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雄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為了引導孩子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美術課堂教學互動,需要進一步激發學生創新創造能力。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往往取決于創新思維訓練的方式。現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學校也逐漸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及現代素質教育觀念的影響,都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討的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思維創新的培養方法,主要從教學中學生這一主體的角度,對如何更有利地培育創新思維的策略加以研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 ?創新思維訓練? ?方式? ?策略
現代教育理念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有較大的思維創造空間。一般而言,學生能就學到的知識運用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思維訓練的最基本方式。美術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重在學生自我的評判,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限,但其想象的自由性更大,思維的活躍性也更強,尤其是在遇到新事物時所表現來的強烈好奇心。在經過老師悉心指導之后,很多孩子甚至能夠開發出特有的創造力天賦,更有可能找到適合填補自我思維的漏洞,從而慢慢地積累知識經驗,為創新思維的培育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1]。
一、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育的現實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美術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美術教育重點是以審美認知和審美體驗為目的,并伴隨著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的發展,更重要的一點在于這種“美”的追求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具有的思維空間更大,原因是低年級的孩子更期望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這增強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審美的“空白”空間越大,能填補的事物就越多,好比給一幅剛具基本輪廓的畫添加色彩一樣,無論其顏色怎樣拼接,但最終是為了表現完整的畫面。其現實意義在于,學生從繪畫中發現了色彩和圖案之美,并且思維的想象力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畫中的事物與現實又有一定區別,這就更增加了學生嘗試的動力。
(二)創新思維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思維習慣是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鍛煉,美術教育對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一是學生在觀察和欣賞美術作品時,有很大機會跳出現實世界對思想的束縛,低年級學生會感覺自己想象的空間在不斷被拉大,許多奇妙的想法一涌而出,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藝術世界,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慢慢將這種方式運用到其他學習科目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式。二是美術課堂還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可看作是孩子進行社會實踐的縮影,只有通過這種實踐性創造,才能讓學生從小養成愛好動手的習慣。三是思維模式從來都不是固定式,欣賞藝術的角度問題也有不同的答案,正如解決數學難題一樣,從另一個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握關鍵點,在思維訓練中積累經驗,這都受思維習慣的影響。
(三)培養創新型社會人才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從大的學習階段來劃分,小學教育是孩子步入學習的第二個階段,而從學習知識系統來看,學校在小學階段就以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教育學生,一方面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更好地進入下一階段,另一方面,學生不至于因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影響整個個體發展。但在現實教育中,學生并不都是全能型學習者,教育也不單單是為了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更加重要的是在學生學習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在將來成為社會頂尖型人才[2]。因此,創新思維的培育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小學階段中美術創新教育有必要以提高創新思維為目標。
二、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育策略淺析
(一)發揮課堂思維創新優勢
美術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重點,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目標性,教師制定的一系列教學目標,對集中提升孩子的創造思維有很大幫助。在一次二年級美術教學課堂上,老師以“我的自畫像”這一課題為著手點,讓學生在課堂交流合作中提高想象的活力。老師以同桌兩個人為一組,先讓學生互相觀察各自的面部特征,包括臉型、發型和穿著打扮,然后再討論,最后根據同桌的描述畫出屬于自己的肖像。在談論交流這一環節,很多同學都自我肖像的描述有深刻的記憶,而最終呈現在畫本上的自畫像也是各有特點。在這一創造性思維的開發中,學生故意美化和丑化自己都經過了思考和想象,創造出了不一樣的“自己”,課堂思維集中訓練的教學效果也得到充分體現。
(二)創設思維想象空間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世界的整體認識還不全面,自我主動意識還有待提升,通過創設鍛煉思維的活動場景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有助于學生在認識藝術作品時發揮想象空間[3]。例如,在學習《影子大王》這一課時,二年級的學生能夠憑借著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正確繪畫出影子的輪廓,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影子形象,讓同學思考燈光下的影子和太陽光下影子的大小變化,從而讓學生明白影子的產生與物體的大小、位置及光的照射之間的關系。在繪畫時,學生通過具體的場景思考物體的形象特征,把想象與實際聯系起來,創造出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影子”實物圖畫。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充分展開想象空間,看見一件事物作品,能夠聯想到繪畫時的物體立體感,藝術的體驗也不斷升華。
(三)正確評價學生想象世界
創造力的根基是想象,教師應該盡量讓學生去大膽想象,異想天開的思維有時能夠創造靈感,激發創新本能。例如,在三年級美術課《怪獸中的怪獸》中,需要運用大量的創新型思維,由于大部分學生對怪獸形象的了解僅來源于電視或者是文字圖片的描述,所以一提起怪獸,同學們的直觀感覺就是其外形丑陋、體型龐大、怪獸吃人等。有的男同學思維較活躍,在說自己心中怪獸的樣子時,對怪獸的性別特征很感興趣,老師在引導學生正確審美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孩子大膽思考,以此可以進一步探索怪獸的來源和生存環境。因此,學生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而不是僅僅限于現實生活[4]。
(四)多樣性的思維培育方式
現代教學的方式不再單單是老師講,學生聽,尤其是在美術課堂中,枯燥乏味的知識理論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思維創新也得不到培養。現代多媒體技術已基本運用到課堂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融合視、聽、讀、寫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天空》時,老師在PPT上展示各種各樣的圖片,并且還播放了一段草原上湛藍色天空的視頻,引發了學生激烈探討。天空的色彩在學生心目中留了深刻的記憶,這激發了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五)理解創新訓練的誤區
在實際的思維訓練中,老師過多注重結果評價可能會忽視孩子本身的創造能力,每個學生的個體行為特征也會影響到美術感悟。美術學習絕不是簡單的美術記憶,相比將看到的一幅圖畫刻在腦海深處,還不如瀏覽式的視覺體驗,因為美的藝術需要欣賞和感悟。如果學生只是大量用時間去機械地記憶美術知識和美術圖畫,那么思考和想象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思維創新的過程很重要,就如同解決一道數學難題的邏輯思維那樣,每一步的美術欣賞和感悟都可以使創造性思維層層遞進。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老師還有過度的依賴心理,模仿成人是孩子的天性所在,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的創新思維訓練,教師應該關愛學生的同時,更注重其學習的過程。
三、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中想象能力的培養只是教學目標的一小部分,學生能否真正具備創新思維還需不斷通過實踐來檢驗。美術的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注重學生個體思維的訓練,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藝術作品時,應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進而培養孩子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藝術的想象空間具有無限性,思維創新才具有更大的發揮余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再加以對生活的體驗,這種創新能力必將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于偉.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J].新課程(中),2017,(01).
[2]劉興林.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創新思維培養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9,(02).
[3]王燕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01).
[4]陳淑培.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9,(01).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第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