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找回政黨”: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視角的演進

2020-05-11 12:19:37杜力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1期

摘要:比較政治學對民主轉型問題給予了充分關注。國內政治學界圍繞非洲民主轉型問題形成了民主轉型的國家視角和社會視角。雖然這兩種視角對非洲民主轉型問題具有一定的解釋力,但是二者都過分強調某一方面因素的作用,且屬于靜態的單向度研究,忽視了政治系統的復雜性和交互性。通過“找回政黨”,引入政黨視角,實現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視角的轉換,既是對非洲國家民主政治實踐的理論回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突破民主轉型理論的“西方中心主義”,建構后發國家的民主理論,打破西方國家的理論話語霸權。

關鍵詞:非洲;民主轉型;國家視角;社會視角

基金項目: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政黨現代化視野下非洲國家政治現代化比較研究”(SWU1909533)

中圖分類號:D50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01-0030-06

隨著比較政治學的深入發展,國內政治學界掀起了一股國別和地區比較研究的熱潮。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對不同國別和地區民主轉型問題的研究。在這些著作中,不乏對以非洲國家為代表的第三波民主化國家的民主轉型問題展開的探討。通過對國內非洲民主轉型問題研究的文獻考察,不難發現,既有研究從國家和社會兩個視角分析了政治和社會因素與民主轉型之間的關系。本文試圖對國內非洲民主轉型研究的主要文獻進行學術考察,在評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析國家—社會二維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反思其不足之處,主張在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研究中“把政黨找回來”,實現對國家視角和社會視角的超越,以期推動相關研究的發展。

一、國家:非洲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發展、政治生態與制度結構

比較政治研究起緣于對政體形式的研究,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他在著作《政治學》中對希臘不同城邦的政體形式進行了比較分析,以期探索何種政體形式更有利于實現城邦的善治。可見,國家一直以來是政治學研究的核心議題,也是比較政治學的重要研究傳統。國內學術界對非洲民主轉型的研究繼承并發揚了這一研究傳統,主要形成了國家發展視角、國家失敗視角和制度主義視角三個研究視角。

首先,國家發展視角認為,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對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的成敗具有重要影響。通過比較非洲國家與西方國家的政治發展路徑,不難發現,西方國家是在完成現代民族國家建構的基礎上設計現代民主制度的,而非洲國家則是在移植西方國家民主制度的進程中,實現傳統部落社會向現代民主國家的轉變。羅建波認為,由于非洲國家在實現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未能實現非洲歷史傳統、現實國情與西式民主的融合,使得民主制度不僅未能促進國家善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構了國家的統一性,阻礙了現代民族國家的建構,不利于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① 這種民主制度消解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現象,被李安山稱之為“民主化與國家民族建構的悖論”。② 他認為,非洲國家地方民族主義泛濫,西式民主制度未能有效實現國家整合,反而淪為地方民族主義勢力合法化的政治工具,不利于其現代民族國家的建構,最終會以國內沖突肢解國家主權的統一性。基于此,劉鴻武等認為,“迄今為止,國家成長和民族融合這兩大任務在大多數非洲國家并沒有完成。”③ 因此,非洲國家要實現民主轉型,完全照搬西式民主制度是不可行的,只有通過思想變革,追求思想自立,維護國家主權的一統性,才能實現民主轉型的穩固。沿著這一分析思路,在區分經驗主權和法理主權的基礎上,王濤等認為,大多數非洲國家目前仍處于“前民族國家”階段,是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裹挾下實現的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因此,大部分非洲國家雖然是得到國際法承認的主權國家,具有法理主權,但是仍然缺乏經驗主權。④ 在缺乏民族整合的多族群社會中,民眾對國家主權的認同往往讓位于次一級的國家政治行為體,如宗族、部落和宗教群體等,這進一步稀釋了國家的經驗主權。由于經驗主權的缺乏,國家治理績效欠佳,國內沖突頻發,導致大部分非洲國家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出現民主崩潰或民主倒退的現象,最終蛻變為“鐘擺型政權”。⑤ 對此,曹冬英認為,非洲國家民主轉型出現政治體制變更反復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其政治生態未能得到優化。⑥ 經濟發展不穩定,裙帶關系和家族利益廣泛存在于國家的各個領域,造成了非洲國家分裂的社會狀態和嚴重的貪腐問題,導致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政治生態不僅難以得到優化,反而出現惡化現象,進而導致民主衰敗。

但是,曹冬英僅僅從政治生態的宏觀維度去分析非洲國家政體變更現象,未能對政治生態惡化的具體表現與民主轉型成敗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探討。一般而言,國家失敗是政治生態惡化的直接體現。通過梳理國內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學術界圍繞非洲的國家失敗與民主轉型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行了學理分析。美國學者斯科特·斯特勞斯認為,非洲國家政治生態惡化的重要體現就是政治暴力頻發和政治失序。在運用烏普塞拉沖突數據項目與奧斯陸和平研究所關于武裝沖突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跨國比較分析,他認為,雖然非洲國家之間或者國內戰爭的頻度和烈度都有所下降,但是以選舉暴力和爭奪生存資源引發的暴力為代表的其他形式的暴力沖突呈現增加趨勢。⑦ 這種暴力沖突不斷的國家狀態,難以為現代民主制度提供穩定運行的社會基礎和良好的政治生態。因此,當前大部分非洲國家高頻度、低烈度的暴力沖突破壞了現代民主政治運行所需要的穩定的社會環境。可見,對于大多數非洲國家而言,關鍵的問題不是如何移植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而是如何實現有效的國家治理,優化國家的政治生態。郭帥認為,與傳統的軍事政變不同,非傳統模式的軍人干政主要以分裂主義、軍閥主義、治安維持主義與人民黨主義等政治動員模式,運用西式民主這個政治工具實現“干政”合法化。⑧ 這實際上是以民主的方式建構起威權統治。盡管這種威權統治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非洲國家的政治動員能力和集體行動能力,有利于避免國家失敗。但是,就民主政治的發展而言,非洲國家“選舉式威權主義”的盛行正是其民主崩潰或民主倒退的具體表現。盧凌宇對非洲國家遭遇民主轉型困境的原因進行了比較分析。他認為,非洲地區的國家失敗現象并不意味著其國家能力都呈現衰弱狀態。通過數據比較,他發現,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汲取能力和軍事能力與全球平均水平持平,而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都很弱。⑨ 這種國家行政能力的疲軟和制度能力弱化,使得非洲國家不僅遭遇國家失敗,還面臨民主崩潰的危險。因為,現代民主政治是規則之治,對國家的制度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只有將民主轉型過程的的大眾參與制度化,才能實現政治有序化。因此,只有實現民主規范的制度化,建立法治國家才能實現民主轉型的穩固。⑩

最后,制度主義視角主要從路徑依賴和制度設計的角度分析了國家結構性要素對非洲民主轉型的影響。制度主義理論認為,制度一旦產生就具有了自主性,會對政治行動者的行為選擇和行動策略產生重要影響。它主要通過影響政治行動者的“資源”和“偏好”來作用于政治過程,進而影響政治結果。{11} 在對非洲民主轉型問題的研究中,國內學者從路徑依賴的角度進行了有益探索。張佳威對非洲殖民遺產與民主轉型成敗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解說。他認為,英帝國所實行的間接統治模式致使殖民地政治結構出現碎片化傾向,而議會制與非比例代表制的結合在該類非洲國家易形成一黨獨大或忽視關鍵少數族群利益的政治格局,由此引發的強人獨裁統治和族群抗爭激進化誘使民主政治失敗。{12} 同樣,馬正義通過對南非民主轉型的考察發現,南非白人政權的種族寡頭制特征和有限的民主實踐,為南非實現和平的民主轉型提供了制度遺產。因為,白人政權有限的民主實踐為政治協商和民主選舉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民主樣本。{13} 然而,除了非民主社會的制度規范會影響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之外,轉型過程中的憲制選擇也會對影響民主轉型的穩固。因為,民主轉型國家的制度環境構成了政治行動者行為選擇的結構情境。{14} 可見,制度設計的差異也會帶來民主轉型結果的差異。通過比較分析貝寧和多哥的政治制度差異,劉樂明發現,貝寧的政治制度更具有包容性,是一個權力共享型政體,它通過制度的調整來最大化地滿足社會的需求以此形成社會的制度性均衡,進而規制和調適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社會矛盾與沖突,從而實現民主鞏固。{15} 馬正義的研究也充分佐證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南非通過憲制設計實現傳統領袖——酋長的回歸,促進基層治理單位——社區和村落政治共同體的重建,避免了西式民主解構傳統社會共同體的危險,進而使南非民主政治得以鞏固。{16} 因此,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本土社會歷史遺產的路徑依賴,而非刻板復制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

二、社會:非洲國家民主轉型過程中的族群、宗教與社會力量

民主轉型研究中的社會視角,聚焦于政治系統的社會環境,著重考察外部因素對國家民主轉型的影響。它主張探討社會結構、宗教文化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因素對國家民主政治運行產生的影響。因此,民主轉型研究中的社會視角也被稱之為“社會中心論”。通過對國內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的學術考察,不難發現,既有研究主要從非洲國家社會結構、宗教影響和社會力量的發展三個角度,考察社會因素對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的影響。

首先,社會結構視角認為非洲社會的族群分化阻礙了民主轉型的實現。賀文萍認為,在大多數非洲國家,社會結構及分層的特點不是以階級或階層為基礎的“橫向劃分”,而是呈現以部族或地域為基礎的“縱向斷裂”。{17} 這種“縱向斷裂”,使得大部分非洲國家難以實現傳統部落社會向現代民族國家的轉型,在制約國家健康發展的同時,阻礙了民主轉型的順利進行。李鵬濤將這種社會分裂狀態歸因于政治生活中“土著話語”的建構。他認為,公民身份的“科特迪瓦性”要求實際上造就了分裂性的政治話語,最終導致了科特迪瓦的政治僵局和民主危機。{18} 另一方面,大部分非洲國家機械地照搬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忽視本土社會結構的族群特征,使得民主擴大了政治裂隙,引發族群沖突和選舉暴力,最終導致非洲國家的民主政治呈現“輸家政治”的特征。{19} 陳明明的研究驗證了在分裂社會中復制西式多黨競爭性民主,不利于非洲國家的健康發展,反而促使“泡沫政治”和“民主悖論”的形成。{20} 閆健認為,殖民主義瓦解了非洲國家基于族群和血緣聯系之上的道德秩序,代之以一種依賴于殖民國家暴力支撐的專制秩序,使得非洲國家本土社會的組織方式發生轉變,導致非洲社會的碎片化和政治運作的非正式化,進而制約了民主轉型的順利進行。{21} 可見,當前大部分非洲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重新將碎片化的社會組織起來,形成政治共同體,而非嫁接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若在未完成現代民族國家建構的社會中移植西方國家的多黨競爭性民主,很可能讓地方民族主義勢力以多黨民主為政治工具,建構“新恩庇主義”{22} 社會網絡,用合法的方式實現地區自治甚至是分裂國家的政治目的,從而引起反建制主義在非洲地區的勃興。{23}

其次,宗教影響視角認為,非洲地區的宗教組織以其宗教信仰和道德權威影響著政治精英和大眾的行為選擇,進而影響著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郭佳認為,在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過程中,非洲基督教會通過其宗教意識形態、社會動員能力和較強的社會道德約束力在政治行動者的政治社會化方面起著積極作用。非洲基督教會通過宗教社會網絡對民選政府官員形成社會監督,以其溫和的宗教意識形態調和國內黨派矛盾,在糾正民選政府越軌行為的同時,促進了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傳播,有利于非洲政治民主化。{24} 與之相反,伊斯蘭主義主張將伊斯蘭教作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通過“伊斯蘭化”的途徑或以漸進的合法手段或突變的暴力手段奪取政權,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25} 這一政治理想顯然與現代民主政治的理論要求和實踐經驗相悖。{26}因為,現代民主政治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政治多元主義,無論是伊斯蘭教政治化,還是政治伊斯蘭化,都意味著對其他政治力量的排斥,容易導致權力的壟斷和極端主義,引發民主崩潰和政治失序。通過對馬里伊斯蘭教與民主化的研究,李文剛發現,原本溫和且具有包容性的馬里伊斯蘭教,隨著西方多黨競爭性民主的引入,逐漸以政治參與的方式消解了馬里的現代民主政治,使得民主轉型遭遇困境。他認為,西方多黨競爭性民主為馬里的伊斯蘭激進勢力提供了合法的政治工具,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分離運動,不利于國家的政治穩定和民主轉型。{27} 樊小紅在研究索馬里伊斯蘭教時,對伊斯蘭教和伊斯蘭主義對索馬里國家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區分。她認為,伊斯蘭教曾是索馬里各部落尋求身份認同、創建民族國家的核心凝聚力。但是,隨著伊斯蘭主義的興起與蔓延,索馬里的宗教和族群分裂逐漸演變為內戰,不僅導致索馬里民主的崩潰,還引起了索馬里國家的衰敗。{28}

最后,社會力量視角認為,與傳統專制主義相比,現代民主政治更加注重對公共權力的制約,強調以社會力量防止公共權力的濫用。劉海方從國家—社會關系的發展角度對非洲民主化進行分析。{29}就理論緣起而言,國家與社會的二分源自西方國家的社會發展實際。社會是與國家平行且分離的獨立領域,其功能是避免國家權力侵害公民權利,實現社會權力對國家權力的制約,從而維護現代民主體制。但是,由于國家—社會關系理論的“西方中心主義”論調忽視了非洲社會力量的血緣特質和部族色彩,使得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往往忽視其歷史傳統。因此,在非洲民主轉型研究中運用西方民主理論時,應當注重其理論適用性問題。陳堯認為,非洲本土社會力量的脆弱性決定了其民主轉型的復雜性和長期性。{30} 由于非洲社會組織大部分是基于親族血緣關系和恩庇—侍從網絡形成的利益共同體,使得非洲本土社會的分裂特征和競爭性異常突出,進而影響了社會力量的整體性,削弱了社會權力對國家權力的約束,最終導致國家權力邊界的模糊性,形成威權政體。與對國家—社會關系理論的概念辨析和整體性分析不同,于國輝等聚焦于非洲本土社會力量的具體組織載體——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對民主轉型的促進和制約作用。他們認為,公共圖書館在肯尼亞的民主轉型過程扮演了信息中立者和公共領域的角色,促進了大眾的政治社會化和民主價值觀的傳播,有利于民主轉型的穩固。{31}

三、“找回政黨”:超越國家—社會研究視角的新范式

無論是國家視角,還是社會視角,都對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解釋力。同時,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國家視角強調,國家自主性、國家能力和制度設計等宏觀結構性因素對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的影響,忽視了外部社會環境因素對政治行動者的影響。另一方面,社會視角致力于探求社會文化因素是如何影響非洲國家的民主政治運作。但是,非洲國家以族群分裂、文化分割和宗教沖突為代表的社會分裂,并不必然帶來選民的政治分裂。只有分裂的社會結構通過政治參與工具,將社會裂痕轉變為政治裂隙時,民眾的社會分野才能演變為選民的政治分裂。顯然,在現代民主政治中,政黨是連接國家與社會的重要紐帶。它既受到國家結構性要素的制約,也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同時,政黨又能以其政黨自主性反作用于國家和社會。因此,有必要“將政黨找回來”,以實現對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國家視角和社會視角的理論超越,順應比較政治學研究譜系的演變。

第一,比較政治研究范式的轉變要求我們“把政黨找回來”。隨著比較政治學研究范式從行為主義向新制度主義,再向話語制度主義的演變,其研究視角也隨之由微觀主義向宏觀主義,再向整體主義轉換。{32} 民主轉型研究作為比較政治學研究的重要議題,其研究范式和研究視角也應當發生相應的轉換。雖然,“回歸國家學派”通過歷史制度主義的研究范式,以國家視角建構出一個宏觀的分析框架,一方面確實超越了社會中心主義過分關注社會因素和政治行動者因素的局限,彌補了其忽視結構性因素影響社會和政治行動者的不足。但是,民主轉型的國家視角是靜態的,而非動態的,側重宏觀結構性因素對社會和個人偏好和行動策略的“鎖定”作用,忽視了社會自主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會對國家及其社會結構產生影響。可見,民主轉型的國家視角與社會視角一樣,都只是關注某一方面因素的單向運動,而忽略了政治過程本身很可能是一個多因素交互影響的動態活動。

與國家和社會的分野不同,現代政黨既是社會中的一個政治團體,也是現代國家民主政治制度運轉的結構性因素。換言之,現代政黨可以被視為國家因素與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政黨的產生及其運作過程體現了政治系統的動態性和復雜性,是超越民主轉型研究的宏觀視角和微觀視角的另一種視角。它充分體現了政治活動的整體主義特征。所以,在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中引入政黨視角,有利于將結構性因素與社會文化及政治行動者因素結合起來,突破原有國家—社會二維的分析視角,充分展現政治過程的動態性和交互性,構建國家—政黨—社會三維分析視角,增強整體主義視角的理論解釋力,推動民主轉型研究向縱深發展。

第二,非洲國家的政治發展實踐要求我們重視政黨的作用。作為理論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反思,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中的國家視角和社會視角都是西方國家制度變遷的產物。換言之,民主研究中流行的國家中心主義和社會中心主義主要是對西方國家民主政治的經驗總結。若不經過理論適用性檢驗和理論本土化,便直接以西方的民主轉型理論分析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實踐,難免會產生理論解釋的困境。就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實踐而言,與依靠市場方式和社會力量主導而走向現代化的英國、美國經驗和依靠國家或官僚機器推動而走向現代化的德國、日本經驗不同{33},其政治現代化通常以政黨為中心,通過政黨領導國家、整合社會的方式實現民主轉型。從民主政治的歷史發展來看,大部分非洲國家是先有政黨組織而后有民主制度,通過建構政黨—國家 {34} 來推動民主轉型。可見,政黨在非洲國家的政治發展和民主轉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因此,政黨作為非洲民主政治運轉過程中的關鍵變量,不應該被學術界所忽視。

所以,在非洲民主轉型研究中有必要“把政黨找回來”。這不僅是順應民主轉型研究范式轉換的學術發展趨勢,也是回應非洲國家本土政治實踐的學術關切。無論是國家中心主義,還是社會中心主義,都體現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目的論。這種目的論式的線性發展觀簡化了后發展國家制度道路的多樣性、復雜性與曲折性,進而將現代化與民主化等同于西方化。{35} 它忽視了政黨在非洲國家民主轉型過程中,所起到的整合國家并實現現代民族國家建構和動員社會形成政治多元主義的雙重作用,不利于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的理論深化和經驗總結。

第三,在民主轉型研究中“找回政黨”,有利于把政黨政治研究與民主轉型研究連接起來,拓展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的學術邊界。目前,國內政治學者普遍認為,非洲國家內部各政黨力量對比格局是決定該國政黨政治發展的重要變量{36},并由此展開了對非洲國家政黨政治的研究。但是,通過梳理國內學術界既有的非洲政黨政治研究,不難發現,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執政黨角色轉變和對多黨競爭制度的反思,缺乏對政黨與非洲國家民主實踐經驗的理論回應。而政黨政治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因此,將政黨政治與民主轉型割裂開來,是不可思議的。通過在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中引入政黨視角,實現政黨政治研究與民主轉型研究的理論對話,分析何種政黨體制更有利于實現國家善治,何種類型的政黨更有利于非洲現代民族國家的建構和民主轉型,非洲政黨如何適應民主轉型等問題,不僅是對非洲現實政治的理論回應,也是基于非洲民主政治的實踐經驗,豐富并突破現有民主理論和政治發展理論的學術嘗試,更是拓展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的有益探索。這將有利于突破民主轉型研究的西方中心主義,尋找符合后發國家的政治轉型路徑,進而推動非洲國家自由民主向容錯性民主轉變,實現非洲民主化范式的轉換。{37}

四、結論

從比較政治學研究的發展歷史來看,國家中心主義和社會中心主義是不同歷史時期學科研究范式轉換和理論解釋力度延伸的自然結果。政黨因其兼具結構性和社會性雙重特征,在民主轉型研究中往往容易被國家—社會二分法所遮蔽。但是,在非洲國家的民主轉型實踐中,政黨作為一個關鍵性變量,不應該被學術界所忽視。通過“找回政黨”,實現非洲國家民主轉型研究視角的轉換,有利于推動民主轉型理論的發展。同時,對非洲國家政黨主導型政治發展道路予以充分的理論關注,有利于總結后發國家的民主化道路,建構后發國家的本土化理論,突破民主轉型理論的西方中心主義,打破西方國家的民主理論話語霸權。

注釋:

① 羅建波:《當代非洲國家的政治發展:困境與出路》,《新遠見》2012年第10期。

② 李安山:《非洲民主化與國家民族建構的悖論》,《世界民族》2003年第5期。

③ 劉鴻武、方偉:《國家主權、思想自立與發展權利——試論當代非洲國家建構的障礙及前景》,《西亞非洲》2012第1期。

④ 王濤、張嘉宸:《非洲國家發展特征的三個維度及其本質——以撒哈拉非洲國家為考察中心》,《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⑤[美]費勒爾·海迪:《比較公共行政》,劉俊生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⑥ 曹冬英:《政治生態演變對鐘擺型政權的影響——基于非洲國家政治體制變更的分析》,《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⑦[美]斯科特·斯特勞斯、王學軍:《大戰終結: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暴力變化的模式》,《西亞非洲》2013年第6期。

⑧ 郭帥:《非洲國家的軍人政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⑨ 盧凌宇:《西方學者對非洲國家能力(1970-2012)的分析與解讀》,《國際政治研究》2016年第4期。

⑩[美]Michael Bratton et al.:《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建設和民主化:誰先誰后,還是同步前進?》,《開放時代》2007年第5期。

{11} A. K. Thomas,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Comparative Politics, 27(2), 1995, pp.231-243.

{12} 張佳威:《非洲民主政治的崩潰:基于定性比較分析的解釋》,《國際政治科學》2018年第4期。

{13} 馬正義:重釋南非和平轉型:從白人政權的制度特征談起》,《學術論壇》2015年第4期。

{14} 何華玲:《結構、情境與行動者:中東北非阿拉伯地區的政治轉型研究》,蘇州大學2014年博士學位論文。

{15} 劉樂明:《權力共享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民主鞏固:貝寧與多哥的比較研究》,復旦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16} 馬正義:《酋長的回歸:傳統領袖的復興與南非民主的鞏固》,《世界民族》2018年第4期。

{17} 賀文萍:《非洲民主化制約因素透視》,《西亞非洲》2005年第2期。

{18} 李鵬濤:《土著話語與非洲民族國家建構——以科特迪瓦危機為例》,《西亞非洲》2012年第1期。

{19} 張春、藺陸洲:《輸家政治:非洲選舉與族群沖突研究》,《國際安全研究》2016年第1期。

{20} 陳明明:《泡沫政治:戰后早期非洲國家多黨民主制思考》,《西亞非洲》1997年第3期。

{21} 閆健:《本土社會與外來國家:非洲國家構建的社會邏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年第4期。

{22} 李鵬濤、黃金寬:《非洲研究中的新恩庇主義》,《西亞非洲》2014年第4期。

{23} 沈曉雷:《非洲反建制主義的勃興——對當前非洲政治變遷的另一種解讀》,《國際政治科學》2017年第2期。

{24} 郭佳:《基督教會在鞏固非洲政治民主化成果中的作用》,《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3期。

{25} 吳云貴:《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與當代國際政治》,《戰略與管理》1994年第3期。

{26} 李文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伊斯蘭主義》,《阿拉伯世界研究》2017年第2期。

{27} 李文剛:《馬里的伊斯蘭教與民主化》,《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3期。

{28} 樊小紅:《索馬里伊斯蘭激進組織初探》,《西亞非洲》2010年第10期。

{29} 劉海方:《從市民社會概念考察非洲民主化進程》,《西亞非洲》2001年第4期。

{30} 陳堯:《非洲民主化進程中的公民社會》,《西亞非洲》2009年第7期。

{31} 于國輝、嚴潮斌:《公共圖書館在非洲國家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研究——基于肯尼亞的案例》,《國際論壇》2013年第3期。

{32} 張春滿:《重新思考比較政治學中的范式演進譜系》,《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33} 楊光斌:《制度變遷中的政黨中心主義》,《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34} 陳明明:《作為一種政治形態的政黨—國家及其對中國國家建設的意義》,《江蘇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

{35} 李新廷:《比較政治學中的政治發展理論——后發展國家與中國經驗視角的反思與重構》,《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36} 鐘偉云:《非洲的政黨政治:回顧與反思》,《西亞非洲》2016年第5期。

{37} 周志發:《論非洲國家民主化范式轉換——基于容錯性民主的視角》,《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

作者簡介:杜力,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400715。

(責任編輯 ?陳 ?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视频一区|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门事件在线|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综合亚洲网| 国产人人射|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欧美激情综合|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色久综合在线| 久久毛片网| 久久www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天天摸夜夜操|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va| 欧美日韩va|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剧情伊人|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欧美亚洲激情|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美女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国产成人精品18| AV熟女乱|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欧美极品|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看看一级毛片|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日b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二级毛片| 中文字幕第4页|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高清毛片| 玖玖精品在线| 亚洲无码91视频| 91网址在线播放|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青草精品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亚洲男人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