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蓓蓓
【摘 要】 文言文的教學雖然沒有固定模式,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所謂的精講精練,而是應該根據學情,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喜歡文言文。
【關鍵詞】 文言文教學? 拆分式教學?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文言文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載體,所以文言文教學必然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事實上現代生活中人們離文言文越來越遠。因為生活中大家交流時不會再說文言文,也不會用文言來寫作,所以文言文工具性的特點越來越弱化,對很多學生來說,要不是考試需要,恐怕這輩子都很少能碰文言文。正因為缺少文言文的語言實踐環境,加之職業學校的學生本身語文基礎較差,所以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有畏難情緒,表現出興趣缺缺。針對這種實際狀況,筆者在文言文教學中,通過調整教學策略,達到了相對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老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脫離學生實際水平,背離學生學習興趣,一切皆是空談。所以選取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非常重要。學習之初,可以選取一些敘事性文章,這類文章的特點是文辭相對淺顯,故事性較強,人物形象較為生動鮮明,人物對話比較精彩傳神, 還有人物心理刻畫也比較細致,故而比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史記》中選取一些這類文章,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此外也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小散文,例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沈復的《閑情記趣》等;也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古代游記散文, 如蘇軾的《石鐘山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中記敘的見聞, 描繪的美景展開想象,通過提升學生的體悟度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后,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閱讀一些政論性文章,這些文章可能沒有記敘文生動精彩,文句可能也要相對艱澀難懂一些,但是他們論證過程邏輯性強,有豐富的哲學性和思辨性。這類文章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激發他們對社會對生活的思考。例如《過秦論》《六國論》《察今》等。
二、教師要選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在文言文教學中切忌滿堂灌式的精講精練,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觀能動性。
1. 指導學生朗讀,可以在不求甚解的基礎上,熟悉文言文的朗讀節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之美。說到不求甚解,有人會感覺是個貶義詞,但事實上,同學們在最初拿到一篇文言文時,可以不求甚解,不用過分地摳字詞句,因為那種拆分式的閱讀往往會耗去你本來就不多的學習熱情。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謂是道出了其中的妙處,同時也道出了朗讀對于理解文章內容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指導學生讀對字詞和停頓一定是文言文教學的第一步。文言文中大多是單音詞而且還有很多省略的詞,所以學生朗讀時,難免覺得艱澀。朗讀的最初可以由老師領讀,或依據視頻資料進行跟讀,通過不斷地跟讀與模仿,掌握文章正確的停頓方法,而在多次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古文的韻律之美,也讓他們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 挑一些簡單有趣的文章讓學生自讀,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完成一些字詞句的積累。在過去的文言文教學中,我們常常習慣一個詞、一個句細細地講,再做題目練習鞏固,這樣的結果常常把一篇優美暢達的文章弄得味同嚼蠟,試想我們在進行現代文教學時誰會一個詞一個句地拆分式教學呢?這樣的所謂精講精練的結果就是只有一個結果,教師費盡心力,而學生依然所得甚少。所以教師指導學生自讀非常重要,指導學生自讀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先指導學生借助書本注釋對文章大意有一個整體把握,大致了解文章寫作內容和表達情感。第二步再精讀文章,對一些難解的字詞句進行思考、討論、梳理、總結、消化和吸收,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至始至終,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和點撥。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在自讀自研基礎上學到的內容,要比通過老師精講細練印象深刻得多,文言知識積累得也更加扎實牢固。
3. 指導學生選取一些角色豐富,情節生動的文章進行課本劇改寫和表演,進一步增加學生文言文學習的全員參與度。在現代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有讓學生進行課本劇改編和表演的教學實踐活動,在文言文教學中其實也可以嘗試。筆者曾經組織學生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鴻門宴》《鄒忌諷齊王納諫》等幾篇文章進行過嘗試,劇本的打磨過程雖然漫長而艱辛,但學生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忱,而為了呈現良好的表演效果,一些平時學習不怎么上心的學生,竟然把大段的文言臺詞背誦了下來,演出效果非常好。而同學們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完成了文言文字詞的積累和背誦這兩大任務。
4. 鼓勵學生進行一些拓展性的學習,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篇文章除了作者表達的基本的內容和思想以外,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比如古代的禮儀、服飾文化、生活方式、官吏制度、民俗特點、倫理制度等等。現在網絡上信息庫那么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某一個專題搜集資料,然后展開探討,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對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
總之,文言文的教學雖然沒有固定模式, 但教師應該根據學情,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喜歡上文言文,而喜歡正是學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