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富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都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我國的整體素質,而小學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是教育部門首要關注的目標。數學作為比較日常且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或者日常生活都是有利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運用科學化的方法進行相應問題的提問。本文將主要以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為主要話題,對有關內容進行相應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提問;有效性
根據新課標不斷更新設定,教師要將課程要求及時體現在課堂上,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素養,可以在教學中靈活改變方案去教授不同課標背景下的學生們。新課標要求將學生的學習感受放在第一位,重點培養學生學習樂趣的同時養成學生今后數學道路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以及注重教學方式,將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作為重點教學目標。老師可以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進行改革,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方面進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1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程中開展提問的實際意義
過去的教學方式屬于填壓式教學,將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雖然學生的感受很重要,但教學的目的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學習新的知識和鍛煉新的能力,在課堂上采用提問的教學方式就可以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可以烘托課堂緊張的氣氛,使每位同學不得不時刻認真聽講,讓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在數學課堂中開展提問的活動,會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同時提問也是對學生理解程度的反饋,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進行思考,及時找到自己的疑惑之處并得到彌補,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以前相比得到提高。讓學生在小學時期培養積極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
2在小學中高年級課堂上開展提問的活動的具體措施
2.1對提問的問題進行科學化的設計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識,讓學生對考學內容掌握的更扎實,從而有效緩解學生的壓力。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老師需要對提問的問題進行設計,一方面要符合學生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突出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在傳統的課堂中很多老師提問都比較的隨意,講到了什么知識就隨意順著提問,沒事課前做好充分的提問準備,很多老師在課堂提問時,問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像“對嗎”、“行嗎”,學生通過聽老師的語氣就可以判斷出對錯,這種問題的提問無法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浪費了課堂的時間。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反應進行設計,針對該問題,學生回答出來或者是回答不上來老師應該怎么做,這些都是要老師進行相應的設計。在針對不同的人進行提問時,老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設計問題的難度。比如在學習圓柱這一方面的內容時,如果提問的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薄弱,那么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在圓柱的結構中有哪幾個部分組成?這是這一章節最基本的知識;如果提問的學生數學知識比較好的話,那么老師可以提問圓柱所展開的幾個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對圓柱有著更加深刻得認識,從而更好的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2.2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
傳統的數學課堂中,老師會經常提問學習比較積極的學生,而對一些學習行為墮落的學生提問次數很少。這種教學違背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所以老師要積極改正自己的這一教學思想,帶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學生年紀還小都還可以彌補,教師要保持絕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思想觀念。老師絕不要對學生戴有色眼鏡,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那么設計相應的問題時,老師要提出基礎性問題,保證每一位學生只要跟上教師的思路認真聽講,就一定可以回答上來的難度,以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另外,對于問題無法回答上來的學生來說,老師不要進行苛責,要采用一定的話語進行鼓勵,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數學成績上實現突破。
比如在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知識時,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圓的周長的運算,一般只要知道了半徑利用相應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圓的周長,可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向全體學生提問如何計算一個圓的周長。老師通過學生們的反應也可以掌握課堂的教學效果,在之后的講課時可以有所側重。針對一些掌握不錯的學生來說,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問一些圓的其它特性,給出了圓的周長,如何計算圓的面積,以此激發這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3在課堂提問時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相結合
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那么在設計相應的提問環節時也可以結合相應的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比如在學習圓柱,圓錐這一方面的知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性,在學習這節課知識之前可以開展相應的實踐內容,需要提前準備一根木棒,一個長方形和三角形的硬紙,還需要準備膠棒。每一名學生都需要提前做好材料的準備,每一名學生都要積極地參與進來,將一個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兩只手拿著木棒的另一端進行快速的轉動,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向大家提問,大家看一下得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形狀?這樣每一個學生就會對圓柱的基本形狀有一個把握,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該形狀的基本特征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那么同理在圓錐知識的學習之前也可以進行類似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可以更好地認識到某一個物體的基本特性。同時,老師在實踐的學習過程中,漸漸地引入一些知識的內容,在一節課結束之后,老師可以問學生,這個圓柱體的表面積應該怎么計算呢?仔細觀察實驗時所運用的長方形硬紙,它和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有哪些聯系呢?假如我給出來這個長方形硬紙的長是5cm和寬是3CM,那么你們會計算出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嗎?將這些問題的提出作為一節課的結束,可以很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于下節數學課的期待。如果一些學生在課下思考出圓柱表面積的算法,那么這部分的學習會在他的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之后的數學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從而也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4課堂有計劃性提問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大多以課本的內容為主題,教師應該提前確定目標,制定計劃,讓學生在較為基礎的課本知識中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通過提前備課,制定教學計劃,不脫離課本,教師才能在上課期間進行高質量提問。
舉個例子來說,在進行“分數除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產生互動,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一重要的知識點。但是,教師要注重提問內容,要涉及分數除法的計算過程,不能脫離教材重點。
事實上,最關鍵的一點,教師上課之前,備課時就應準備好提問的要點及內容,明白提問的意義,在正式上課期間,對學生拋出問題,解答問題,從而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更深刻地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重點。通過提問等的課堂互動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也防止他們神游天外,以便于深度開發教學內容,讓學生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學習“折線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講述統計圖的繪圖過程,應該在教學期間,選取適當的切入點,比如統計圖的概念和意義,以此引出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以在上課期間提問學生統計圖的意義,在學生的答案中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這樣的教學方式,優于直接講述的傳統教學方式。在適當時候,也能根據提問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延伸式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其他類型的統計圖。
2.5根據學生年級,深化學習內容,發掘潛力
現如今的小學教育長達六年,在我國的教育行業中時時間段最長的。小學生隨著低年級升入高年級的過程中,身體與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每一個學生的變化程度和時間并不相同。所以,如何正確教育這些正在成長的學生,這對于小學高年級的教師們無疑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在備課期間,教師要根據自己班級的學習程度及接受能力正確確定目標,制定計劃,準備問題。經過分析,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大多數正在培養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所以老師在進行課堂內上課期間,不能忽視學生的感受,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通過提問等方式經常性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他們對課堂學習的專注度,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等方式,勾起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百利而無一害。
舉例來說,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設計包裝箱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課期間可以通過提問學生進行現場制作長方體或正方體,或者使用動態視頻教學,讓學生對這一章節的立體圖形產生更加深刻、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讓學生有了清晰的求解思路,增強了學生的立體感,也為學生高中學習立體幾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傳統板書教學不能帶來的。在教師提問過程中,也可以當場趁熱打鐵,了解學生的問題并解決問題,以免學生在課下忽視問題,囫圇吞棗地學習該章節。
2.6老師要對課堂的提問進行總結
課堂的提問是教學環節的一部分,需要老師做好相應的反思,反思一下設計該問題的目的是否達到了?該問題的設計對學生自身成績的提升是否有幫助?對于整體的教學效率是否有所提升?這些方面都是需要老師進行認真反思的,設計相應的課堂提問,使得整個課堂連貫性更加強烈,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達到了開展課堂教學的目的。老師在對每一節課堂提問的環節進行相應的反思之后,可以充分的認識到自己教學所存在的不足,從而幫助老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另外,通過提問時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掌握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狀況,這對老師安排下節課的學習內容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要側重地講一些學生在上節課所不理解的知識,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方面的提升。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中高年級的學習中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十分有效地加大學生的參與度,從而向更高層次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做好課堂提問的課前準備,在上課之前做好提問問題的設計。同時提問要具有科學性,不能盲目地進行提問,為學生順利打好學習基礎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劉芳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策略[J];數學研究;2018(06)
[2]王愛國,劉英;教師在課堂提問中主導作用的體現策略[J];河北教育;2016(05)
[3]李烈烈;試論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J];素質教育論壇;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