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比較研究

2020-05-11 12:19:37唐鳴朱可心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1期

唐鳴 朱可心

摘要:本文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對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進行了較為全面、細致的比較。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形式方面的問題包括修訂時間、體例結構、條文數量等;內容方面的問題包括總則、選舉工作機構、選民登記或參加選舉的村民登記、候選人提名產生和無候選人選舉、選舉投票、罷免、職務自行終止或終止、辭職和補選等。從比較中了解整體的情況,看出各自的特色,發現存在的問題,可以為進一步的研究找尋線索,為完善村委會選舉法規提供參考。

關鍵詞:村委會組織法;選舉辦法;比較法

中圖分類號:D03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01-0011-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下簡稱《村委會組織法》)第15條規定:“具體選舉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對《村委會組織法》的修訂①之后,截至2019年9月27日,全國31個省份均修訂了各自的村委會選舉辦法,或修訂了包含村委會選舉辦法的村委會組織法實施辦法。

一、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形式比較

(一)修訂時間

在2010年10月28日《村委會組織法》修訂之后,最早修訂選舉辦法的是廣東,廣東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完成了對選舉辦法的修訂。接著是山東、陜西、湖北、江西、安徽、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這9個省份均在一年內完成了對選舉辦法的修訂。兩年內完成的有天津、福建、西藏、浙江、寧夏、重慶、遼寧、貴州、北京、吉林等10個省份,三年內完成的有云南、甘肅、湖南、廣西等4個省份,四年內完成的有青海、上海、新疆等3個省份,五年內完成的為海南1個省份,六年內完成的為四川1個省份,七年內完成的為黑龍江1個省份,九年內完成的為江蘇1個省份。

從全國情況看,兩年內完成選舉辦法修改的有20個省份,完成實施辦法修改的只有14個省份;半數以上省份(陜西、內蒙古、河南、河北、福建、西藏、浙江、遼寧、貴州、北京、吉林、云南、甘肅、湖南、廣西、四川)選舉辦法與實施辦法是同時修訂的;余下的絕大多數省份(廣東、山東、湖北、江西、安徽、山西、天津、寧夏、重慶、青海、上海、新疆、黑龍江)是先修訂選舉辦法,后修訂實施辦法②;只有海南、江蘇2個省份是先修訂實施辦法,后修訂選舉辦法。這說明在大多數省份的立法者看來,選舉辦法的修訂較實施辦法的修訂或者是同樣重要,或者是更具有急迫性。

(二)體例結構

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總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沒有單獨的村委會選舉辦法,而是將村委會選舉辦法的內容包括在村委會組織法實施辦法之中,內蒙古、河南、西藏即是如此。內蒙古實施辦法“村民委員會的選舉”一章中共有5節:第一節為選舉工作機構,第二節為參加選舉嘎查村民的登記,第三節為候選人的產生,第四節為選舉程序,第五節為選舉無效、當選無效的確認和處理,第六節為罷免、辭職和補選。西藏實施辦法在“村民委員會的選舉”一章下未再分節。河南實施辦法把村委會選舉辦法的內容規定為2章:村民選舉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選舉;二是用條文式的形式規定村委會選舉辦法,采取這種形式的有福建、甘肅、上海;三是用章節式的形式規定村委會選舉辦法,除上述6個省份外,其他省份皆屬此類④。撇開實施辦法包括選舉辦法的情況不談,各省已修訂的選舉辦法采用章節式形式的比例,相比較已修訂的實施辦法采用章節式形式的比例,要高許多,選舉辦法為25︰3,實施辦法為17︰10。這說明在大多數省份的立法者看來,選舉辦法更適宜或更應當采取章節式的形式。甘肅實施辦法和選舉辦法皆采取了條文式,這不奇怪。福建、上海實施辦法采取了章節式的形式,選舉辦法卻采取了條文式的形式,則較為特別。

采取章節式的選舉辦法,設8章的是大多數,包括安徽、北京、廣東、廣西、海南、河北、黑龍江、湖北、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陜西、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慶、江蘇等21個省份;設9章的有2個省份:吉林、山西;設7章和設6章的分別有1個省份:貴州、湖南。全部都設“總則”為第一章。第二章的標題,除遼寧、山東為“選舉機構”,四川為“選舉工作機構及職責”外,其他省份(安徽、北京、廣東、廣西、海南、河北、黑龍江、湖北、江西、寧夏、青海、陜西、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慶、吉林、山西、貴州、湖南、江蘇)皆為“選舉工作機構”。多數(15個省份:安徽、貴州、湖南、河北、黑龍江、湖南、遼寧、青海、山西、陜西、天津、新疆、云南、浙江、江蘇)以“選民登記”為第三章的標題,少數(10個省份)以“參加選舉村民的登記”(北京、廣東、寧夏、山東)或“參加選舉的村民登記”(廣西、湖北、吉林、江西、四川、重慶)為第三章的標題。以“候選人的產生”(安徽、北京、河北、黑龍江、江西、遼寧、山東、陜西、四川、云南、江蘇),或“候選人產生”(廣西、新疆),或“候選人的提出”(貴州),或“提名候選人”(海南、吉林、青海),或“候選人”(湖南),或“候選人和自薦人的產生”(浙江)為章的標題的有19個省份;在章的標題中未出現“候選人”的字樣,而以“選舉方式”(廣東、湖北、寧夏、山西、天津、重慶)為章的標題的有6個省份。安徽、廣東、廣西、貴州、黑龍江、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西、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慶、江蘇以“選舉程序”為章的標題,陜西以“選舉程序和辦法”為章的標題,北京、河北、湖南以“投票選舉”為章的標題,海南以“正式選舉”為章的標題,湖北以“投票與當選”為章的標題,吉林以“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為章的標題,山東以“選舉方式、方法和當選”為章的標題。各省份全部都有“罷免和補選”章,只是各省份的標題不盡相同,天津為“罷免和補選”,安徽、北京、貴州、河北、湖南、陜西、浙江為“罷免、辭職和(或與)補選”,廣東、黑龍江、遼寧、青海、山東、山西、四川、云南、江蘇為“罷免、辭職、職務(自行)終止與(或和)補選”,寧夏、重慶為“罷免、職務(自行)終止、辭職和(或與)補選”,吉林為“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罷免、職務終止、辭職和補選”,廣西、湖北為“辭職、職務(自行)終止、罷免與補選”,海南為“職務終止、罷免、辭職與補選”,江西為“辭職、罷免、職務終止和補選”,新疆為“職務自行終止、辭職、罷免和補選”。除湖南外,都有“法律責任”章(廣東、廣西、貴州、海南、黑龍江、湖北、江西、寧夏、青海、陜西、四川、新疆、云南、浙江、重慶),或“監督管理”章(安徽、北京、河北、山東、天津),或“監督與處罰”章(遼寧),或“對違反本辦法行為的處理”章(吉林),或“違反處理”章(山西),或“保障和監督”章(江蘇)。吉林、山西較之大多數省份多設1章,是因為多設了1個“推選村民代表”或“村民代表的推選”章。除貴州、湖南外,都設有“附則”章。

(三)條文數量

2010年修訂后的《村委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章,共有10條、1547字。各省份據此修訂的選舉辦法,除西藏外,無論條數還是字數,都大大超過了《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當然,與各省實施辦法的情況一樣,也是條文數量有多有少,全文字數各不相同。

全部已修訂的選舉辦法(包括西藏、內蒙古、河南實施辦法中的選舉辦法條文),條文數量相加,總數為1372條,平均為44條;如果不算西藏、內蒙古、河南實施辦法中的選舉辦法條文,28個省份的選舉辦法條文數量相加,總數為1292條,平均為46條;都比已修訂的實施辦法的平均條數(38條)要多。各省自己比較,選舉辦法條文數多于實施辦法條文數的有湖南、貴州、遼寧、河北、甘肅、天津、江西、寧夏、新疆、吉林、北京、海南、廣西、云南、重慶、四川、青海、廣東、陜西、江蘇,選舉辦法條文數少于實施辦法條文數的有安徽、福建、上海、浙江、山東、湖北。前者是多數,后者為少數。

各省選舉辦法,如果把實施辦法包括選舉辦法的情況考慮在內,那么條文數最少的是西藏,只有5條;如果僅單純計算選舉辦法法規的條文數量,那么條文最少的是貴州,為30條;條文數最多的為山西,59條。單純計算選舉辦法法規的條文數量,分段統計,條文數量30—39之間的有5個,40—49之間的有11個,50—59之間的有12個。

全部已修訂的選舉辦法(包括西藏、內蒙古、河南實施辦法中的選舉辦法字數),全文字數相加,總數為196451字,平均為6337字;如果不算西藏、內蒙古、河南實施辦法中的選舉辦法字數,28個省份的選舉辦法字數相加,總數為184419,平均為6586字;都比已修訂的實施辦法的平均字數(5929字)要多。各省自己比較,選舉辦法字數多于實施辦法字數的有湖南、甘肅、遼寧、天津、河北、寧夏、新疆、北京、貴州、江西、吉林、青海、浙江、海南、重慶、江蘇,選舉辦法字數少于實施辦法字數的有安徽、云南、福建、四川、陜西、廣西、山東、上海、湖北、廣東。也是前者是多數,后者為少數。

比較各省選舉辦法,如果把實施辦法包括選舉辦法的情況考慮在內,那么字數最少的是西藏,不到1000字,只有963字;字數最多的是重慶,字數過萬,為10008字;如果僅單純計算選舉辦法法規的字數,那么字數最少的是湖南,為3403字。單純計算選舉辦法法規的字數,分段統計,3000多字的有1個,4000多字的有2個,5000多字的有6個,6000多字的有9個,7000多字的有6個,8000多字的有2個,9000多字的有一個,10000多字的有1個。

二、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內容比較

(一)總則

各省選舉辦法的總則,一般都包括立法目的、選舉原則、村委會組成、村委會成員產生、組織實施、經費保障等內容,其中有差異的規定主要表現在村委會名額的確定方式、村委會選舉經費的解決、村委會成員之間的任職回避、村委會提前或者延期換屆等問題上。

村委會名額的確定方式。《村委會組織法》規定了村委會人數的范圍,“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未規定如何確定村委會的具體名額。各省選舉辦法在此問題上規定的確定方式,大體可以分為五種:一是由村民選舉委員會確定(安徽);二是由村民會議確定(河南);三是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北京、福建、黑龍江、遼寧、青海、山東、山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重慶、江蘇);四是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提出方案或意見,報鄉鎮政府批準或確定(甘肅、廣東、河北);五是由鄉鎮政府提出建議,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⑦(貴州、湖北、吉林、內蒙古、寧夏、湖南)。⑧

村委會選舉經費的解決。《村委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公益事業所需的經費,由村民會議通過籌資籌勞解決;經費確有困難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給予適當支持”。《村委會組織法》未明確村委會辦理本村公共事務所需經費如何解決。《村委會組織法》還規定“村民委員會協助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開展工作”,“人民政府對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開展工作應當提供必要的條件;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委托村民委員會開展工作需要經費的,由委托部門承擔”。法律明確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包括村委會協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所需的經費由政府承擔,但即便把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算在村莊公共事務的范圍內,村莊公共事務顯然不限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村民自治活動(村委會選舉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即是不屬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村莊公共事務。因此,《村委會組織法》未明確村委會辦理本村公共事務所需經費如何解決,也就未明確村委會選舉經費如何解決。對此問題,少數省份選舉辦法與《村委會組織法》一樣未作規定,遼寧、西藏、四川⑨即是如此;多數省份選舉辦法雖然作了規定,但規定各有不同。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政府承擔;另一類為本村承擔,政府補助。政府承擔有三種情況:一是各級政府(甘肅⑩);二是縣級以上政府(湖南、內蒙古{11});三是縣鄉兩級政府(重慶{12})。本村承擔有三種表述:一是由本村解決、負擔、承擔或在村級收入、經費中列支(安徽、北京、河南、黑龍江、青海、浙江、河南、湖北、江西);二是由村集體經濟收益解決或在村集體經濟收益中列支(廣東、廣西、海南、寧夏、山東、陜西、新疆、云南、江蘇);三是在村辦公經費或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或村集體管理費中列支(河北、山西、吉林、天津)。政府補助有不同的層級:一是鄉級政府(安徽、北京、上海、吉林、天津);二是鄉級以上政府(海南、陜西);三是縣鄉兩級政府(福建、廣東、河北、黑龍江、湖北{13}、江西、寧夏、山西、浙江、江蘇);四是縣級政府(河南、青海、新疆);五是縣級以上政府(云南);六是各級政府或未明確政府層級(貴州、廣西、山東{14})。此外,安徽、北京、廣西、海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天津、新疆、云南、江蘇等省份規定政府補助以本村承擔有困難、有不足或本村沒有集體經濟收益為前提,福建、廣東、貴州、河北、江西、浙江等省份則未設這樣的前提規定。廣東、廣西、黑龍江、湖北、吉林、寧夏、新疆等省份規定不得將選舉經費攤派給村民或者選舉經費不得向村民攤派,其他省份則未對此作明確規定。

村委會成員之間的任職回避。《村委會組織法》未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的任職回避,云南、西藏、天津、遼寧、安徽、湖南、河北、江西、福建、貴州、北京、廣西等12個省份也沒有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的任職回避;19個省份(比較而言為多數省份)規定了村委會成員之間的任職回避。重慶、四川、青海、內蒙古、黑龍江、海南、甘肅、陜西{15}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不得有近親屬關系;浙江、新疆、寧夏、吉林、河南、廣東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不得有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關系;上海、山西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不得有夫妻、直系親屬關系;山東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不得有夫妻、直系血親、兄弟姐妹關系;湖北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不得有夫妻、父母子女關系;江蘇規定村委會成員之間應當實行任職回避制度,應當回避的親屬關系由村具體選舉辦法規定。重慶、浙江、新疆、四川、山東、青海、內蒙古、吉林、湖北、黑龍江、河南、海南、廣東、甘肅、江蘇等省份均規定,投票選出的村委會成員之間如有本省選舉辦法或本村具體選舉辦法設定的應當回避的親屬關系的,只保留其中職務最高的一人的職務;職務相同,只保留得票最多的一人的職務。浙江、四川等省份還規定,如果職務相同且得票數相等,應當繼續組織投票,以得票多的當選。此外,山東規定,因回避導致當選人數不足應選人數的,按照獲得過半數選票多少的順序依次遞補;沒有獲得過半數選票的,應當就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青海規定,第一次投票后,因任職回避導致當選人數不足的,按獲得過半數選票多少的順序依次遞補。另行選舉后,因任職回避導致當選人數不足的,按獲得選票多少的順序依次遞補,但所得票數不得少于已投選票總數的三分之一。

村委會提前或者延期換屆。《村委會組織法》規定:村委會“屆滿應當及時舉行換屆選舉”。法律并未對何謂“及時”作明確、嚴格的限定,也未對能否提前或者延期換屆選舉作明確、嚴格的規定。大多數省份選舉辦法與《村委會組織法》相同,只有少數省份選舉辦法涉及到此問題。天津的規定為村委會“屆滿后應當在三個月內舉行換屆選舉”,四川的規定為“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后,應當按照縣級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小組確定的日期進行換屆選舉”,山東的規定為“村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時間由省人民政府統一規定”,河南的規定為“村民委員會選舉應當在省人民政府統一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江蘇規定“提前或者延期一般不得超過一年”,甘肅、寧夏規定“提前或者延期選舉的時間不超過六個月”,四川規定“提前或者延期換屆選舉不得超過三個月”,山東、天津規定“延期的時間不得超過六個月”。甘肅、新疆、天津、四川、山東、寧夏、廣東、廣西、湖北、江蘇均規定,提前或者延期換屆選舉由縣級政府批準;湖北、廣西還規定,縣級行政區域內所有村委會提前或者延期換屆選舉的,縣級政府應當報請省級政府批準。

(二)選舉工作機構

除遼寧、山東選舉辦法以“選舉機構”作為章節的名稱外,其他所有省份選舉辦法都不使用“選舉機構”的名稱,而是使用“選舉工作機構”的名稱;除遼寧選舉辦法中的“選舉機構”、云南選舉辦法中的“選舉工作機構”只規定了村民選舉委員會之外,其他所有省份選舉辦法所說的選舉機構或選舉工作機構,都既包括政府成立的選舉機構或選舉工作機構,也包括村民成立的選舉機構或選舉工作機構。

關于政府成立的選舉工作機構的規定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層級的問題。安徽、福建、甘肅、廣東、湖北、湖南、江西、寧夏、青海、山西、陜西、江蘇{16}規定縣、鄉兩級設立選舉工作機構,廣西、海南、吉林{17}、上海、天津規定市(區)、縣、鄉三級設立選舉工作機構,北京、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四川、新疆、浙江、重慶規定從省(自治區、直轄市)到市(區)、縣、鄉各級都設立選舉工作機構;二是名稱的問題。安徽、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天津、新疆規定的是選舉工作領導機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寧夏、青海、陜西、四川、浙江、重慶、江蘇規定的是選舉工作指導機構;北京規定的是市、區、縣級為負責選舉工作的機構,鄉級為選舉工作指導機構,上海規定的是區、縣級為選舉工作領導機構,鄉級為選舉工作指導機構{18};三是職責的問題。河南、湖南、遼寧、云南未規定政府成立的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北京、廣東、山東只是對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作了具體的規定,其他省份則是各自對不同層級的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作了不加區分的同樣的規定。不同層級的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固然有大體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盡一致的地方,作不加區分的同樣的規定,不僅未能突出不同層級的選舉工作機構工作的側重點,而且容易流于大概,但若要具體,又有可能產生偏差和不妥或導致職責不清。如廣東規定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之一是“指導、協助村民委員會完成工作移交”,這當然很好,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廣西不加區分地將“指導、協助村民委員會完成工作移交”列為各級選舉工作機構的主要職責之一,顯然就不是十分妥當,市、縣兩級選舉工作機構事實上是不可能直接協助村委會完成工作移交的。又如福建規定縣、鄉兩級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之一是“確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日”,青海規定縣、鄉兩級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之一是“制作參選證、選票、委托投票證及各類選舉文書”,至少從法規字面的規定上我們無法判斷“確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日”和“制作參選證、選票、委托投票證及各類選舉文書”,到底是縣級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還是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的職責,抑或是縣、鄉兩級選舉工作機構共同的職責;如是縣、鄉兩級選舉工作機構共同的職責,到底這兩級機構又如何共同履行職責。{19}

村民成立的選舉工作機構即村民選舉委員會。《村委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和委員組成,由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被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選結果依次遞補,也可以另行推選。”在《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的基礎上,各省選舉辦法對村民選舉委員會的人員組成、職責任務、履職期限等作了具體規定。(1)人員組成。有規定五至七人組成的(福建、甘肅、貴州、吉林、江西、寧夏、山西、重慶),有規定五至九人組成的(北京、海南、河北、黑龍江、內蒙古、青海、山東、陜西、天津、新疆),有規定七至九人組成的(廣西、河南、遼寧、上海、四川、浙江),有規定五至十一人組成的(湖北、湖南、云南),也有規定七至十一人組成的(安徽、廣東),還有規定由七、九或十一人組成的(江蘇)。約半數省份明確規定了單數組成(安徽、廣西、海南、黑龍江、湖南、吉林、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天津、新疆、云南、江蘇)。具體名額規定由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確定的有安徽,由村民代表會議確定的有福建,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確定的有廣東、河北、湖北、云南、浙江。海南、河北、湖北、湖南、陜西、新疆、江蘇等省份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有婦女成員,海南還規定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吉林、江蘇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之間不得有近親屬關系,天津規定夫妻、直系血親、兄弟姐妹,不得同時擔任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職務。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湖北、寧夏、新疆、云南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設副主任職位,海南規定設副主任二人,云南規定設副主任一至二名。(2)推選產生。甘肅、廣西、貴州、海南、河南、湖北、吉林、云南、新疆、內蒙古、江西、青海、山西、海南規定由上屆或換屆前的村委會主持或召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吉林、青海、山西、云南規定上屆村委會不能主持的,由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確定人員或主持者主持;海南規定村委會逾期不召開的,由鄉級選舉工作機構主持召開。陜西規定由鄉級選舉工作機構或者村委會召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黑龍江、江蘇規定由村黨組織,寧夏規定由村黨組織或者鄉級選舉工作機構,天津規定由村黨組織必要時也可以由鄉級選舉工作機構,召開、召集或主持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山東、四川、天津、河南、江蘇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主任由其成員推選產生,廣東、重慶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的分工可以通過內部協商或者投票決定。(3)職務自行終止。一些省份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在選舉期間無故或者擅自或者無正當理由(內蒙古)兩次(黑龍江、湖北、寧夏、廣西、江蘇)或者三次(福建、廣東、重慶)不參加村民選舉委員會會議的,其職務自行終止。海南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在選舉期間被判處刑罰的或者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其職務自行終止。寧夏、重慶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自薦參選村委會成員或者登記報名參與村委會成員競選的,其職務自行終止。江西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如是正式候選人的配偶、直系親屬,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浙江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自薦競選村委會職務的,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村委會成員候選人或者自薦競職的選民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擔任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的,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連續兩次不參加會議或者參加會議但不參加表決,可以視為自動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4)職責任務。對于村民選舉委員會的職責,除山東未作概括規定,福建用一句話作概括規定之外,其他各省均用列舉分條的形式作了規定:海南規定了5條,甘肅、河南規定了8條,廣東、湖南、云南規定了9條,安徽、貴州、遼寧、寧夏、山西規定了10條,北京、吉林、江西、青海、陜西、上海、天津、江蘇規定了11條,廣西、河北、湖北、內蒙古、四川規定了12條,黑龍江、新疆、浙江、重慶規定了13條。這其中的不同,詳略之別自不待言,內容差異顯而易見。如浙江、江蘇將“選舉工作方案”與“具體選舉辦法”區分開來,而其他省份均未作這一區分;多數省份(重慶、云南、天津、四川、上海、陜西、山西、寧夏、遼寧、黑龍江、河南、海南、貴州、廣西、廣東、甘肅、安徽、江蘇)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擬訂的選舉工作方案或具體選舉辦法必須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方為有效,但也有些省份(浙江、新疆、青海、內蒙古、江西、吉林、湖南、湖北、河北、北京)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可以徑直制定選舉工作方案。再如廣西、黑龍江、重慶把組織推選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列為村民選舉委員會的職責,其他省份則未作這一規定。{20}又如陜西、浙江、新疆規定印制選票是村民選舉委員會的職責,廣東、湖北、內蒙古、江蘇規定準備選票是村民選舉委員會的職責;青海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既不需要印制選票,也不需要準備選票,只要負責領取選票。最后是履職期限。多數省份(安徽、北京、河北、吉林、江西、寧夏、青海、上海、新疆、云南、浙江、江蘇)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履行職責,從組成之日起至完成村委會工作交接之日止;也有些省份(廣西、黑龍江、陜西、重慶)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履行職責,自推選產生之日起至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完成工作移交時止;還有的省份(貴州、天津)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行使職權從組成之日起,至新一屆村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時止;還有的省份(湖北、遼寧)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的任期從推選產生之日起至本屆村委會選舉工作結束時止。

(三)選民登記或參加選舉的村民登記

2010年修訂通過的《村委會組織法》未使用“選民”的概念,而使用的是“參加選舉的村民”的概念,立法者的主觀意圖很可能是希望將縣鄉人大代表選舉與村委會選舉作一明確的區分,將參加縣鄉人大選舉的人稱為“選民”,對參加村委會選舉的人則稱為“參加選舉的村民”。相應地,《村委會組織法》不提“登記選民”,只說“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但立法者的這一想法即便在參與立法的人員那里也沒有得到完全相同的理解、心領神會的認識和不折不扣的貫徹,這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法司、民政部政策法規司、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編著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學習讀本》混用“選民”的概念與“參加選舉的村民”的概念,并多處多次使用“選民名單”、“選民登記”便可以看出{21}。因此,也就無怪乎各省選舉辦法在這一問題上的規定,有所謂“選民登記”與“參加選舉的村民登記”的不同。不過此不同,同在村委會選舉的語境中只是用語的不同,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沒有實際更沒有實質的差異。

《村委會組織法》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這里有一個計算年齡的時間節點和證件依據的問題。關于時間節點,大多數省份(北京、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慶、江蘇)規定“村民的年齡計算到選舉日為止”或者“計算年齡的時間,以選舉日為準”或者“計算村民年齡的截止時間為本村的選舉日”或者“參加選舉村民的年齡計算以正式選舉日為截止日期”,按此規定,在本村選舉日之前以及本村選舉日當天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只要未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就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兩個省份(甘肅、江西)的規定較為寬松:“村民年齡的計算從出生年月起至選舉年月止。”據此規定,雖然日子未到,只要月份到了,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便就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一個省份(安徽)規定較為偏緊:只有“在選舉日前已滿十八周歲的村民”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關于證件依據,大多數省份(安徽、福建、廣西、貴州、海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西、內蒙古、寧夏、青海、山西、四川、新疆、云南、浙江、重慶、江蘇)規定“計算村民的年齡以身份證為依據;無身份證的,以戶籍登記為依據。”有三個省份(河北、遼寧、天津)規定“村民的年齡以身份證或者戶籍登記為準。”有兩個省份(甘肅、上海)規定村民的出生年月或出生日期以戶籍登記為依據。

《村委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選舉前,應當對下列人員進行登記,列入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1)戶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2)戶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參加選舉的村民;(3)戶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請參加選舉,并且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公民。”以此規定為基礎,一些省份對登記參加村委會選舉的人員對象作了擴大或者縮限的規定。在擴大方面,有五種情況:一是戶籍不在本村,也未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但在本村村級組織中任職或工作或者在本村從事村務工作一年以上,本人申請參加選舉,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人員(甘肅、江西、浙江、重慶、青海);二是戶籍不在本村,未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也未在本村村級組織中任職或工作或者在本村從事村務工作一年以上,但系農村需要、自愿到農村工作和生活,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經本人申請并經本村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參加選舉的各種人才(包括從機關選派到村任職人員、從其他村交流任職人員、大學生村官、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者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前離崗或者退休人員等)(安徽、海南、河南、吉林、新疆);三是本人戶籍不在本村,其配偶戶籍在本村,結婚后居住在本村,申請在本村參加村委會選舉,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的村民(山西、上海);四是戶籍不在本村,也可能不在本村居住,但對本村集體經濟依法享有權益,本人申請參加本村村委會選舉,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的原村民(上海);五是原為本村農業戶籍,現已轉為非農業戶籍,但仍在本村居住或者工作,并且未參加居委會選舉,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人員(北京)。在縮限方面,也有五種情況:一是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選舉權利的(安徽、甘肅、廣東、海南、河北、湖南、吉林、遼寧、寧夏、青海、陜西、四川、云南、重慶),癡呆人員或因智力殘疾等原因無法行使選舉權利的(河北、青海、寧夏、重慶);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北京);或者不能準確表達自己意志的(黑龍江);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法行使選舉權利的(新疆),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不列入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22};二是本人表示(黑龍江、湖北、江蘇)或者明確表示(甘肅、湖南、青海)或者書面表示(貴州、新疆)或者書面明確表示(廣東、吉林、寧夏、重慶)或者以信函、郵件、短信等方式明確表示(云南)不參加選舉的,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不列入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三是登記期間不在本村居住,村民選舉委員會依法告知后,在規定的期限內{23}不答復或未表示參加選舉的,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不列入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廣東、貴州、海南、湖北、寧夏、青海、云南);四是登記期間不在本村居住,經公告、電話、信函、電子信息等方式(北京、黑龍江、新疆、重慶、四川、江蘇)或者通過其共同生活的親屬確認(湖南)無法與本人取得聯系的,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不列入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五是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不能回村參加投票選舉,又未委托他人代為投票的(福建);或者村民外出,村民選舉委員會聯系后本人在選舉日未能回村參加選舉的,又沒有書面委托他人代為投票的(四川);或者外出兩年以上的村民,在選舉日二十日前未參加選舉登記,又未書面委托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代其行使選舉權的(河北),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可以不計算在本屆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總數內。{24}

《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應當在選舉日的二十日前由村民選舉委員會公布。對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有異議的,應當自名單公布之日起五日內向村民選舉委員會申訴,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三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并公布處理結果。”一些省份對不服村民選舉委員會處理決定的進一步處理程序作了規定,有兩種不同的申訴途徑:一是向村民選舉委員會申訴(江西),二是向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申訴(廣東、黑龍江、吉林、寧夏、重慶)。進而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向村民選舉委員會申訴,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江西規定:“村民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前提交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二是向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申訴,由鄉級選舉工作機構協調村民選舉委員會處理。黑龍江規定:“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應當在三日內向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機構提出書面申訴,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機構應當在三日內協調村民選舉委員會處理。”三是向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申訴,由鄉級選舉工作機構作出處理決定。廣東規定:“村民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告知書之日起三日內向鄉、民族鄉、鎮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小組申訴,該指導小組應當在選舉日七日前作出決定,書面答復申訴人,并告知該村村民選舉委員會。”吉林規定:“村民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處理結果公布之日起三日內向鄉、民族鄉、鎮的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小組申訴。鄉、民族鄉、鎮的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小組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兩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寧夏規定:“村民對村民選舉委員會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村民選舉委員會公布處理結果之日起五日內向鄉、鎮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指導小組申訴,鄉、鎮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指導小組應當在三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書面答復申訴人,并告知該村民選舉委員會。”重慶規定:“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應當自收到決定之日三日內向鄉、民族鄉、鎮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機構提出書面申訴,鄉、民族鄉、鎮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三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書面答復申訴人,并告知村民選舉委員會。”對鄉級選舉工作機構的處理決定仍舊不服怎么辦,有一個省份(重慶)對此作出了規定:“對處理決定仍不服的,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前提交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除上述規定之外,一些省份還對選民登記的時間和方式作了具體規定。其一,選民登記日應當確定在選舉日的二十五日前,選民登記工作應當在五日內完成(福建)。其二,選民登記可以采取以戶口簿為依據進行登記的方式(山西),也可以采取選民到選民登記處登記與選舉工作人員上門登記相結合的方式(山西、云南)。其三,選舉前,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對上一屆選民名單進行審核。對死亡、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從選民名單上除名。對新滿十八周歲的、戶口新遷入本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被剝奪政治權利期滿后恢復政治權利的村民,應當予以登記(天津、四川)。其四,采取選民到選民登記處登記與選舉工作人員上門登記相結合的方式的,不在本村居住的選民,可以委托其他選民進行登記(山西、云南)。其五,采取選民到選民登記處登記與選舉工作人員上門登記相結合的方式的,不在本村居住的選民,通過公告或者告知其親屬等方式通知后,不在規定期限內登記或者委托其他選民登記的,視為放棄選舉權,不計入選民人數(山西)。

(四)候選人提名產生和無候選人選舉

在2010年《村委會組織法》修改討論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一次審議稿和二次審議稿均有這樣一個條款:村委會“候選人的資格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對此,我們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表達了反對的意見:從當時省級村委會選舉法規的規定情況看,對村委會成員候選人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從積極的肯定的方面規定資格條件。總括起來,這些條件包括: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遵守和貫徹執行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帶頭履行村民義務,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清正廉潔,辦事公道;勤奮敬業,工作認真負責,熱心為村民服務;作風民主、正派,熟悉村情,能夠聯系廣大村民,有群眾威信;身體健康,年富力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組織、管理及辦事能力,懂經濟,能完成國家任務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不搞宗族派性,不搞封建迷信活動,等等。另一類是從消極的否定的方面規定資格條件。這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直接規定什么樣的人不得被提名為村委會成員候選人。如黑龍江省規定: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的,三年內不得被提名為村委會成員候選人;二是規定村委會成員出現了什么情況,其職務自行解除或終止。如黑龍江省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其職務自行終止:(1)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2)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的;(3)連續三個月不履行或不能履行職務的。”重慶市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職務自行終止:(1)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2)被依法勞動教養的;(3)違反計劃生育的;……。”天津、吉林、山東、湖北、內蒙古、河北、浙江、貴州、江蘇、西藏、廣東、黑龍江、安徽、陜西、江西、海南、湖南、云南、河南等省、市、自治區規定:村委會成員在任期內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勞動教養的,其職務自行解除或終止。這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是間接地規定了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限制性資格條件。我們認為,村委會組織法不必和不應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資格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因為,第一,現行法和修訂草案均已規定村委會選舉的“具體選舉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村委會選舉的具體選舉辦法,從邏輯上講是能夠包括,從實際上講是許多已經包括候選人資格條件的規定的,沒有必要在規定村委會選舉的“具體選舉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的同時,規定“候選人的資格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第二,如果說省級法規是從積極的肯定的方面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資格條件,那么修訂草案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內容(修訂草案第15條“村民提名候選人,應當從全體村民利益出發,推薦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熱心公益的村民為候選人”),在此基礎上要省級法規再添加一些什么規定,實屬多余。第三,如果說是從消極的否定的方面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資格條件,那么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行其是恐怕不太妥當,會造成同樣的條件在不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遭遇截然不同地對待的情況發生,倒不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村委會組織法中作統一規定更為合理。雖然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有各種各樣的差異,但就農村的情況來看,許多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部不同地方的差異并不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差異小。如果因為有了差異就要分別立法,那么只有一縣一法、一鄉一法,甚至一村一法了。就村委會候選人資格條件而言,如果一個省級單位可以規定判處刑罰的村民不得被提名為村委會成員候選人,那么其他的省級單位為什么不可以作同樣的規定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又有何充足的理由一定要在此問題上作不同的規定呢?第四,更進一步地講,無論是從積極的肯定的方面,還是從消極的否定的方面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資格條件,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律關于“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規定的適用,而對法律規定適用的限制最好(或只能)由法律自身作出,而不是(或不能)交給法規作出。所以,將村委會成員候選人資格條件授權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是不適當的。

在2010年《村委會組織法》修改的醞釀討論過程中,修訂草案中還曾經另有這樣一個條款:“候選人在提名時獲得半數以上本屆選民提名的,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自動當選。”當時我們提出應當深入研究、慎重考慮:根據觀察、調查了解的情況,現在村委會選舉中的賄選大多發生在候選人提名之時,由于法律法規對候選人提名沒有嚴格的程序規范,因此財物與提名票的交易往往很容易進行。而在正式選舉之時,由于秘密寫票、無記名投票的規定,使得賄選目的的得逞遇到了技術障礙,一般選民完全可以拿了某人的錢但又不投此人的票。所以,候選人提名程序亟待規范;如果要規定候選人在提名時獲得半數以上本屆選民提名便自動當選,就更應當對候選人提名作嚴格的程序規范。建議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候選人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集選民集會,選民個人秘密填寫候選人提名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產生。”“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提名日的三日以前將提名的時間、地點告之本村全體選民。提名時,設立秘密寫票處和公開投票箱。”“提名村民委員會候選人應當按職務提名,每一選民提出的候選人數不得超過應選人數,否則該提名無效。”“統計村民委員會候選人提名票,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集中進行,當場公布。”

2010年通過修改的《村委會組織法》未將修訂草案上述曾有的條款寫進去,其關于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規定為:“選舉村民委員會,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村民提名候選人,應當從全體村民利益出發,推薦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熱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為候選人。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于應選名額。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組織候選人與村民見面,由候選人介紹履行職責的設想,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各省選舉辦法在此基礎上對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提名和產生程序以及相關的一些問題作了規定。

提出候選人建議。這是《村委會組織法》和除江蘇以外的各省都沒有、唯有江蘇才有的特別規定;“鄉鎮黨委、村黨組織可以根據村具體選舉辦法規定的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任職條件,提出候選人建議并公布。”當然,按照江蘇的規定,候選人建議既不是候選人的提名,也不能取代候選人提名,村委會成員正式候選人的產生或確定,仍然要通過提名程序。

提名形式。大體上有兩種規定的情況,一種是明確規定了以會議的形式提名,另一種是未明確規定以會議的形式提名。明確規定了以會議形式提名的有:安徽、北京、甘肅、廣東、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江西、遼寧、內蒙古、寧夏、陜西、天津、新疆、重慶。這中間又有一些具體細節規定的不同。安徽、甘肅、廣東、河南、湖北、寧夏、陜西、重慶規定既可以召集全村過半數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提名的形式提名,也可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集過半數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提名的形式提名。河北、新疆規定可以由村民選舉委員會召集超過本村過半數的選民參加投票,也可以由各村民小組分別召集超過本組三分之二的選民參加投票。北京、江西、遼寧、內蒙古、海南、天津未明確規定村民小組會議的提名形式,北京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組織召開候選人提名會議,投票產生候選人。提名會議應當有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參加。”江西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由村民選舉委員會集中召集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填寫提名票產生。”遼寧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通過村民選舉委員會召集選民集中填寫提名票的方式產生。”內蒙古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由村民選舉委員會組織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直接提名,通過預選產生,預選時應當召集過半數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投票。海南規定以選民大會的形式提名,人數較多或者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村,選民大會可以分片召開。天津規定提名村委會成員候選人應當召開選民會議公開進行。未明確規定以會議形式提名的有:福建、青海、廣西、貴州、黑龍江、湖南、吉林、山東、上海、四川、西藏、云南、浙江。這些省份基本上沿用了《村委會組織法》的表述:“選舉村民委員會,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不過在文字上略有差異,在內容上也不盡相同:福建、四川、西藏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以單獨或者聯合的方式直接提名;青海規定“提名可以采取個人提名、聯合提名的方式進行”;云南規定“提名可以采取單獨、聯名或者自我提名的方式進行”;湖南規定“具體提名方式由本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辦法確定”;浙江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正式候選人按下列方式產生:(1)由過半數選民參加投票提名的,按得票多少直接確定正式候選人;(2)由選民提名初步候選人的,經過半數選民參加投票預選,按得票多少確定正式候選人”。

差額數目。這里所謂的差額數目,是村委會選舉中正式候選人與應選人數之間的差額。新疆、吉林、江蘇重復了《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于應選名額。山東規定經預選確定的候選人名額,應當多于應選名額二至三人。湖北、湖南規定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候選人數應當分別比應選名額至少多一人。北京、安徽規定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候選人數應分別比應選人數多一至二人。貴州、河南、江西、內蒙古、寧夏、陜西、天津、云南、重慶規定主任、副主任的候選人應當比應選人數多一人,委員的候選人人數應當比應選人數多一至二人。福建、甘肅、廣東、廣西、海南、黑龍江、遼寧、青海、上海、四川、浙江規定村委會主任、副主任的正式候選人人數應當分別比應選名額多一人,委員的正式候選人人數應當比應選名額多一至三人。

候選人的資格條件。{25} 有這樣幾種規定情形:一是未作規定(包括不重復《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甘肅、湖南、上海、云南等即是如此;二是僅從積極的肯定的方面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資格條件。具體又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的是文字上完全重復《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廣西、河南、江西、遼寧、山東、山西、陜西、四川、浙江、江蘇等即是如此。有的是意思與《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相同,只在文字上作了一定的變化,包括安徽、貴州、河北、寧夏、山西、湖北、福建等,如安徽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具備下列條件:(1)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2)廉潔奉公,公道正派,熱心為村民服務;(3)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能帶領村民共同致富;(4)身體健康,能勝任工作。”還有的是在《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內容,如青海、內蒙古增加了“維護民族團結”;西藏增加了“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新疆增加了“政治堅定,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反對民族分裂、反對暴力恐怖、反對宗教極端和非法宗教活動”;廣東、重慶增加了“具有初中以上學歷”;黑龍江增加了“一般應當具有初中以上學歷”{26};三是在從積極的肯定的方面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資格條件外,另從消極的否定的方面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資格條件。如北京規定:“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18條規定情形的,不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前款規定以外的嚴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客觀上不能履行村民委員會成員職責的村民,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不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海南規定:選舉日前三年內沒有被判處刑罰,或者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選舉日前三年內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法律、法規超計劃生育;現任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成員在選前審計中未發現存在嚴重違法違紀問題;現任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成員在任期三年內,年度考核或者民主評議沒有兩次被評為不稱職。此外,浙江規定:村委會換屆選舉時,省村委會選舉工作指導機構可以提出候選人的具體條件和審查程序,村選舉辦法應當明確候選人的具體條件和審查程序;江西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具體資格條件,可以由縣(市、區)和鄉、民族鄉、鎮村委會選舉工作指導小組提出指導意見,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根據本村情況討論確定;安徽、內蒙古規定:對候選人的具體要求或其他要求,村民會議可以根據本村情況在選舉辦法或選舉方案中作出規定:山西、天津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以及村民委員會的工作需要,可以擬訂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具體條件,提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

正式候選人的確定。如果提名候選人人數多于規定的正式候選人人數,就有一個如何確定正式候選人的問題。多數省份(北京、安徽、甘肅、廣東、海南、河北、河南、湖北、吉林、江西、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西、上海、天津、新疆、云南、重慶、江蘇)規定按照提名多少的順序確定正式候選人。有些省份(福建、廣西、黑龍江、山東、陜西)規定通過預選確定正式候選人。這中間,陜西規定預選應當召集村民會議;廣西規定預選應當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福建規定預選可以召開全體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或者每戶派一名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的代表參加的預選大會,也可以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有的省份(四川)規定既可以通過預選確定正式候選人,也可以將所有的提名候選人都列為正式候選人:“決定不預選或者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的人數符合規定差額數的,被提名的候選人即為正式候選人”。還有的省份規定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確定正式候選人,如湖南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根據提名情況、候選人條件和差額數確定候選人名單;貴州規定經充分醞釀、討論、協商,由村民選舉委員會根據較多數選民的意見,確定正式候選人。

候選人與村民見面。《村委會組織法》未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可以進行競選活動或者競爭性選舉活動,只是規定了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組織候選人與村民見面,由候選人介紹履行職責的設想,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除少數省份(貴州、吉林、江西、遼寧、青海、山西、西藏、浙江)外,大多數省份都重復規定了《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的內容,并且其中的大多數省份在《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的基礎上或多或少添加了一些內容。添加“向村民介紹候選人情況”的有北京、福建、廣西、海南、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寧夏、天津,添加“選舉前或正式選舉前或投票選舉前”的有山東、海南、黑龍江、陜西、四川,添加“選舉日前”的有北京、福建、廣東、上海、新疆,添加“在指定的場所”的有甘肅、廣東、云南、重慶,添加“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有河北、山東、重慶、黑龍江,添加“不得詆毀他人”或“不得對其他候選人進行人身攻擊”或“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的有河北、云南、重慶、黑龍江,添加“不得承諾拒絕協助鄉鎮人民政府依法開展工作”的有山東,添加“以書面的形式”或“文稿應送村民選舉委員會備案”的有湖北、黑龍江,添加“禁止候選人或者候選人指使的人私下拉票”的有海南。另外,黑龍江規定:禁止候選人及他人使用金錢、有價證券、實物或者提供各種消費活動拉選票,指使他人賄賂村民或者選舉工作人員,許諾當選后為投票人謀求不正當利益,以及可能影響選舉結果的其他賄選行為。江蘇規定:候選人及其他有關人員不得使用金錢、有價證券、實物或者提供各種消費活動拉票,指使他人賄賂村民或者選舉工作人員,許諾當選后為特定投票人謀取利益,有可能影響選舉結果的其他拉票賄選行為。海南、黑龍江、山西、天津、重慶的規定中有“競選”的字眼。

無候選人選舉。盡管在《村委會組織法》中找不到直接的依據,但仍然有部分省份(廣東、海南、黑龍江、湖北、吉林、內蒙古、寧夏、陜西、天津、浙江、重慶、江蘇)規定了可以采取無候選人或者不提名候選人的選舉方式。這里面有些省份設置了采取無候選人選舉方式的前提條件:湖北的規定是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采取無候選人的選舉方式,陜西的規定是經過三分之二以上的選民同意可以采取無候選人的選舉方式,黑龍江、寧夏、重慶的規定是經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可以采取無候選人的選舉方式,內蒙古的規定是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申請鄉鎮政府同意也可以采取無候選人的選舉方式,江蘇的規定是村民沒有提名候選人的,村民選舉委員會可以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召開選民大會直接投票選舉。有些省份對村民的自薦參選作了規定:廣東、湖北、吉林、內蒙古、寧夏、重慶規定:有意愿參選村委會成員的村民,應當向村民選舉委員會書面提出參選意愿或提交自薦材料,村民選舉委員會對有參選意愿的村民或自薦人進行資格審查后,公布參選人或自薦人名單。天津、浙江亦有類似的規定,不過使用的概念不盡相同,天津用的是“選民競選”,浙江用的是“選民自薦競職”,并且沒有“資格審查”的文字表達。此外,廣東、湖北、內蒙古、寧夏、重慶明文規定:采取無候選人選舉方式的,在選舉日直接進行投票選舉。

(五)選舉投票

《村委會組織法》關于選舉投票的規定較為概括,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在《村委會組織法》的基礎上作了更加具體或彌補細節的規定。

選舉大會、投票站和流動票箱。{27} 大多數省份(北京、福建、甘肅、廣西、貴州、海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西、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慶、江蘇)規定,應當召開選舉大會或者設立選舉會場或中心會場進行投票選舉。這中間,除寧夏未規定可以另設投票站外,其他省份都規定了在人數較多、居住分散的村,對于距離選舉中心會場較遠的村民可以設立分會場或投票站供村民投票選舉。有幾個省份(安徽、廣東、河北、湖南)規定,既可以選舉大會的形式進行投票選舉,也可以投票站的形式進行投票選舉。安徽、河北的規定基本一致:一般應召開選舉大會集中投票,也可以設中心投票站和若干個投票分站,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在規定的時間內到指定的投票站投票。廣東、湖南的規定大體相同:可以采取召開選舉大會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設立投票站的方式。河北、吉林、寧夏、山東、上海、四川、云南、重慶等省份沒有規定可以使用流動票箱,其他規定可以設立流動票箱的省份,對流動票箱的使用也規定了盡管不盡相同的一些限制條件:必須通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必須報鄉鎮村委會換屆選舉指導小組批準,只有老、弱、病、殘不能到現場投票的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才能通過流動票箱投票等。

秘密寫票與代寫選票。按照《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選舉實行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時,應當設立秘密寫票處。因此,保證無記名投票和設立秘密寫票處是全國所有省份村委會選舉辦法共通的要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省份都要求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必須到秘密寫票處寫票,大多數省份沒有作此要求(其中,有的省份關于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單獨填寫選票的規定{28},要求的是秘密寫票,而不是要求必須到秘密寫票處寫票),只有幾個省份對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必須到秘密寫票處寫票作了嚴格的規定。安徽規定:“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憑選民證領取選票,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本人到秘密寫票處填寫選票,然后投票。”廣東規定:“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和代寫人進入秘密寫票處寫票,其他人不得圍觀”。河北規定:“選民憑《選民證》依次領取選票,由選民本人到秘密寫票處填寫選票,然后投票。”新疆規定:“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憑參選證和委托書領取選票,到秘密寫票處單獨填寫,任何人不得圍觀、干擾。”無論是否要求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必須到秘密寫票處寫票,廣東、江西、重慶等省份關于任何人不得亮票或者暴露選票、拍攝選票或者在選票上做記號的規定,特別強調了秘密寫票的重要性甚或原則性。由此可以看出,從保障選舉人獨立自由意志表達的角度來說,秘密寫票是選舉人的權利;從防止選舉人出賣自己的選舉權利、防止賄選的角度來說,秘密寫票也是選舉人的義務。秘密寫票要求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即便不到秘密寫票處寫票也要單獨填寫選票,但在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是文盲或者因殘疾不能填寫選票的情況下,又應當允許他人為其代寫選票。除湖南、西藏、山東{29}外的大多數省份對此都作了規定,不過規定的內容不盡相同。江蘇規定:可以要求公共代寫人代為填寫。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海南、上海、四川規定:可以由他人或委托他人代寫。北京、浙江規定:可以委托代書人代寫。安徽規定:由本人請信任的人代填選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指定人員代填選票。黑龍江、湖北、遼寧、新疆、重慶規定:可以委托除候選人、參選人以外的其他人代寫。天津規定:可以委托除正式候選人、競選人和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之外的人員代寫。甘肅、貴州、陜西規定:可以委托公共代寫人員代寫,也可以委托其他人代寫。吉林、江西、廣東、廣西、云南規定:可以委托公共代寫人或者除候選人以外的人代寫。福建規定:可以委托除候選人以外的本村登記參加選舉的近親屬或者村民選舉委員會指定的人員代寫。青海規定:可以由近親屬代寫;沒有近親屬的,可以委托其他選民代寫;村民選舉委員會也可以確定代書員代寫。山西規定:可以委托公共代筆人或者候選人以外的直系親屬選民代為填寫。黑龍江、吉林規定:代寫委托要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或審核同意。海南規定:受委托代寫人只能為一人代寫。黑龍江規定:每個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最多只能為三人代寫選票。山西規定:受委托人最多只能接受三位選民的委托,并不得將選票再委托給其他選民代為填寫。北京、福建、甘肅、廣東、河北、黑龍江、湖北、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西、陜西、四川、天津、新疆、云南、重慶均規定:代寫人不得違背被委托人的意愿。青海還規定:代寫人不得泄漏選民的意愿。福建規定:在規定的場所代寫。廣東、新疆規定:在秘密寫票處代寫。

委托投票。{30} 無論是1987年通過的試行的村委會組織法,還是1998年通過的正式實施的村委會組織法,都無委托投票的規定,盡管根據這兩部法律制定的省級村委會選舉辦法普遍都規定有委托投票。2010年《村委會組織法》修訂新增了委托投票的條款:“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選舉期間外出不能參加投票的,可以書面委托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代為投票。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使得委托投票法律化了。各省村委會選舉辦法據此修訂了各自關于委托投票的規定。這些規定的共同之點和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首先是委托主體。多數省份選舉辦法與村委會組織法相同,規定的是選舉期間外出不能參加投票的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但也有不少省份選舉辦法的規定與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不完全一致。貴州、陜西、西藏規定的是“不能參加投票的選民”, 湖南規定的是“不能直接投票的選民”,河北、重慶規定的是“不能到場直接投票的選民”,四川規定的是“在選舉期間不能直接領票、投票的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 寧夏規定的是“因故不能參加投票的村民”,河南規定的是“因故不能直接投票的選民”,吉林、山西、上海、天津、云南、江蘇規定的是“因外出或者健康等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參加投票的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或選民”。其次是受委托主體。多數省份選舉辦法與村委會組織法相同,規定的是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但也有幾個省份選舉辦法的規定與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不完全一致。甘肅、黑龍江規定的是“本村有選舉權的村民”;湖北、江西、青海規定的是“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如“在本村沒有近親屬的”,則為“有選舉權的其他村民”;云南規定的是“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或者其他村民”。湖南、浙江規定近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北京、廣西、貴州、黑龍江、湖北、吉林、天津、浙江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參選人或競選人不得或不能接受委托。江西、新疆規定:村委會候選人不得接受近親屬以外有選舉權的村民的委托。山東、西藏規定:村委會成員候選人和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不得接受委托。再次是委托手續的形式、辦理的時間和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的公告。關于委托手續的形式,有幾個省份對書面委托的形式作了拓展性的規定,黑龍江規定可以利用視頻等可確信的方式,湖北規定可以通過書信、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等形式,湖南規定可以采用書信、傳真、短信、電子郵件等本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辦法認可的形式,云南規定可以以信函、郵件、短信等方式。關于委托投票手續辦理的時間,廣東規定應當自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公布之日起六日內辦理,貴州、湖北規定自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公布之日起的七日內辦理,北京、河北、河南、天津、新疆規定應當在投票選舉日前辦理,吉林規定應于選舉日的二日前辦理,甘肅、江西、內蒙古、山西、浙江規定應于選舉日的三日前辦理,山東、上海、重慶、福建、江蘇規定應于選舉日的五日前辦理,云南規定應于選舉日的十五日前辦理。寧夏規定不得在投票現場臨時委托,上海、重慶規定禁止投票現場臨時委托的行為。關于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的公告及其時間。安徽、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天津、西藏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陜西、四川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投票選舉前公布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名單,河南、吉林、青海、新疆、浙江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前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福建、甘肅、廣西、上海、重慶、江蘇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的二日前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海南、遼寧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的三日前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貴州、湖北、寧夏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的五日前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云南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的十日前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在此問題上,山東、廣東、江西的規定要經過推算才較為明確。山東的規定是:“委托投票或者接受委托投票的,應當在選舉日的五日前到村民選舉委員會辦理。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對名單有異議的,應當在選舉日的二日前提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及時復核并作出處理。”廣東的規定為:“委托投票應當自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公布之日起六日內到村民選舉委員會辦理,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對委托投票的村民進行審核,并在兩日內在村民委員會和各村民小組所在地予以公告。”江西的規定與廣東類似:“委托投票應當在選舉日的三日前到村民選舉委員會辦理,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對委托投票的證明材料進行核實,并在兩日內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單。”另外,廣西、吉林、湖北規定村民的委托投票申請在委托投票名單公布后不得變更或者撤回。最后是接受委托的限制。包括接受委托的人數限制和接受委托的行為限制。關于接受委托的人數限制,《村委會組織法》沒有規定,除甘肅、云南外,絕大多數省份都規定了接受委托人數的上限。規定接受委托不得超過五人的有湖南、江蘇,規定接受委托不得超過三人的有安徽、北京、廣東、廣西、貴州、河南、黑龍江、吉林、江西、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陜西、山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重慶、浙江,規定接受委托不得超過二人的有福建、河北、湖北、山東,規定接受委托不得超過一人的是海南。關于接受委托的行為限制。甘肅、廣西、湖北、湖南、吉林、江西、遼寧、重慶規定受委托人不得違背委托人的意愿或意志,福建、青海、浙江規定受委托人不得違背、泄露委托人的意愿,北京、四川、天津、江蘇規定受委托人應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填寫選票和投票,江西、上海、新疆、浙江規定接受委托投票的村民不得再委托其他村民投票。

選舉結果的確定。按照《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確定選舉結果總的原則是“選舉村民委員會,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選舉有效;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村民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在此基礎上,各省選舉辦法作了或多或少進一步的具體規定,共同的地方總括起來有:每次選舉所投的票數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數的,選舉有效;多于投票人數的,選舉無效。每一選票所選人數等于或者少于應選人數的,選票有效;多于應選人數或者選舉同一人擔任兩項以上職位的,選票無效。選票填寫的內容全部無法辨認和全部不按規定符號填寫的選票無效;部分無法辨認和部分不按規定符號填寫的選票,可以辨認和按規定符號填寫的部分有效,無法辨認和不按規定符號填寫的部分無效。獲得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人數多于應選名額時,以得票多者當選。如遇票數相同,無法確定當選人時,應當就得票相同的候選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者當選。差異的地方主要是:對于如何確定參加投票的村民數的問題,有的規定,參加投票的村民數按照發出的選票數計算;有的規定,參加投票的村民人數按照收回的選票數計算。對于如遇票數相同,無法確定當選人時,什么時間就得票相同的候選人再次投票的問題,有的規定是當場,有的規定是當日或者次日,也有的規定是三日內,還有的規定是當場或者三日內。

另行選舉。《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當選人數不足應選名額的,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另行選舉的,第一次投票未當選的人員得票多的為候選人,候選人以得票多的當選,但是所得票數不得少于已投選票總數的三分之一。”各省選舉辦法關于另行選舉的規定,大多直接沿用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或者在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的基礎上增添一些內容,但也有個別與村委會組織法不一致或完全相同的情況。首先是關于另行選舉的概念。《村委會組織法》規定的很清楚,另行選舉是當選人數不足應選人數時對不足名額的選舉。但是河南省選舉辦法卻規定:“村民委員會選舉不能產生當選人的,應當另行選舉;不能足額產生當選人的,應當對不足的名額進行補選。”把另行選舉嚴格限制在未能產生任何當選人時的情況下,把對當選人數不足應選人數時對不足名額的選舉稱之為補選,這與村委會組織法和其他省份選舉辦法關于另行選舉和補選概念的界定不盡相同。其次是關于是否在當選人數不足應選名額時都對不足名額另行選舉。大多數省份規定,只要是當選人數不足應選名額,都要對不足名額另行選舉。海南、內蒙古、上海、山東、天津等的規定則比較特殊。海南的規定是“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人數少于三人的,應當在十五日內就空缺的職位另行選舉”。“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人數已足三人,但少于應選人數,主任職位無人當選的,應當按照前款規定另行選舉;如果主任職位已有人當選,副主任或者委員缺額的,是否另行選舉,由村民選舉委員會提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內蒙古的規定是“當選人數不足三人,不能組成新一屆嘎查村民委員會,不足的名額應當另行差額選舉。”上海的規定是“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人數少于應選名額時,當選人數達到三人的,不足的名額是否暫缺,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當選人數未達到三人的,不足的名額,應當在三十日內另行選舉。”山東的規定是“當選人數達到三人以上并且有婦女當選的,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可以不再另行選舉。”天津的規定是“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也可以不另行選舉”。再次是什么時間進行另行選舉。寧夏、云南規定當日或者次日,吉林規定五日內,天津規定七日內,甘肅、江西規定十日內,四川規定當場或者十日內,北京、福建規定十五日內,河北、黑龍江、江蘇、青海、山東規定三十日內,內蒙古規定當場或者一個月內,浙江規定當日或者三十日內,湖北規定“當選人數少于三人的,不足的名額應當在選舉日之后的十五日內選出。當選人數已達三人或者三人以上的,可以組成新一屆村民委員會,不足名額暫缺,在選舉日之后的三個月內選出。”最后是經過另行選舉當選人數仍不足應選名額是否還要就不足名額另行選舉的問題。這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當選人數未達三人以上。多數省份雖未直接明文規定,但透過其他條文的意思可以看出,是應當再次另行選舉;也有的省份直接明文規定了應當再次另行選舉,如廣西規定“當選人數不足三人不能組成新一屆村民委員會的,應當在十日之內召開村民會議就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但也有規定可以不再次另行選舉的,如山東規定“經過兩次選舉,當選人數仍未達到三人的,是否繼續進行另行選舉,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第二種情況是當選人數已達三人以上。有些省份明確規定可以空缺,或者是否再次另行選舉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如重慶、浙江、廣東、江蘇等省份即是如此。第三種情況是主任未選出。有的地方規定的意思是,主任未選出就要再次另行選舉,如北京規定“另行選舉后,當選人數超過三人并已選出村民委員會主任,但仍不足應選名額時,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可以不再另行選舉。”江蘇規定“暫時空缺主任名額的,應當在首次選舉日后的兩個月內完成選舉工作。”但也有的地方并未明確要求再次另行選舉,如浙江規定“經另行選舉,應選職位仍未選足,但村民委員會成員已選足三人,不足職位可以空缺。主任未選出的,由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副主任都未選出的,由村民代表會議在當選的委員中推選一人主持工作。”

當選證書。除北京、甘肅、海南、湖南、青海、陜西、上海、四川、西藏、新疆、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對頒發當選證書作了規定,不過具體的規定各有不同。首先是由誰頒發。河南、吉林、遼寧、山西、云南規定,由村民選舉委員會頒發;安徽、廣西、湖北、江蘇、內蒙古規定,由鄉級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頒發;福建、廣東、貴州、天津規定,由縣級政府民政部門頒發;河北、黑龍江、江西、山東、四川、重慶規定,由鄉級政府和縣級政府民政部門頒發。其次是選舉結果出來后什么時間頒發。河南、吉林、遼寧、山西、云南規定,當場頒發;山東規定,五日內頒發;廣西規定,七日內頒發;廣東規定,十日內頒發;黑龍江規定,最遲十五日內頒發。{31} 再次是當選證書由誰印制。安徽、福建、黑龍江、吉林規定,由省統一印制;河北、湖北、江蘇、江西、天津、重慶規定,由省級政府統一印制;廣西、貴州、內蒙古、山東規定,由省級政府民政部門統一印制;云南規定,當選證書的式樣全省應當統一;廣東規定,統一印制,但并沒有明確由誰統一印制。

(六)罷免、職務自行終止或終止、辭職和補選

罷免、職務自行終止或終止和辭職皆可造成村委會成員出缺,一旦村委會成員出缺就需要補選。補選是選舉辦法的一個必要的組成辦法。

罷免。村委會組織法關于罷免的規定有兩款:“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聯名,可以提出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要求,并說明要求罷免的理由。被提出罷免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有權提出申辯意見。”“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并須經投票的村民過半數通過。”在此基礎上,省級選舉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如下問題的行為規則:第一,罷免要求以什么形式提出。除福建、河南、湖南、上海、西藏外,大多數省份均明文規定,罷免要求以書面的形式提出;第二,罷免要求應當向誰提出。福建、廣西、河南、吉林、江西、遼寧、內蒙古、青海、四川、新疆、浙江規定的是向村委會提出,安徽、貴州、河北、湖北、寧夏、山東、山西、天津規定的是向村委會和鄉鎮政府提出,陜西、重慶規定的是向村委會或者鄉鎮政府提出,黑龍江、云南規定的是向村務監督委員會提出,北京規定的是向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提出,海南規定的是向村民會議提出;第三,鄉鎮政府可否提出罷免建議和向誰提出罷免建議。北京、廣東、貴州、海南、湖北、吉林、江蘇、寧夏、青海、上海、新疆、云南、重慶等省份規定,鄉鎮政府可以提出罷免建議。北京、貴州、海南、湖北、吉林、江蘇、寧夏、上海、重慶規定的是向村委會提出,青海規定的是向村民會議提出,云南規定是是向村民監督委員會提出;第四,鄉鎮政府提出罷免建議的對象為誰。海南規定的是有嚴重違法行為的村委會成員;北京規定的是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受到處罰的村委會成員;新疆規定的是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或者無正當理由不參加村委會工作的村委會成員;上海規定的是連續三個月以上不履行職責,或者違反法律、法規造成人員重大傷亡或者集體經濟重大損失,或者濫用職權、謀取私利,損害集體經濟利益,引起村民嚴重不滿的村委會成員;寧夏規定的是以權謀私,或者違反法律法規政策規定計劃外生育,或者無正當理由連續二個月或者一年內累計三個月以上不參加村委會工作,或者有其他不認真履行職責的情況的村委會成員;江蘇規定的是以權謀私,在村民中造成較壞影響,或者玩忽職守、失職瀆職,造成村民利益重大損失,或者連續兩個月無正當理由不參加村委會工作,或者其他違法違紀不適合再擔任村委會成員的村委會成員;廣東、貴州、青海、重慶、云南、湖北{32}、吉林{33}規定的是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適合繼續擔任村委會成員,或者失職瀆職造成村民利益重大損失,或者連續三個月以上無正當理由不參加村委會工作的村委會成員;第五,就罷免要求或者罷免建議的投票表決應當在多長的時間段內進行,逾期未進行怎么辦。大多數省份規定,投票表決應當在接到罷免要求或者罷免建議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一個月內進行;但也有規定二十日內(山西、云南)、兩個月內(江蘇)、三個月內(四川)進行的。如果逾期未進行,安徽、黑龍江、吉林、重慶、江西規定由鄉鎮政府督促進行;貴州、海南、內蒙古、青海、山東、山西、天津、云南、浙江規定可以由鄉鎮政府直接組織進行;北京、上海規定先由鄉鎮政府督促進行,如果經督促仍未進行,則由鄉鎮政府直接組織投票表決;第六,罷免村委會成員能否使用流動票箱,能否委托投票。青海、山西、天津明確規定不能使用流動票箱,福建、廣東、貴州、青海、山西、天津規定不得實行委托投票。廣西規定可以實行委托投票:“對外出的村民,村民委員會應當在罷免投票日前二十日內向其發出通知;在投票日不能回村參加投票的,可以事前以委托書的形式委托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投票。每位村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過三人”;第七,罷免未獲通過,多長時間內不能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再次提出罷免要求。甘肅、湖北、四川規定的是六個月內,廣東、山東、浙江、重慶規定的是一年內,北京規定的是屆期內。{34}

職務自行終止或終止。《村委會組織法》分別在兩個地方規定了村委會成員職務自行終止或終止的情形,一是“村民委員會成員喪失行為能力或者被判處刑罰的,其職務自行終止”;另一是“村民委員會成員連續兩次被評議不稱職的,其職務終止”。在此基礎上,一些省份增加了若干情形:一是死亡的(廣東、廣西、海南、湖北、吉林、江蘇、江西、寧夏、上海、西藏、新疆、重慶);二是宣告死亡的(西藏);三是宣告失蹤的(西藏、新疆、云南、重慶);四是喪失履行職責條件的(河南);五是違反計劃生育法律、法規超計劃或計劃外生育的(廣東、湖北、江西、山東);六是未經村委會同意連續三個月不履行職責的(廣西、江西)或者無正當理由連續三個月不履行職務的(吉林、山西、天津)或者連續三個月以上不履行職責的(海南)或者無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履行職責的(河南);七是不履行本村村民義務的(河南);八是被依法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山東、重慶、貴州、山西);九是參與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極端活動或者包庇、縱容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極端行為的(新疆);十是具有法律、法規以及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的(河南、西藏、新疆)。

辭職。辭職申請應當書面提出,這是各個省份共同的要求。但辭職申請向誰提出以及由誰決定是否接受辭職申請,各個省份則有不同的規定。北京、甘肅、廣東、廣西、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蘇、內蒙古、青海、山東、四川、新疆、浙江重慶規定向村委會提出,貴州、寧夏規定向村民會議提出,海南、湖南、遼寧、上海、天津規定向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提出。大多數省份規定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青海規定由村委會決定,云南規定由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討論通過。江西的規定比較獨特:“村民委員會成員請求辭職的,應當向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提出書面辭呈,并由其決定是否接受辭職;在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閉會期間,可以向村民委員會提交書面辭呈,由村民委員會在十五日內決定是否接受辭職。”

補選。《村委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出缺,可以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補選。”各省選舉辦法對補選的規定主要涉及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只要出現缺額,是應當補選還是可以補選。安徽、福建、黑龍江、湖北、湖南、寧夏、陜西、四川等規定的是應當,北京、甘肅、廣東、廣西、河北、河南、吉林、江蘇、山東、天津、新疆、新疆、浙江、重慶等規定的是可以。規定可以的省份有些(如甘肅、廣東等)規定,村委會成員不足三人時,應當在一個月內進行補選;已足三人但仍缺額的,是否補選,由村委會提出意見,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第二,在缺額出現后多長時間內進行補選。安徽、黑龍江、湖北、湖南、內蒙古、四川、天津規定三個月內,廣西規定九十天內,福建規定二個月內,山東規定六十天內;第三,是由村民會議還是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補選。大多數省份延續《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補選,但有些省份作了更進一步的規定。如安徽規定,通過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提名產生候選人,選舉投票由村民會議進行。{35} 又如甘肅規定,“補選主任、副主任由村民會議進行,補選委員可以由村民代表會議進行。”

注釋:

① 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再次通過了對《村委會組織法》的修訂,但此次修訂只是修改了關于村委會任期的條款,將村委會的任期由三年改為五年,未涉及村委會組織法其他的內容。

② 先后間隔,廣東為1年10個月,山東為1年10個月,湖北為3年2個月,江西為4個月,安徽為2年1個月,山西為7年以上,天津為1年,寧夏為2年1個月,重慶為1年2個月,青海為3年4個月,上海為2年8個月,新疆為5個月,黑龍江為1年以上。

③ 以修訂的時間先后排序。

④ 四川法規的名稱不叫“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而叫“村民委員會選舉條例”。

⑤ 由少到多排序。西藏、內蒙古、河南均為實施辦法中選舉辦法的條數。

⑥ 由少到多排序。西藏、內蒙古、河南均為實施辦法中選舉辦法的字數。

⑦ 廣西、陜西實施辦法規定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海南實施辦法規定由鄉鎮政府提出建議,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江西、西藏、云南、浙江無論是選舉辦法還是實施辦法,都未對此問題做出規定。

⑧ 湖南選舉辦法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起草本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辦法,提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包括“村民委員會成員職數”。湖南實施辦法規定:村民委員會“具體職數”由鄉鎮政府“根據村實際情況提出,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確定”。

⑨ 四川雖然規定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指導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經費,按財政管理體制由財政列支”,但并沒有規定村委會選舉經費如何解決。

⑩ 甘肅規定:“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所需工作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財政專項撥付”。

{11} 湖南規定:“村民委員會選舉經費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內蒙古規定:“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嘎查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所需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12} 重慶規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經費由區縣(自治縣)和鄉、民族鄉、鎮兩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

{13} 湖北規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工作經費在村級收入中列支。對經濟困難的村,縣鄉財政給予補助;縣鄉財政困難的,上級財政給予補助”。

{14} 貴州規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經費,由地方各級財政給予補助”。廣西規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費用在村集體經濟收益中支出;沒有集體經濟收益或者經濟困難的,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山東規定:“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經費由村的集體經濟收益解決。沒有集體經濟收益或者經濟困難的,可以由政府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区二区|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亚洲男人天堂2020|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小视频| 欧美激情成人网| 色香蕉影院|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手机在线|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91精品国产丝袜|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激情影院| 97se亚洲|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www.精品国产| 欧美久久网| 综合亚洲色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天天综合网在线|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午夜激情婷婷| 999在线免费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6|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九九久久99精品|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无套av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99热精品久久| 伊人成人在线| 成人午夜久久|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久久婷婷六月|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精品国产自|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亚洲视频色图|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h视频在线播放| 九九九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