4 旅游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面對每年不斷上漲的游客人數,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產業對于旅游服務人員的需求不斷上升,很多當地的牧民直接參與到旅游服務中,但由于缺乏培訓,公共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很多生態旅游景區的服務人員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對游客的服務,而且由于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時有游客與工作人員之間矛盾沖突發生,直接使游客的體驗感降低,影響生態旅游品牌口碑。政府相關部門對旅游參與人員缺乏具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培訓,公共服務有待完善。
3? 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發展政府職能優化策略
3.1 制定生態旅游相關法律
隨著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的不斷發展,原有的生態旅游規章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管理執法需要更具威懾力,針對生態旅游,政府需要建立專門的執法部門,并進行機構設置,將具體的屬地管理責任細化并進行具體分工。建立完善的法律服務體系,讓生態旅游中土地管理、城市規劃、基礎建設、稅收、環境保護等方面都能夠有法可依,從各個維度為生態旅游提供最有效力的保障,確保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能夠盡最大可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贏。
3.2 政府針對生態旅游做好職能分工
政府需要不斷提升公眾服務水平,建立完善的公眾服務體系,將政府部門職能與公眾服務一一對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與權案范圍,建立標準、高效、規范的旅游服務體系[9]。另外,政府也應該積極建立與民眾合作,與民眾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讓民眾參與到生態旅游中來,從中獲得利益的同時,也參與到當地的生態保護中。
3.3 政府有力的旅游宣傳
針對現有宣傳力的不足,首先需要對自身的特色進行發掘,提煉出極具吸引力的宣傳元素。其次,需要借助廣泛的宣傳渠道進行宣傳,例如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建立電子宣傳平臺,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形成全方位宣傳。最后,可以借助名人效應進行宣傳,將呼倫貝爾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出來,形成更具吸引力的生態旅游形象。
3.4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生態旅游業需要持續發展,就需要應對游客不斷提高的期待值[10]。在旅游業中,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旅游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整體提高服務水平,讓游客從旅游中得到更好的體驗,才能夠使地方生態旅游產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因此,政府需要從從業人員素質培養入手,做好人員培訓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包括聘用、培訓、考核等,持證上崗,規范人才隊伍管理。此外,需要完善配套的人員激勵與保障機制,留住優秀人才,從而提高整體水平。
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樹立生態綠色發展理念,強調宏觀調控,強化公眾服務,落實監督管理,從而更加全面地履行職能,促進地方生態旅游加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伶俐.鄉村生態旅游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轉變[J].農業經濟,2016(3):47-48.
[2] 于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生態旅游發展中政府職能優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8.
[3] Nunkoo R.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rust in Local Govern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15(46):623-634.
[4] 王伊.揚州市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政府職能優化研究[D].揚州大學,2018.
[5] Jianbo He,Zhen Wang.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Economy[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15):1-4.
[6] 袁琴瑤.雅安生態旅游發展中的政府職能優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
[7] 孔榮.有效發揮基層政府職能積極開發鄉村旅游業[J].吉林農業,2015(20):56-57.
[8] 周譽.云和縣全域旅游發展中政府職能及其優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8.
[9] 葛義娥.淮安市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揚州大學,2017.
[10] 陳舒藝.上海市青浦區生態旅游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