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敏 朱 倩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需進一步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獲得更強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因此,開展英語口語教學改革,將現代教育思想、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社會發展和語言發展的需要。
在傳統的英語口語課堂上,教師是課堂內容的呈現者及教學過程的控制者,課上往往是讓學生討論幾個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再讓幾個學生回答,能開口的說幾句,不會講的就聽,無法全面顧及所有學生。此外,英語口語課堂上的活動和任務的設計及操練大部分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語言進行重復操練,并不是有現實意義的真實經歷和內容的拓展,僅僅是以形式為中心的口頭操練,其目的并不是培養他們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說”基本是仿照性的陳述或表達,并非思想與情感的真實表達,更別說激發創造性思維了。
教師上課來下課走,師生關系僅僅停留在有課見面、沒課不相干的狀態;學生在聽課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基本得不到教師及時的解答,且教師很難跟蹤及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教與學相互脫節,學生無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導致其英語交際能力較弱,缺乏對實用技能的掌握,不具備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基于智能手機APP的自主學習開始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焦點。當今,各種語言學習APP層出不窮,拓寬了語言學習者的學習渠道。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和開發現有的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利用智能手機APP能將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資源整合起來,并根據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差異將其劃分為多個學習欄目,如文本資料、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利用智能手機APP還能建立師生之間的多種交流渠道,如留言、即問即答、答疑討論、聊天室等;同時智能手機APP提供模擬測試和學習效果監測,可以讓學生自主測試自己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掌握情況(郭穎2012)。
翻轉課堂其實是一種“先學后議”的形式,能高效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達到觀點的碰撞,進而深化學生的認知。在翻轉課堂中,師生、生生互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實體的教室轉移到了線上、線下的立體空間(竇菊花、文珊2015)。翻轉課堂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過程,并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捷徑,有助于他們對所學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并用于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
教師課前須明確本堂課的知識目標、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重難點和學法指導等,并在備課時考慮課程內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方式、課前學習測試題和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等。在這個階段,教師應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并自制課程學習資源,如文檔、課件、音頻、視頻、動畫和課前自測等,既可以依靠現有的視頻、微型講座和模擬測試,又可以補充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的額外資源。教師可以在智能手機APP的學習區域提前發布課程學習內容,同時在公告區域告知學生學習內容及要求,確保他們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構建,為后期面授課堂的知識提升與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傳統課堂上教師直接講授的內容以文檔、視頻、講座等形式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外學習和理解知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也可以不斷重復學習、反復操練,并按自己的進度學習,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生在課外時間主要通過自學進行識記、理解與梳理知識點等認知活動,可在完成自主學習后進行課前自測,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盧強2013)。同時,學生可在互動交流區對學習情況進行交流討論,也可向教師請教或提問。
經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學生已掌握了相關基礎知識,因此,面授課堂時間主要用于討論、演練和解決問題,而教師則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將課下的學習成果帶到課上進行交流、實踐、應用、分析、評價和創新。課堂上的重點是同伴互動、師生互動、協作探究、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等。教師可首先通過課上“紅包答題”檢測線上學習狀況;或掃描二維碼在線答題,“搶紅包”;在學生快速答題后,在線統計相關數據(人數和平均分)。然后設置相應的案例或情境,讓學生提出解決方案,可通過情景對話、小組表演、辯論、演講等形式實現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組織者、觀察者及評論家,并走到學生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點評。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口語從語音、語調、詞匯、語法、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及時點評和糾正,以達到學生及時獲得反饋、更正錯誤和內化知識的教學效果。
經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和課中的實戰演練,學生已初步完成知識的內化,這時可要求他們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總結自己各階段的表現,并將所學知識整理成學習日志或學習報告,將處理完成的作品提交到智能手機APP平臺上,教師也可再次檢測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
為了驗證智能手機APP的英語口語翻轉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選取2016級軟件工程專業1601和1602兩個班級共80名學生組成實驗班和對照班,每班40人,開展為期一個學期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一個學期時長18周,根據教學任務和計劃,安排了8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4課時。每個單元的教學實施步驟如下表所示。

基于智能手機APP的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步驟

續表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照班仍采取傳統課堂傳授的教學模式,實驗班則實施翻轉課堂教學。下面以《理工英語口語教程》Unit 4 On the phone:telephone skills為例,具體介紹在實驗班的教學情況。
課前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順利實施的基本前提,只有學生構建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才能開展后續的課堂教學。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系列《理工英語口語教程》第一版Part One的Unit 4 On the phone:telephone skills案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打電話的基本場景用語,進而延伸至工作領域中電話處理業務及產品的相關問題。本案例有配套的關聯知識點的文件和情境視頻(每個視頻設置兩個情境:基本情境和職場情境);教學團隊小組成員搜索資料制作課件;用QuizMaker軟件制作教學內容的微測試,所有教學資源整合、制作好之后,將教學通知或講義發布到智能手機APP平臺上,要求學生在面授課堂前完成文檔、課件、視頻和音頻的自主學習,并通過微測試檢測學習效果。
面授課堂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場景的電話用語及進一步拓展未來職場的電話用語。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10組,每組4人。每組通過角色扮演重現微視頻中的場景,并用手機全程拍攝小組的展示,作為小組成果或作品上傳到智能手機APP上。在每組場景重現后,先組織學生討論、評價,接著教師給予點評,指出情景表演的優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將課下的學習成果帶到課上進行語言實踐和學習交流。教師根據每堂課的教學主題和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并對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和點評(沈瑛、盛躍東2015)。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教師組織學生參與telephone game,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面授課堂結束之后,讓學生總結、歸納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課堂參與情況和學習效果等,形成書面的學習報告。從課后學生提交的學習小結來看,大部分學生熟練掌握了本章節的知識點。學生可在學習討論區提出疑問和意見,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和及時反饋,達到學生及時獲得反饋、更正錯誤、內化知識的教學效果(楊九民2013)。
通過課前及面授學習,學生習得了基本的行業英語口語詞匯和表達,具備了在本行業領域內運用英語進行基本交流的能力,并獲取了以英語為載體的過程性知識,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語進行相關的口語交際活動。整個教學通過智能手機APP的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模式來開展,教師最大的感受是“翻轉課堂”教師的“主導”角色發生了質的變化,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協調者和評學者,從“講臺上的圣人”轉變為“身邊的導師”。學生的感受是原來學習也可以擁有個性化的途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隨時隨地地進行,課堂活動豐富,師生交流明顯增強,氣氛活躍,生動有趣。
本研究是一項基于智能手機APP的英語口語教學實踐探索,將智能手機APP引入英語口語課堂教學,通過構建智能手機APP支持下的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課堂教學實例,探索信息時代英語口語的學習新路徑。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切實有效,可以從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是否優化兩方面進行評價。在本研究中,為了驗證基于智能手機APP的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通過數據分析和問卷調查,收集不同教學模式的多個測評數據,然后用SPSS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定量統計分析,同時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定性分析。
本學期共有8個教學單元,在每個單元后安排了單元測試(總分為100分),再加上期中和期末測試,共10組統計數據。從整理、分析后的統計結果數據可以看出:在8個單元的單元測試、期中測試和期末考試中,實驗班的平均分明顯高于對照班。SPSS軟件對10組統計數據作了進一步的統計樣本T校驗分析,sig值均小于顯著性數值0.05。因此,可以推斷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比傳統教學模式優越。
為了了解學生對基于智能手機APP的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和滿意度,教師設計了一份學生對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態度調查問卷,并在實驗班進行調查,全班40人,收回問卷40份,其中有效問卷38份。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96%的學生認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能夠積極思考和探索,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在40名學生中,有37名學生認為可以與同伴進行分析和討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總體來說,大部分學生表示他們可以更主動地學習和思考,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利用課堂時間與教師和同伴交流,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此外,學生更傾向于實施翻轉課堂,贊成翻轉式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當然,個別學生反映由于其自身學習自覺性不夠,對自主學習無法完全掌控,導致跟不上課堂教學節奏,學習效果不顯著。有1名學生提出難以理解教學資料中的復雜內容,這也給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警示,即視頻、資料或微課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趣味性、針對性和時效性。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必須保證能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和有方向性地學習基礎知識。此外,教學課件和視頻必須簡單清晰,過于復雜化的內容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容易造成他們的挫敗感,進而使其喪失自主學習的動力。
在智能手機APP學習環境下實行英語口語課堂的翻轉,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奠定了英語學習基礎,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極大地提高了英語口語的教學效果。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對知識或主題的內化、反饋與探究。基于智能手機APP的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驗班一個學期的英語口語教學實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證明其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師生互動和深化知識掌握具有促進作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借助智能手機APP在線學習成了一種便捷的教學方式。在英語口語教學中依托智能手機APP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通過線上學習延伸有限的課堂教學,提供網絡交際環境,而且為教師監控學習活動、形成過程性評價提供了依據。基于智能手機APP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需要高校改變教學理念,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以促進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對于廣大一線教師來說,要緊密結合信息化時代背景,努力運用信息化手段來促進英語口語教學的發展與革新;要結合智能手機APP來進行改革探索,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同信息化手段相結合,促進英語教學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英語口語課堂效率,提升英語口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