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模式,在如今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當中占據重要地位。文章從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引入,提出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對策: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做好組內分工;營造良好教學情境,順利導入小組合作;創新小組合作形式,發揮小組合作作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139-02
學生之間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每位學生又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如何讓學生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是每個任課教師都應該研究的課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給每位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在學習中展現自己的才華,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教師要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改革數學課堂的重要方法,讓學生擁有學習主動權,激勵學生大膽實踐與創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一、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被引入課堂,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第一,有助于數學教學中多邊互助效能的發揮。在一個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數學課堂上,每一位學生均可以得到參與和實踐的機會,都能夠對探究的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學生從其他同學的觀點中,掌握了多元化的學習技巧。在學生群體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密切的溝通合作關系,改變了過去單一化的課堂局面,形成多邊互助和多元對話的良好教育格局。第二,有助于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數學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要求教師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指導。要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在小組當中的角色定位,完成能力范圍之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第三,有助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發揮主體價值。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擔當著指導與啟發的責任,能夠讓學生在全程參與和發揮自主性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提升主人翁意識。第四,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初中數學教學的宗旨是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思考和解題,實現學以致用。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做到集思廣益,讓學生探究有效的解題路徑,共享智慧和才華,提高解題效率,完善知識體系。
二、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
1.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做好組內分工
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發揮學生在數學課堂的積極作用,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同時做好組內成員分工,強化小組學習的功能。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前,首先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進行綜合評定,確保各個小組內組員優勢互補,保障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各個小組的人數不能過多,通常可以控制在4人~6人,以免影響到學生的互動效率。在劃分了學習小組之后,接下來就是在小組內進行成員的合理分工。分工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是教師結合差異化的學習內容、學生特長與個性等對學生進行分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可以是小組成員自行民主協商,然后完成小組分工,讓每個成員的優勢發揮出來。在合理分工的過程中,需要正確認識小組長的角色,認識到組長是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教師的助手,將會關乎整個活動的成效。在組長選拔方面要非常慎重,要明確組長的任用條件和承擔的職責,通常可以利用個人自薦和組內表決相結合的方法選舉組長。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可以每隔一個學期進行一次組長調整。
2.營造良好教學情境,順利導入小組合作
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特征和興趣愛好等因素,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善于營造生動直觀和富有趣味性的學習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良好的教學情境是順利導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敲門磚,也是確保合作學習效果的一個關鍵點。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境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點,同時也要和小組合作溝通探討的內容相適應。這樣就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小組合作,解決相應的數學難題。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趣味性的童話故事情境,既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具體來說,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呈現童話故事:“在圓柱王國居住著高矮不一、胖瘦不一的圓柱,其中有一個身高0.4米、底面積是10平方米的圓柱,被大家稱作是圓柱胖子,受到大家嘲笑,圓柱胖子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開始變得愛美,想讓自己在體積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瘦下來,將自己的身高變成10米,誰可以幫助他實現愿望?”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在樂趣中獲取數學知識。
3.創新小組合作形式,發揮小組合作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直都備受關注,但是人們對于這一模式的認識不足,有人認為小組合作只是在課堂上解決數學難題,沒辦法將其拓展到其他教學環節。為避免這種誤區,教師要積極創新和拓展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打造多元化功能。其一,可以進行課前小組合作預習。課前合作預習能夠讓學生在課前就順利地把握課上要學習的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性質之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的分組學習當中研究平行線,發現生活當中的平行線,為課上學習打下基礎。其二,可以進行課后小組合作練習。小組成員可結合課上所學內容與學習任務,在課后練習當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多樣化難題。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夠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和相互促進當中突破高難度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三,可以進行課內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教學“濃度”問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一個綜合題讓學生在小組內解答:要在濃度是20%的200克鹽水當中加入多少克鹽,才能夠變成濃度30%的鹽水?教師讓學生在組內探究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然后對不同的方案進行對比,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備受矚目的一種課程改革新范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意義重大。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科學劃分學習小組,營造良好教學情境,創新小組合作形式,使教學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曹少瑜.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7(18).
[2]黃萬里.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策略[J].教育觀察,2019(18).
[3]徐麗華.論小組合作模式下的高效數學課堂打造[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7).
[4]田艷華.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內蒙古教育,2018(10).
作者簡介:魏琳瑛(1975-),女,甘肅隴西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