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任務太重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在減負增效的原則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認識到減負增效教學原則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優勢,努力在教學實踐中優化課堂結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開闊學生眼界。
關鍵詞:語文教學;減負增效;學習興趣;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133-02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學生各方面的基礎知識都需要學習,他們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大,因此在當前教學環境下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進行減負增效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主動改革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個性為出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
一、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意義
(1)有利于點燃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的動力就是興趣,教師實施減負增效措施可以讓學生不再被題海淹沒,也能讓學生有足夠的精力以及時間培養興趣愛好。這樣,學生就會主動配合并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對開發智力以及發揮學習潛能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培養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的人文學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課堂激活,增強教學效能,也是取得理想教學成果的教學方式之一。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對學生來說有重要意義,有利于讓他們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身心都得到放松,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與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相比效果和效率都要好很多。(3)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實施減負增效措施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感知語文知識,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內心。基于此,學生才會主動進行實踐,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實踐能力。(4)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教師通常側重于培養學生知識掌握能力與應試能力,但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運用減負增效的原則,主動改變學校教育以提高升學率為主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因材施教,確保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方法
減負增效強調通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下面結合語文教學經驗來分析減負增效的方法。(1)調整教學方案,有效優化課堂結構。在實施減負增效方案時,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以及設計者,也可以說是實行減負增效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因此,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地位,主動接受新知識和新觀念,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為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奠定良好基礎。實施減負增效要求教師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與學生平等地進行對話,讓學生擁有平等的發言權,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以教學《驚弓之鳥》為例,筆者從學生們的不同特點出發,綜合考慮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開展針對性課堂教學。首先讓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查閱資料,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接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對這個成語的理解。之后,讓一些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構建情境,如此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2)授之以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雖然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比較勤奮,但是學習的效果總是不理想。這在很大程度上跟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很大的關聯。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防止學生漫無目的地學習,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教授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加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比如,預習環節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且學過新知識之后教師也會要求學生課后復習。但是對于部分學生來說,預習以及復習通常都是毫無目的地進行,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預習什么、復習什么,不清楚如何高效預習以及復習。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預習就是簡單地看一遍文章,復習就是做練習。這些理解都是不全面的、不準確的。為此,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也應教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如此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比如在閱讀文章時,學生要學會動筆勾畫以及標注,將重點段落、詞句等作重點標記;要采取邊讀邊思考、反復斟酌重點詞語以及句子的方式,在勾畫、標注、思考等環節中調動多個感官,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當學生們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后,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也能減輕一定的心理壓力,實現預期的減負增效目標。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幫助學生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以自身的學習水平為基礎科學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此外,針對很多學生背誦效率不高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分散法、聯想法以及復述法進行記憶,以取得良好的減負增效效果。(3)拓展延伸教學,有效開闊學生眼界。就語文教學來看,教師教學的依據就是教材,如果教師僅按照教材內容給學生講解,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語文學科綜合性比較強,加上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等特點,教師需要結合課內課外知識進行拓展教學,突破教材的局限,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教學《望天門山》這首詩為例,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并未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引導學生查閱作者的其他寫景詩歌,比如結合《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體會李白詩歌的特點,理解李白詩歌體現出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出的雄奇高遠的意境。可見,減負增效并不是縮減教學內容,而是按照教學需要適當地延伸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的思路更寬,思維更活躍,學習興趣更濃,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真正目的。
總之,在減負增效的原則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減負增效教學原則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優勢,努力在教學實踐中優化課堂結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拓展教學以開闊學生眼界,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杜曉艷.減負增效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9(37).
[2]李德和.論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教育現代化,2018(34).
[3]楊建東.淺談語文教學減負措施的落實[J].基礎教育研究,2014(20).
作者簡介:謝雪萍(1976-),男,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