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婷 李浩涵
摘 要:高校作為培養國家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最基礎的任務則是助其形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形成的關鍵之處便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高校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第一課”,也是尤為關鍵的“引路人”,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和滲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本文重點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及目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人們的思想政治道德作為國家政黨或團體組織的基礎,逐漸發展并形成一定的規律,對政黨內部、階級內部或是人民大眾團體中的成員進行約束或產生目的性、計劃性較強的影響,而這種規律泛指某種規范或是思想道德觀念。這種影響會使團體或政黨內成員按照某種規范進行范圍內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往往都是政黨、階級或大眾團體所需要的某種思想道德觀念的直接體現[1]。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高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和向社會輸入建設性人才的主窗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即正確的、積極的意識形態應用到實踐活動中,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當代大學生對于事情有一定的辨析度,并且擁有從根本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培育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營造出良好的大學校園環境;另一方面,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確了工作方向,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步伐。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艱苦奮斗精神教育,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所需的合格人才,而且也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抽象提煉、高度概括,把對社會主義價值本質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關系的價值反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價值的表現,是社會主義制度、理論與實踐的靈魂[2]。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煉和集中表達。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肩負著培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人才培養的重任,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要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高校作為培養國家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根本任務則是助其形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形成的關鍵之處便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高校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第一課”,也是尤為關鍵的一課,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和滲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教育優先發展的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關于教育的“首要問題”和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的重要論斷。他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為重視,其重中之重在于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根本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關鍵核心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影響,不僅改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還推動了高校培育人才目的的全面實現。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青年大學生成才的關鍵
在校大學生將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親身見證者和重要推動者,在大學生群體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大學生要擔負起建設祖國、貢獻社會、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在青年時代構建正確的價值認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大學生作為有知識、有追求的熱血青年,希望能在社會發展的潮流中探尋實現自己理想信念的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其中關鍵。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師德建設
高校教師的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部制定出臺的《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強調,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師德建設,遵循高校師德建設規律,著眼長遠,將高校師德建設全面推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
大學生正處于接受知識和新鮮事物的最佳階段,但并非所有的吸收都是正能量的。社會上諸多不和諧的因素導致很多大學生在面臨挫折和思考未來人生時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這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構成了極大威脅。擁有理想和有責任擔當的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贝髮W生應當自覺把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標尺,保持高度自覺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提高自身甄別真偽的能力,進而增強自身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為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服務,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經驗?!焙诵膬r值觀在個人層面指出了我們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每個個體提供了行為準則梗概,就其長遠的目標是促進單個個體的全面發展。我們堅持以核心價值觀來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理念高地,就是要實現對大學生思想理念和政治信仰等主觀世界的改造,從而實現對大學生客觀世界的改造,進而在改造大學生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大學生的主觀世界,使得大學生把改造自身的主觀世界和改造自身的客觀世界相結合,從而推動大學生實現個人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統一,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堅持注重實效的原則
培育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政治素養構成、價值取向發展是一項具有戰略價值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提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理念、思想信念以及政治信仰的方向與民族興盛和國家的振興有著直接關系,對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提出了我們每個公民必須堅持的準則。然而,為了實現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主體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有系統的認知,并將自己的深刻認知教授給大學生。
(三)堅持教學與育人相結合的原則
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這就需要高校教育主體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應當以培育人才作為根本,把培養人才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任務。高等學校辦學的目的既是為了培養學生成長,也是為了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資源。同時,高校也肩負著培育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構建正確政治理想信念的重任,注重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和德育情操養成。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正在高校學習知識文化和接受先進科學技術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養成,關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希望。嚴峻的政治形勢下,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不能把核心價值觀銘記心中,大學生就會在面臨各種西方思潮和文化價值觀的沖擊時會難辨真偽,迷失自我。因此,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尤為重要。
在高校教育方面,學校應當以培育人才作為根本,把培養人才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任務。高等學校辦學的目的既是為了培養學生成長,也是為了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資源。同時,高校也肩負著培育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構建正確政治理想信念的重任,注重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和德育情操養成。
在高校教師方面,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當嚴格遵守紀律,在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中不得傳播與黨和國家政策方針相違背的思想言論。因此,教育主體也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堅持政治覺悟提高無止境的信念,這就要求高校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能力的培訓。
在自身教育方面,大學生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道德理念的新高地,進行自身對思想理念和政治信仰等主觀世界的改造,并將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改造相結合,推動大學生實現個人發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統一。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創建多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臺
在當下,要把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理念相結合,不斷探究適合高校校情的校園文化構建路徑,推進優良的校風建設,這將會使高校的教風和學風都能受益。各高校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形成課堂教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臺。
在課堂教育方面,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停留在“思修、毛概、職業規劃”等基礎性課堂上,還應該在日常專業課、輔修課程等課堂中也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潛移默化地端正大學生的青年態度。
在社會實踐方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信念,多組織高校大學生開展社區走訪、進養老院等社會公益性活動,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及了解,還應多鼓勵學生自發性地去感知社會溫度,通過社會實踐的體驗,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
在校園文化方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灌輸下,多開展文化講座、社團活動、文藝晚會、演講比賽等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還應通過校園廣播、事跡輪播、人物宣傳等方式讓大學生深入體會先進人物的精神,增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信念和力量。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之路
為推進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教育主體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融入到大學生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科研與教學中始終要堅持把握正確的言傳身教方向、以身作則、以身垂范和秉持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
在課程模式方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優化課程體系,根據大學生的特點開發出符合大學自身特色的課程模式。不但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提高課程的效益和質量;還應加強優秀教材和精品課程的建設,支持每個高校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
在教學模式方面,應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師資體系,高校和教師應當探究核心價值觀和具體教學能密切融合的教學模式,鼓勵探討式、引導式、啟發式和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進而提高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方面,高校應當制定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教學大綱、具體講義、參考資料、實踐教案、實踐作業、實踐考核內容以及實踐評分標準等綜合性的、立體式的材料,進而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社會認知觀以及端正個人態度,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五、結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是辯證統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核和靈魂,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決定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既然是中國人民的夢,那就要依靠中國人民來實現,需要中華民族的人民共同的辛勤勞動和努力付出。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好比初升的太陽,代表著無限的朝氣與希望,作為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和“中國夢”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
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搖籃,其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也就不言而喻。通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大學生宣傳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他們的頭腦,并作為指導他們行動的準則,旨在把大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從而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這樣的人才資源作保障,就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呂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和實踐指導[J].好家長,2018(42).
[2]蘇國紅.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J].高校輔導員 學刊,2013(1):15-20.
[3]孟令玲.輔導員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