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美
布盧姆(Bloom)和安德森(Anderson)提出的“目標分類法”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將教育目標進行分類。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從低到高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六個層次。根據人的認知能力,越靠后的階段,難度越高;學習過程也由知識到思維,呈線性發展(李紹明2018)。雖然英語整書閱讀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能借助“目標分類法”學習模式,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前提,將整書閱讀分為幾個步驟推進,并設立不同的閱讀目標和活動,讓他們通過分步體驗,從激活背景、形成期待,走進文本、初讀感知,品讀鑒賞、情感共鳴到走出文本、應用創新,便能最終形成閱讀素養。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分步目標式”英語整書閱讀的基本保障。“分步目標式”英語整書閱讀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課程觀,以學生課外泛讀為主、課堂精讀指導為輔,充分釋放和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力。只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的課外分步閱讀,才能保證閱讀時間,從而保證閱讀量及閱讀速度,進而促進語言習得。如果只有學生自由的課外分步閱讀,而缺乏教師課內閱讀的跟進和指導,分步閱讀的質量則難以保證。
教師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讀書活動方案,明確課外閱讀的基本量,從而保證定時定量閱讀。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周末、節假日、寒暑假等,借助閱讀任務單,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并及時完成相關閱讀任務,反饋閱讀收獲。
學校應每周或每兩周開設一堂英語課外閱讀指導課,如導讀課、賞析課(討論交流課)、讀寫結合課(應用創新課)等,以便加強教師過程指導,及時答疑解難,并促進學生共享閱讀心得,保持閱讀熱情和興趣。
在整書導讀過程中,教師要建構多元評價模式體系,對每一個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情況、分步目標式自主閱讀的情況、閱讀后參與閱讀交流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并在整書閱讀結束后通過書面測試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檢測,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手段,激活學生內在的自主閱讀動機。
目標:引出話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預測能力。
“名著整書閱讀”一般能為學生建立完整的生活圖景,使其感受到精彩的“書中世界”,并透過“書中世界”聯系作者的創作背景,了解當時的社會境況和社會文化,體會作者創作時的個人思想。只有結合創作背景,學生才能對作者所頌揚的精神或所批判的思想及當時的社會有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認知。有了這樣的認知,再聯系自身實際,學生才能汲取精華,實現自身的成長。
因此,在學生走進文本前,教師的適當導讀是十分必要的。導讀的目的就是激活學生閱讀的欲望和興趣,形成閱讀期待。導讀主要包括引導學生關注封面、目錄、插圖等方面。
1.觀察封面
封面是影響讀者對書第一印象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封面中獲取有效信息,讓他們對作者及書的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預測內容。
2.巧用目錄
目錄是一本書內容的高度提煉和濃縮,具有極強的概括性。通過閱讀目錄能提綱挈領地了解全書的主旨和各部分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書的結構布局,清楚地了解全書各章節及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了解作者寫作該書的思想和行文脈絡。
3.讀圖解義
欣賞、解讀文中的插圖可以對故事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培養兼顧圖文的意識。
4.讀前練習
讀前練習能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故事人物,掃除閱讀中的部分生詞障礙。
5.填寫K-W-L閱讀卡
K-W-L閱讀卡即為:
What do I know about the story?
What do I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
What have I learnt from the story?
目標:初讀文本,關注主要信息,了解故事情節;體驗skimming和scanning等閱讀策略,制作思維導圖。
初讀文本,讓學生了解整本書“寫了什么”,厘清情節發展的軌跡,避免過分依賴字典等工具書,盡量減少閱讀過程中的停頓(建議在語境中猜詞義)。然后鼓勵學生持續默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要求其每天在一個固定時間內安靜閱讀、獨立閱讀,從而自然地習得詞匯。
通讀文本后,要求學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節,熟悉人物特點,理清人物關系。然后,教師根據文本特點有目標地設計概括性任務,幫助學生有效調整閱讀關注點,建立零散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文本脈絡。對于曲折的故事情節,教師要指導學生繪制形象簡潔的流程圖和簡筆畫,協助其理解并再現情節。下面以《黑駿馬》(Black Beauty)為例進行說明,要求學生找出與杰里(Jerry)相關聯的人物及畫出人物關系的思維導圖(見圖1),厘清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并訓練思維能力。

圖1
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時間順序補全黑駿馬主人的曲線圖(見下頁圖2),從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曲線圖代表故事發展的不同階段,也代表黑駿馬的不同命運。讓學生畫出曲線圖有利于其掌握根據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發展閱讀文本的學習方法。

圖2
另外,在整書閱讀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以“記”為輔助手段,要求他們準備閱讀筆記本,建立課外閱讀檔案。首先,摘錄書中的好詞、好句;其次,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留下閱讀痕跡。再次,鼓勵學生提出疑惑,如閱讀時“我”遇到了什么問題,對什么感到困惑,在哪個部分有欣喜發現等。
目標:語篇分析,關注文本的描寫手段、敘事方式、邏輯結構、銜接手段等;領會文本的意圖和交際功能。
通讀文本后,學生沉浸于故事情節中,與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共喜,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和對話,盡情地享受文本帶來的美好意境,實現情感共鳴。曲折的故事情節、復雜的人物關系、豐富的人物內心世界和內涵深刻的主題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對文本的精華部分進行精讀,關注人物的外貌特征、語言、動作及心理描寫,挖掘人物形象,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涵之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感受語言、發現語言、理解語言,從而逐漸習得語言,模仿運用,形成語言能力。此外,學生通過賞析文本、品味詞句可以獲得對文本的深度感悟,從而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形成文化品格。
例如,在分析《黑駿馬》的主題時,教師設計了以下活動:
Activity 1:Discuss in groups
What caused Ginger’s and Beauty’s different fates?
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主人公貝蒂(Beauty)和金杰(Ginger)不同命運產生的原因(見圖3),明白“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善解人意、盡忠職守才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的道理。

圖3
Activity 2:Discover the truth,the kindness and the beauty in the book by themselves.
讓學生通過找出和賞析文本中有關人性真善美的描寫(見下頁圖4),體驗和感悟文本所弘揚的積極情感和人生真諦。

圖4
Activity 3:Work in pairs and make up a short conversation.
讓學生談論“何為美,怎么美”,并感知美,發現美,形成想要美的欲望(見圖5),從而感知真善美,踐行真善美。

圖5
目標:跳出文本,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對文本內容作出鑒定和判斷,從而培養深度思維,提升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問題為引導是整書閱讀教學成功的關鍵。經典名著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以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供良好的平臺。在深挖文本時,教師要盡可能多地設計比較、聯想等開放性、探究性、評估性問題,驅動學生對已知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對人物情感、故事內涵進行深度挖掘,關注文本隱含的意義。如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Why?Why is the book named after OZ?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 best?Why?In the novel,what impresses you most?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express in the novel?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設計這樣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與個性表達。
然后,教師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設計閱讀成果展示活動,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常見的讀后活動有:賞析展示類,如角色朗讀、復述文本、情節表演等;語言積累類,如詞匯達人秀、制作讀書卡、書簽分享等;主題探討類,如閱讀感悟(對文本中的觀點加以剖析研究,提出新觀點)、閱讀推薦、故事續寫等。還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讀書習慣,建構整書閱讀的經驗,形成適合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例如,在設計《黑駿馬》讀后活動時,教師嘗試了以下活動:
Activity 1:Read with your feelings or act it out.
讓學生有情感地朗讀優美的句子,表演印象深刻的情節,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體驗和品味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形成共鳴。
Activity 2:Have a further thinking.
讓學生思考標題中beauty的深層含義(見圖6),明白和理解“外在美是一種美,但是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Activity 3:Choose either of the writing tasks to write.

圖6
給出兩個寫作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寫作任務完成(見圖7)。這樣,既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寫作需求,又通過寫的形式輸出閱讀成果。然后要求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分享,并選出小組代表進行匯報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圖7
Activity 4:Enjoy a poem called Beauty Is Seen.
讓學生欣賞有關美的詩歌,升華情感,并有機融入文化意識。最后,建議學生在閱讀英文原著后觀看英文電影,對比電影與原著表現手法的異同,進一步加深對人物及主題的理解。
“分步目標式”英語整書閱讀模式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前提,將滲透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形成閱讀品格和提升閱讀能力貫穿于教學始終。在分步閱讀目標的引領下,學生從被動閱讀轉向主動積極地閱讀,從淺表層次的閱讀走向深度思維的品讀,從閱讀素養走向學科核心素養,能夠極大地激發英語閱讀興趣和自信心,豐富閱讀經歷和精神靈魂,提升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