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直觀,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識點,提高教學質量。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要巧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生物課堂教學情境,優化生物實驗教學,整合微課突破教學形式,全面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實效性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學科,具有較強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生物知識點繁多,可謂是包羅萬象,涵蓋宏觀和微觀兩大層面。高中階段,生物學科的知識點難度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果采取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模式,將難以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巧妙地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有助于突破傳統教學“壁壘”,增強生物課堂教學的活力,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教師在教學中,結合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如Flash、Front-Page等,有助于不斷優化生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宏觀和微觀層面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質量。
一、 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所謂信息化教學,即教學信息化,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借助多媒體、互聯網等教學資源,促使教學的各個環節數字化、信息化發展,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具有極其鮮明的優勢。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誠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激發其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主動探索、主動學習,進而達到提高學習質量的目的。作為一線教師,筆者一直深刻認識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言的重要性,并積極改革創新,不斷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應用,具有直觀、動態、綜合性強等獨特的特點,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識的有效途徑。生動的教學視頻、豐富多彩的圖片的融入,讓學生對生物世界的認知更為直觀,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的欲望。例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筆者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文字、語言、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整合起來,借助精美的PPT、微課、flash等的融入,讓課堂教學因豐富而多彩,因生動而有趣。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生物進化的歷程”知識時,如果單純地給學生講解理論化的知識點,學生勢必會感到枯燥乏味,對知識的理解也不會深刻。而筆者在教學中,借助互聯網資源庫,下載了一些遠古生物的視頻、圖片等,引導學生借助直觀的圖片、視頻等一步步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直觀
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微觀、抽象的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如DNA分子結構的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通過“畫”的形式讓學生來理解,或者是用語言描述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相關內容,抽象的方式,學生理解起來勢必會感到生澀難懂。而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下,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展示有關DNA知識內容,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提高教學質量。又如,在高中生物“細胞器”的教學中,這部分知識點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讓學生對細胞器這部分知識點的理解更為深刻呢?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教師可以在課件中,直觀地展示細胞器的結構、功能等,學生可以結合文字描述以及圖片展示的方式,整體把握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這種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直觀的方式,是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同時這也是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的顯著優勢。
二、 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必然性
立足以上分析可見:高中生物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具有極其顯著的優勢。那么,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是否具有必然性呢?筆者認為:具有必然性。
一方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如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促使社會發展、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因其整合應用于教育的優勢而使得教育信息化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整合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能夠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可以巧妙地通過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化教學的整合,整合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不斷優化現代生物的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可以說: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促使生物課堂教學信息化發展。
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性,促使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以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為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目標,有效地打破了傳統“知識唯一”的教育格局,促使了教育的全方位發展。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信息化教學,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高中生物的教學,同時緩解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實踐活動中。由此可見,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是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需要。
綜合以上兩點可見: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三、 高中生物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一)整合信息技術,創設生物課堂教學情境
近年來,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具有較高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對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教學情境的創設,離不開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的支持。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整合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應當巧妙地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結合網絡資源優勢,將單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而有趣,進而達到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減數分裂》的部分知識點時,由于這部分知識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導致傳統的理論講解模式,學生難以有效地理解。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巧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互聯網資源庫,下載了有關減數分裂的動畫視頻,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筆者將動畫視頻與講解相結合,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有關減數分裂的知識點,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這種借助動畫視頻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相關知識點,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所在。
(二)整合信息技術,優化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學科,生物教學與實驗息息相關。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杜絕“背實驗”的現象出現,通過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而在生物教學中,并非所有實驗教師都能實際開展。一方面,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內容繁多,課時有限,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所有知識的講解,同時還要開展實驗,勢必會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一些實驗持續的時間較長,短時間之內難以完成,這就給教師的生物實驗的開展帶來了難度?;诖耍柚畔⒓夹g手段,創新高中生物的教學就顯得格外必要??梢哉f: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實驗是彌補傳統實驗不足的有效途徑。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生物實驗有兩種途徑:一是演示實驗,即將實驗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觀看;二是借助虛擬實驗空間開展實驗。而無論是何種方式,都只能作為傳統實驗的補充。例如,在高中生物“植物的組織培養”實驗中,由于植物的組織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方能完成,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巧妙地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將植物不同階段生長的圖片、視頻等整合起來,讓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更為直觀,提高教學質量。又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中,由于實驗相對微觀,針對這部分的實驗,教師也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演示功能,信息技術手段的演示和特寫功能,能夠讓實驗的效果更為直觀,是提高生物實驗質量的有效途徑。
(三)借助信息技術,整合微課開展教學
微課,即微型課程。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以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微課整合應用于教師的教學課堂,能夠有效地突破傳統的教學手段的限制,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以微課教學為支撐,提高教學質量。以微課為手段的生物教學,教師也可以構建“翻轉課堂”,即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借助教師的微課進行預習,把握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師生之間就可以結合某個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讓學生結合教師的微課視頻開展課前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強化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和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有效地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格局,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生物是學生高中生涯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當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創設教學情境,優化實驗教學,巧用微課創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形式,落實新課程改革對現代教育的相關要求,進而達到全面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翁巧菁.現代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反思[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6).
[2]錢兆華.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的初步探討[J].科學大眾,2010(3).
作者簡介:鄭志堅,廣東省中山市,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