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田亮 奉光舉
【摘要】 目的 評價自體血回收技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60例前置胎盤剖宮產術患者, 術中均采用自體血回收, 觀察患者術前及術后的炎癥因子水平變化, 同時采用血栓彈力圖測定法對凝血功能進行評價。結果 患者術后1 d和術后7 d的白介素(IL)-6、IL-8、IL-10水平分別為(114.2±13.6)pg/ml、(0.74±0.02)ng/ml、(5.18±1.56)ng/ml與(109.8±11.5)pg/ml、(0.68±0.02)ng/ml、(4.28±1.22)ng/ml, 均高于麻醉前的(95.24±11.3)pg/ml、(0.34±0.01)ng/ml、(2.64±1.03)n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自體血回收技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有助于調節機體促炎-抗炎反應平衡, 對凝血功能影響較小, 安全性高, 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前置胎盤;剖宮產;自體血回收;炎癥因子;凝血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32
前置胎盤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兇險妊娠, 對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 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1]。目前針對前置胎盤主要是通過剖宮產術來終止妊娠, 但前置胎盤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大, 尤其是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 術中平均出血量為正常患者的11.2倍, 若不及時有效的對患者實施術中輸血則可能威脅生命[2]。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證實自體血回收再輸, 不僅安全性高, 且能夠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因此自體血回收技術在外科手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為進一步評價自體血回收技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 本文做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間收治的60例前置胎盤剖宮產術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前置胎盤診斷標準, 具有行剖宮產手術指征, 麻醉ASA分級Ⅰ~Ⅱ級, 所有患者術前心、肺、肝、腎及凝血功能均無異常。患者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28.3±3.5)歲;體重52~80 kg, 平均體重(65.3±5.0)kg。所有患者均簽署術中自體血回收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患者麻醉起效期間安裝HSG型血液回收機(北京京精公司), Cell Saver? 5+ 自體血回收系統(美國Haemonetics公司), 使用含4 ml的12500 U肝素的500 ml肝素生理鹽水預沖回收系統, 肝素生理鹽水量與吸入血液量之比為 1∶5, 回收洗滌后使用PXL8K型號的白細胞過濾器(AC-Q-400Haemonetics公司)進行過濾處理。術中注意保護傷口, 并減少羊水污染手術野。破膜后使用負壓吸引管吸凈羊水, 胎兒娩出后剝離胎盤, 用雙管在傷口周圍吸血, 防止羊水被吸入。將回收血液存儲于貯血罐中, 經多層過濾后, 在離心杯中進行洗滌、濃縮處理, 然后通過白細胞過濾器經過濾后回輸給患者。
1. 3 觀察指標 分別于麻醉前、術后1 d、術后7 d采外周靜脈血5 ml, 檢測IL-6、IL-8以及IL-10水平。同時采用血栓彈力圖測定手術前后凝血反應時間(R值)、血凝塊形成時間(K值)、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以及凝血指數(CI值), 對患者凝血功能進行評價。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炎癥因子水平 患者術后1 d和術后7 d的IL-6、IL-8、IL-10水平分別為(114.2±13.6)pg/ml、(0.74±0.02)ng/ml、(5.18±1.56)ng/ml與(109.8±11.5)pg/ml、(0.68±0.02)ng/ml、(4.28±1.22)ng/ml, 均高于麻醉前的(95.24±11.3)pg/ml、(0.34±0.01)ng/ml、(2.64±1.03)n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和術后7 d 的IL-6、IL-8、IL-10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凝血功能 患者手術前后的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產科手術出血仍然是圍產期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4], 目前我國應對產婦圍術期失血的常規治療方法依然是輸注異體血, 但異體血的輸注會導致產婦出現諸多并發癥, 加之近年來許多地區血液供應不足, 獻血條件不夠完善, 導致血液資源緊缺, 因此嚴重影響了產科手術的安全進行。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胎盤植入多表現為胎盤緊密粘連于子宮肌層表面, 胎盤從肌層剝離困難會導致剝離面、子宮下段及宮頸管出現大出血[5], 因此及時有效對患者進行輸血對于改善產婦預后, 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義。
異體血的輸注也會導致產婦出現許多并發癥, 而術中自體血回收是利用血液回收裝置收集患者手術失血, 然后通過抗凝、過濾、洗滌等操作將獲得的紅細胞回輸給患者, 目前該技術已在外科手術中廣泛應用。但產科由于分娩時間的不確定性、Rh陰性產婦免疫反應以及手術失血中混有羊水以及胎兒血液等其他雜質等問題[6, 7], 血液保護技術相對滯后, 回收血液的過濾技術操作相對困難。
本研究結果表明:自體血回收技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該技術是安全可行的, 有利于調節機體促炎-抗炎反應平衡, 血栓彈力圖測定結果表明患者手術前后凝血功能變化不大。自體血回收不僅可緩解血源緊缺的問題, 還能夠避免輸異體血所致的并發癥[8]。此外自體血回收經過洗滌過濾后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羊水、胎兒細胞數和組織因子、組胺等炎癥介質[9], 對于提高輸血效果, 確保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