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凡 徐雪禮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會上發生了很多影響大、互動深的重大事件,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思想、行為等產生深遠影響。高職院校在組織師生防疫、抗疫時,要充分挖掘戰“疫”中的育人素材,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強學生的心理免疫力。文章對戰“疫”期間高校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結合的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疫情期間;育人;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006-02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學校推遲開學,為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高校積極組織師資力量開展網課教學。在組織廣大師生防疫、抗疫的同時,高校應充分挖掘此次抗擊疫情期間涌現的生動、豐富的育人案例,凝練出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將弘揚中國抗疫精神,展示中國制度優勢,幫助學生樹立遠大職業理想等融入思政教育,重視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引領學生上好“社會課”。本文對戰“疫”期間高校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結合的路徑進行研究。
一、組織工作有力度、有深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疫情雖發生在寒假期間,但已影響到新學期的開學工作,高校應科學研判、準確把握、正確指揮、及時發聲,做到從思想上引領、心態上引導、行動上指導。
首先,學校應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出臺學校層面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專項督查組,將績效考核與防疫工作掛鉤,建立師生疫情信息填報系統,優化數據采集形式,讓摸排工作更精準。疫情當前,摸清師生情況是防控第一步,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一步,也是開學之后各項工作的基礎。要構建涵蓋教職工、學生各層面的疫情防控數據報送體系,充分運用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完成全校疫情防控數據的統計和報送工作,進一步提升疫情信息采集和數據管理能力。
其次,學校應通過微信公眾號等途徑為廣大學生、家長提供全方位防疫知識科普,及時傳遞學生返校相關工作安排。要告知師生、家長沉著冷靜、科學應對、積極防控,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疫情防控的要求和部署上來。特殊時期,學校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運用音頻、視頻等宣傳載體,深入挖掘網絡育人功能,讓思政教育更有實效。要讓班主任主動聯系學生,加強科普宣傳和政策解讀,確保學生思想穩定。
二、思政教育有基礎、有保障,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高校應統一思想,提高站位,精心部署,充分發揮思政教師的專業優勢。思政教師應從參與疫情防控的高度,認識特殊時期思政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定戰勝疫情信心,充分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功能。
面對疫情防控形勢和當下復雜的網絡輿論環境,學校要向學生傳遞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堅定信心,讓學生“清楚黨和政府正在做什么、還要做什么”,幫助他們逐漸消除焦慮、恐懼心理,能夠自覺做到不信謠、不傳謠,進而成為信心和決心的有效傳播者。同時,學校全體教職工均應堅決站在宣傳教育第一線,傳播抗“疫”過程中的正能量,切實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除了組織專業課、基礎文化課網絡教學工作之外,學校還應高度重視疫情期間的思政教育。特殊時期,要進一步鍛煉思政教師隊伍,以疫情期間涌現的典型案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進一步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在疫情結束之后能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生活中。
思政教師應緊跟形勢,在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瘟疫發展史、2003年抗擊非典、中外疫情防控工作比較等,科學分析當前疫情,結合國家應對疫情采取的重大舉措,以及疫情防治中涌現的感人事跡、生動故事,向學生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學生“四個自信”意識。要以醫護人員馳援疫區的“逆行”奉獻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學校網課平臺應推出“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小知識”“大學生心理健康”等公開課,積極進行疫情防控知識教育,提醒學生調整心態、正確防護,用心用行共抗疫情。學校應以宣傳部門和思政部為依托,著力打造思政微課平臺,及時推出音頻、視頻課程,以公眾號推送文章等手段,宣傳疫情防控科學知識、講述抗擊疫情一線感人故事,豐盈學生精神世界,引導他們學會擔當作為,堅定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三、班主任工作有情感、有品質,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班主任是學校防控疫情的重要力量,應針對開學時間延后、不得提前返校等注意事項,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按照國家要求做好個人防護,為戰勝疫情盡一份力。在摸排信息的同時,班主任要有針對性地做好每位學生的思想工作。
作為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學生,每天通過電話、短信、微信、QQ等形式及時與學生聯系,全面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并指導學生養成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實時統計學生假期行程安排,提醒他們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并通知學生按照教學計劃上好網課,完成作業。要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情況,關注官方動態及消息,及時向學生傳送準確信息。
在疫情面前,學生不僅面對來自病毒的挑戰,還面對自身心理的挑戰。班主任要加強思想引導,把教育引導、穩住人心的工作作為當前特殊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要全面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加強學生心理疏導和學習生活指導,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減少學生焦慮情緒。要讓學生認識到在疫情面前焦慮和恐懼是人之常情,適當的應激有助于保持警惕以更好地應對疫情。要幫助學生保持良好心態,穩定情緒,堅定信心。要指導學生合理查閱相關信息,不要無限制地接受負面消息,不傳遞恐慌,不要讓負面認知對自身進行心理暗示。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如何做好預防,了解自己能夠為抗擊疫情做些什么,用理性的態度面對外界復雜的信息。
要加強主題班會教育,結合本班實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防疫工作的銜接,融入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育人因素。要圍繞抗疫主題,開設心理應激與應對專題輔導講座,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疫情引起的情緒波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消除學生潛在的心理危機,增強學生的心理免疫力。要及時總結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提煉出來,在疫情緩解、學生返校之后長期保持下去,不斷提升班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
四、結語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激發了全民族凝心聚力、共克時艱的斗志,也將包括廣大師生在內的全國人民熔鑄成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在社會重大事件中傳播思政教育火種,是對當前社會熱點和痛點的解讀,更是引領學生勇做社會思考者、前行者和負重者的初心回歸。疫情期間,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做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使廣大學生能夠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丁敬耘,劉明波,朱艷.構建和完善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思考[J].心理輔導,2015(11).
[2]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Z].2020.
[3]武奇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強心理教育[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04).
[4]張勇志.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積極心理教育整合的思考[J].教育評論,2015(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構建‘思政課+課程思政大思政體系實踐案例研究”(課題編號:2018SJSZ79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樊凡(1984-),女,江蘇贛榆人,碩士,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徐雪禮(1968-),男,江蘇邳州人,高級講師,從事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War of "Epidemic"
Fan Fan, Xu Xueli
(Xuzhou Technical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151,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many important and interactiv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society,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psychology,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en organiz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event and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ully tap the educational materials in the war "epidemic",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enhanc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immun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ath of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war.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pidemic period; educ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